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格言:会学习的孩子总是善于提问、懂得倾听、勤于思考。
负数的认识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 和 3℃ 各代表什么意思?)
2、自主思考过程 1.初步感知负数
(1)学习教材第2页例1。
教师:请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①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 ),最低气温是( );海口最热,最高气温是( ), 最低气温是( ).
②-12℃表示零下十二摄氏度读作( );零下温度在数字前加( ) (2)-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3)0℃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比0℃低的温度叫( ),通常在数字前加“-”( )。比0℃高的温度叫( ),在数字前加“+”( ),一般情况下( )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
(1)学习教材第3页例2。
研究完气温,再看看存折上的数。你们又有什么发现?说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 ①2000.00表示( );②500.00和-500.00的意义恰好相反,一个是( ),一个是( )
(2)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收入与支出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生活中还有许多。你能举出这样的实例吗?
(3)我们怎样来表示像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呢?
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需要用两种数。一种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如3、500、4.7、,这些数是( )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数,如
-3、-500、-4.7、-等,这些数是( )数。那么0是什么数呢?0既( ),也( ),它是正数与负数的( )。
今日格言:会学习的孩子总是善于提问、懂得倾听、勤于思考。
3、合作探究过程
二、展评合一,深入理解。 三、当堂练习,巩固提高。 1、反思纠错: 2、个性化辅差: 3、有效化训练:
(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读出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3、某食品厂生产的120克袋装方便面外包装印有“(120±5)克”的字样。小明购买一袋这样的方便面,称一下发现117克,请问厂家有没有欺骗行为?为么?
(1)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120±5”表示什么意思?( )
(3)如果120克记作0克,117克可以记作多少克?( ) 5.自学教材第4页“你知道吗?”内容。
用心思考,你就会进步!
今日格言:会学习的孩子总是善于提问、懂得倾听、勤于思考。
班级: 小组: 姓名: 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 学习目标 1、经历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过程,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填一填。
①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 )人;7人下车,记作( )人。
②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 ③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 (二)、自主思考过程 (1)教材第5页例3。
(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你准备怎么画?
预设:①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②0表示起点,向东走2米,表示为+2米,向西走2米,表示为-2米。 (3)独立画图,交流反馈。 (4)同桌合作游戏:你走我说。
举例:如果小明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
(5)引导观察:在直线上从0往右依次是什么数?从0往左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0右边的数是正数;0左边的数是负数;从左往右的数逐渐增大,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
(5)小结:在一条直线上表示行走的距离和方向,需要先确定起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再用正负数表示相应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研究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过程
今日格言:会学习的孩子总是善于提问、懂得倾听、勤于思考。
二、展评合一,深入理解。 三、当堂练习,巩固提高。 (一)、反思纠错: (二)、个性化辅差: (三)、有效化训练: (1)教材第5页“做一做”。
(2)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3)出示题目:体育达标测试,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统计如下:李勇45个、张军28个、张强33个、赵刚26个、王亮18个。如果每分钟做仰卧起坐30个算达标,以达标的个数为标准,记录每个人的成绩。刚好达标的个数记为0个,超出的个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个数用负数表示,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4)出示题目:某次数学测试,老师以80分作为标准,将六名同学的成绩记为+4、+10、-5、0、+7、-4,这六名同学的实际平均成绩是多少? ①你知道这六名同学的实际成绩分别是多少吗? ②独立计算,集体反馈。 预设:方法一:(84+90+75+80+87+76)÷6=82(分);方法二:80+(4+10+7-5-4)÷6=82(分)。
用心思考,你就会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