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固定成本、消灭非生产性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管理效果为宗旨。 2)从费用构成的要素方面考虑,首先应降低材料费用。
3)降低机械使用费的主要途径是设计出提高机械利用率和机械效率,以充分发挥机械生产能力的措施。 4)降低人工费用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5)降低成本计划的编制必须以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
89. 鉴定成本:是为了确定保持规定质量所进行的试验,校验和验证所支出的费用.包括材料检验费和工序质量检查费.P367
90.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制是施工项目管理基本制度之一。成本核算时实施成本核算制的关键环节,是搞好成本控制的首要条件。P368
91.每月为一个核算期,在月末进行。P369
92、P370-371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是根据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增强项目成本的透明性和可控性,为实现成本目标创造条件。成本分析的方法有许多种,主要有对比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和挣值法。
1)对比法:是通过实际完成成本与计划成本或承包成本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其原因,以便改进。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应注意使比较的指示所含的内容一致。
2)因素分析法又可称为连环替代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先绝对量指标,后相对量指标。
3)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因素计划与实际的差额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指用两个以上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该法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为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该法所用的比率有三种:相关比率,构成比率,动态比率。 5)挣值法主要用来分析成本目标实施与期望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偏差分析方法。P370-372 93、P371 项目计划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BCWS=计划工作量*预算单价;
项目已完工作的实际成本ACWP;
项目已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BCWP=已完成工作量*该工作量的预算单价
项目成本偏差CV=BCWP-ACWP。这个指标的含义为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绝对差异。当CV大于0时,表明项目实施处于节支状态,完成同样工作所花费的实际成本少于预算成本;当CV小于0时,表明项目处于超支状态,完成同样工作所花费的实际成本多于预算成本。
项目进度偏差SV=BCWP-ACWP。这个指标的含义是截止到某一时点,实际已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同截止到该时点计划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之间的绝对差异。当SV大于0时,表明项目实施超过计划进度;当SV小于0时,表明项目实施落后于计划进度。
进度绩效指数SCI=BCWP/BCWS.这个指标的含义为以截止到某一时点的预算成本的完成量为衡量标准,计算在该时点之间项目已完工作量占计划应完工作量的比例。当SCI大于1时,表明项目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超过计划工作量;当SCI小于1时,表明项目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少于计划工作量。
成本绩效指数CPI=ACWP/BCWP。这个指标的含义为已完成工作实际所花费的成本是已完工作计划花费的预算成本的多少倍。即用来衡量资金的使用效率。当CPI大于1时,表明实际成本多于计划成本,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当CPI小于1时,表明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资金使用率较高。 95.项目已完工作的预算成本(BCWP),即项目在计划时间内,实际完成工作量的预算成本总额度。 CV=BCWP(已完工作预算成本)-ACWP(已完工作实际成本) CV>0 节支。CV<0 超支 SV=BCWP(已完工作预算成本)-BCWS(计划完成预算成本) SV>0 进度超前,反之滞后
CPI 成本绩效SCI=进度绩效
96.风险的三个基本要素:1)风险因素的存在性;2)风险因素导致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
3)风险发生后其产生损失量的不确定性。P373
97.风险管理过程:风险识别,风险评定,风险处理(风险响应),风险控制 P375 98.风险识别:应识别关键技术和新技术 P375
99.风险回避对策:通过回避项目风险因素而使潜在损失不发生。它通常是一种制度,用以强制禁止进行某种活动。P376
100.风险转移对策:1)合同转移 2)工程保险 P377
101.沟通管理按照信息流向的不同:下向沟通,上向沟通,平行沟通,外向沟通,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102.-----------沟通方法不同: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书面沟通,口头沟通,言语沟通,体语沟通 103.-----------渠道不同:链式沟通,轮式沟通,环式沟通,Y式沟通,全通道式沟通 P378
104.冲突包括:项目进度冲突,优先权冲突,人力资源冲突,技术冲突,管理程序冲突,成本费用冲突,项目成员个性冲突 P383-384
105.冲突的解决模式:退出,强制,缓和,妥协,协商---一个比一个应用广泛。P384 106.组织协调的范围包括:1)内部关系2)近外层关系 3)远外层关系 P386
107.组织协调的内容:人际关系、组织关系、供求关系、协作配合关系和约束关系。 P386 108.施工项目内部关系的组织协调运作:P387 1)施工项目内部人际关系协调;
2)施工项目内部组织关系协调,包括:a、设置组织机构要以职能划分为基础;b、要明确每个机构的职责; C.通过制度明确机构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 d.建立信息沟通制度 ,制定工作流程图;e.根据矛盾冲突的具体情况及时灵活的加以解决,不使矛盾扩大化 3) 施工项目内部需求关系的协调
第八章 工程项目收尾管理
1. 国家规定,凡是已具备验收和投产条件,3个月内不办理验收投产和移交固定资产手续,取消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的基建试车收入分成,由银行监督全部上交财政,并由银行冻结其基建贷款或停止贷款.P397 2. 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主要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和进行现场检查、收集与整理资料,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单位有提供有关资料及竣工图纸的责任.P397
3.竣工验收的证明文件: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证明文件,设备竣工验收证明文件,建设项目交工,验收鉴定书,建设项目统计报告. P401
4.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要组织、督促和协助各设计、施工单位检查自己负责的竣工图绘制工作情况,发现有拖期、不准确或短缺时,要及时采用措施解决.P402
5.竣工图是建设项目的实际反映,是工程的重要档案资料,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要做好施工记录,检验记录,整理好变更文件,并及时做出竣工图,保证竣工图质量.P403
6.工法的特征:1)工法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工法针对工程建设,来自工程实践);
2) 工法既不是单纯的施工技术,也不是单项技术,而是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综合配套的施工技术; 3)工法是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总结出来的施工经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4) 工法的核心是工艺 ;5)工法是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经验的总结,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并为管理层服务。P403-404
7.工法的内容:1) 前言; 2)工法的特点; 3)适用范围 ;4)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材料与设备;6)质量控制;7)安全措施;8 )环保措施;9)效益分析;10)工程实例 P404-405 8.工法分为:国家级、省(部)级 、企业级 P405 9.工法评审:专家不得少于7人 P406 10.工法有效期为6年 P406
11.工程项目保修:保修范围,保修期,保修做法(保修内容) P407
12. 建设工程最低保修期限:1) 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合理使用年限;2) 屋面防水:5年 3)供热供冷 :2个采暖期 4)电气,给排水,设备和装修,2年 P407 13.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P407
14.施工单位自接到保修通知书日起,必须在2周内到达现场,与建设单位共同 明确责任方,商议返修内容。 P408
15.回访方式:1)季节性回访 2)技术性回访 3) 保修期满前的回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