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者 班级 401 实施时间 2016年10月27日 教学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50-51页相关内容 内容: 对于两个交换律,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又比教材较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分析 生都自主参与探究规律的学习活动。 1、经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学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教学活动经验。 目标: 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经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重点: 法交换律。 教学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难点: 的现实背景。 教学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流程 新课导入 了解前置性学习提纲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一个善于观察和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发现的孩子,今天,我就来考考大家是不是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样哦。 学会与人沟通、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初步了解本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节课的所学知识。 合作 探究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师:刚才我们交流了昨天晚上的前置性作业设计,谁来汇报一下从第一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4+6=10 6+4=10 引导学生得出4+6=6+4,学生发言,可能会说到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是一样的,得也是一样的,但两个加数的位置变了。 2、那其他的加法算式会不会也有这种情况呢?我们一起去举例验证吧。 指名说出自己的例子(多叫几名同学),这样的例子写得完吗?写不完怎么办?说出例子,得出用省略号表示写不完的算式。 在前置性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较快速地了现加法交换律的存在,因此,这一环节可放手让学生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发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概括、表达的能力 达标 拓展 评价 引导学生观察所写算式的特点,得出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师:那么多的例子,我们写也写不完,那我们能不能想出一种方法来表示我们发现的规律呢? 引导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a+b=b+a 二、探究乘法、减法、除法中有没有交换律: 1、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那么在乘法、减法、除法中,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我们一起去验证一下吧。 引导学生举例验证乘法、减法、除法中有没有交换律,举例后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减法和除法都是已知总数,求部分数,不能用交换律。 2、引导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相法,得出乘法与加法一样有交换律,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交换律。 3、引导学生比较四种运算,说一说为什么减法和除法中就没有交换律的存在。 三、了解乘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在以前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课件出示课本50页中的例子,让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以前所学知识。一是解决加法、乘法问题时两种做法的联系;二是加法、乘法交换位置进行验算。 1、课本51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在预习时已完成,先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检验正确与否,再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 课本51页练一练第3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下列算式,你认为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或乘法交换律?哪些不符合? ① 82 + 0 = 0 + 82 ② 70 +30 = 60+ 40 ③ 3 × 8 = 4 × 6 ④ 99+33+1=33+1+99 开火车判断,并说明理由。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与同学分享的 此处进行教材的重组,放手让学生举例验证乘法、减法、除法中是否存在交换律,因学生已有前面的学习基础,举例验证、交流互动、归纳总结,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回想以前所学生知识中交换律的运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奥妙。 练习设计围绕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检查、改正预习中的错误所在,进一步体现前置性学习的优势。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小结 呢?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4+6=6+4 3×5=5×3 板书设计 12+3=3+12 7×9=9×7 … … a+b=b+a a ×b=b×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 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 的位置,和不变。 的位置,积不变。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北师大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这两种运算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在教学中,我主要想体现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1.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究,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在本节课中,我尽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在教学中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却恰恰是我们所忽视的。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渗透的是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以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一知识为载体,通过举例,让学生观察归纳出交换律,继而进行进一步的猜想,看看除法和减法中有没有交换律,再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还渗透了一种反例反驳的方法,通过反例证明猜想错误,让学生明白,猜想通过验证,有时候是正确的,有时候是错误的。 以上就是我在上这节课时的一点思考,不过,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表扬不够多,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等等。 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