v1.0 可编辑可修改 附件3: BXJKGH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学
改革与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研究”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 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编号 LN0138Z
所属学科 化学 课题主持人 王萍 所在单位 本溪市第一中学 上报时间
2013年7月
本溪市第一中学 制
2013年8月
1
1v1.0 可编辑可修改 开题简况:时间、地点、程序、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不少于2人)、参与者等。 2013年7月王萍参加课题开题仪式会议,领取开题协议书,参加仪式的有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李世平所长,总课题组理事李桂娟校长,总课题组理事张绍宾校长 以及参与各个子课题的负责人。 2013年8月26日召开化学组教师会议组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组,会议地点一中东校四楼会议室。 2013年8月30日填写开题协议书,并听取学院化学教研室专家张文敏教师及校教务处刘岩副主任的建议修改完善。 2013年9月10日下午市教研室张文敏等老师荐临我校指导我组开题报告,开题仪式上课题负责人王萍报告了课题立项过程及意义。 王萍宣读了课题报告,就本课题及学校化学教学发展的关系做了深刻的阐述,要求本校化学教研组要努力学习,加强科研,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萍。 张文敏等老师就我校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就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等都作了具体而详尽的指导。 学校信息中心对本次活动在设备、人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2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二、开题报告要点: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组织与分工、时间计划、预期成果等,限3000字以内,可加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随着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不断改进,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相互交往、交流、探讨的过程,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强调教师与学生们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效率低下,教师讲的很起劲生怕讲得少,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被动式完成作业,学生的能力没有能到充分发展。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试图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思维能力,启发学生们自主探究精神,使课堂教学焕发出课堂的活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认真研究并解决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正是本课题所要探讨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是通过座谈、课堂听课、问卷调查,案例教学分析对比的方法调查研究我校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影响化学课堂教学的因素及针对不容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分析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课堂是一个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成长历程,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就是学生、教师和教材。 (一)学生因素
33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学生的学习目的研究:我们常说学习态度决定学生学习的成败,因此学习目的应该使学生学习的外驱力之一,没有学习目的或学习目的不明确,就会造成毫无方向的学习也就不可能保证有效的教学效果。 (2)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程度研究: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是不同的,课堂教学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萍,认识规律,既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又要让学生产生适当的压力,转化为学生继续求知的动力。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研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的结果,有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对学生来说,学习就不成为负担,学习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学生的积极参与获得了学习体验,从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这样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 (4)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学生课上理解,还需要学后反思,归纳,巩固,加强新旧知识衔接密不可分,否则学的知识就会脱节。还需要学生预习新知,因为新课标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课容量大的新课标的要求。 (二)教师因素 (1)教师对新的高中数学理念的认知水萍研究:教师能否很快转变观念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领悟程度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水萍及再创造能力。 (2)教师个人的学识修养自身业务素质研究: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方法的施行,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目标是否准确。目标发生偏差,要求定得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教学效率。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能强求统一。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先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设备的更新,教学手段的运用显示出其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力,是否流于形式。 (3)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课堂教学与新型师生关系形成及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的研究教师是否具备多种技能。 (4)也需要对教师课堂教学与教后反思的研究。 (三)教材因素 44
v1.0 可编辑可修改 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的呈现方式。 针对以上的因素采取如下措施:提高数学课堂效益,教师要“加强备课(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堂教学—教后反思”;学生要“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复习后完成作业—预习新课”。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采用分前期准备、中期结题、和最终成果三个阶段,把课题分成若干个子课题中提高一线老师的理论素养和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识;调查方法及请进专家做示范课再个个指导法:在教学过程中边教学边调查,边改进,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逐步摸索适合我们的教学法;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案例研究法:对新教材中的概念课、定理公式推证课、章节习题课、新高考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主要课型的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剖析,形成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操作策略与模式方法等着重于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主要有:教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调控的有效性。 分组研究汇总的思路采取用文献资料法:从多角度来收集、研究并组织全课题组数学老师学习有关文章,到相关学校学习。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的教案,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处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科学的设计“诱”,巧妙地引导学生“思”,使学生的思在时间和质量上都能让教学的重点内容真正成为“重头戏”。转变教师一言堂为教师导的教学理念,研究有效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建构有效化学教学课堂新模式。通过教师恰到好处的创设情境展现了化学总是有用与自然美。 2、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化学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使用观察、思考、探究、问号、网络等图标,通过及时留白的方式,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个过程,主动思考相关的问题,自主探究其中的奥秘;它能引导学生去思考、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会
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