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语文必修一文言重点句翻译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5 8:40: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估计。 当:抵挡。 固:本来,当然。 且:将。

4、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zhǎng)??良曰:?长于臣。?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下来。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跟相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

安:何,怎么。 游:交游,交往。 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活之,使他免于死罪。 “孰与”: 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

5、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应该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

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事,侍奉。 兄,名词用状语,象对待兄长那样。

6、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刘邦)说:“我进入函谷关后,财物丝毫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府库:仓库。备:防备。非常:意外变故

7、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项伯)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入关呢?现在人家有大功劳,(你)却要攻打人家,这是不符合道义的。不如就趁机好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 。 因:趁此,利用(这个机会)。遇:对待,款待。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jì)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lù)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xī)”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道歉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谗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 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谢”,谢罪,道歉。河南:黄河以南。 河:黄河。 不自意:自己想不到。 意:料想。 “得复见将军于此”: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 今者:现在。 令:使。

9、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jué)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 数:多次。 目: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用眼色示意。 示:示意。 三:表示多次。

10、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fǒu)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你进去走上前敬酒祝福,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如果

制卷人 吴晓焰

5

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 为寿:即“祝酒”。古时献酒致祝颂词叫“为寿”。 坐:同“座”,座位。 不者:不然的话,否则。“不”,同“否”。 若属:你们这些人。 且:将。为所虏:被他俘虏。 “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用“为所”表示)。

11、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刘邦,项庄不能刺杀(刘邦)。 翼蔽:掩护。 “翼”,名词用状语,像翅膀那样。 蔽,遮盖,保护。

1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我连死尚且不畏避,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且:尚且。 安足:哪里值得。 辞:推辞。 刑,名词用作动词,用刀割刺。 13、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wàng)之。’

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首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他做关中王。’

14、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现在沛公先行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沾边,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来等待大王的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沛公)像这样出了很大的力,立了很大功,(您)没有封侯的赏赐,却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私下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近:接近,此指占有。 还军:退兵。 “还军霸上”,省略了介词“于”。诛:杀。 窃:私下;私自。多用作谦词。 取:采取。

15、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zǔ),我为鱼肉,何辞为(wéi)?”于是遂去。

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离去了。 大行:做大事。行:行为。 顾:顾及。 细谨:小的礼节。“谨”:仪节,礼节。 大礼:指把握大节。 辞:回避。 让:责备。(这里作名词用)

16、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范增接过玉杯,放在地上,拔出宝剑一撞,将它击得粉碎,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将要被他俘虏了!” 坐:同“座”。 置:放弃,丢下。吾属:我们这些人。

制卷人 吴晓焰

6

理解性默写: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问题的诗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7.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8.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10.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看万山红遍。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3.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4.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九)▲《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是: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4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的神态的诗句是: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5.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十)▲《再别康桥》(徐志摩)

1.作者轻轻离开,和康桥依依作别的诗句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四句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3.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4.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5.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夏虫也为我沉默,制卷人 吴晓焰

7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6.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状况的诗句是: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7.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美好的诗句是: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8.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是: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9.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的诗句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10.写我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11.诗人挥手作别,悄然离开,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只想留下深情的眷恋的诗句是: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荆轲刺秦王》 (“易水诀别” ) (《战国策》)

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复为慷慨羽声。

4.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士皆垂泪涕泣。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十二)▲《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2.批判 “庸人”的句子是: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4.让作者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的语句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制卷人 吴晓焰 8

搜索更多关于: 语文必修一文言重点句翻译 的文档
语文必修一文言重点句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mn2b86c461xkfw968ko77t6k14pg601b2e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