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
微专题精选7: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归纳】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典题精练】
如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3.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
A.年降水量、7月均温、1月均温 B.年降水量、1月均温、7月均温
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
C.7月均温、1月均温、年降水量 D.7月均温、年降水量、1月均温 7.下列有关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其海拔约为1800M B.七月均温约超过30 ℃ C.气温年较差约为20 ℃ D.一月均温低于0 ℃
下图示意“某山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读图完成8~9题。
8.与山地乙坡相比,甲坡( )
A.位于背风坡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量较多 D.日照时数较长 9.该山乙坡最热月均温0℃的海拔约为( )
A.6200米 B.5200米 C.4200米 D.3200米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
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m)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如图)。
(1)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2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
12.有“百里钢城”支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
13.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l)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7分)
3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
【答案详解】
1.C 2.A 3.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台湾,其东部为台湾山脉,西部为平原,从等温线的分布看东部气温低,呈闭合状,西部气温高,故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C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①地位于沿海,台湾山脉西侧,夏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冬季由于地势低平,抬升冷却不够,降水少于②、④两地,故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应是①地,故A项正确。第3题,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则根据亚热带条件,①②③④四地中,④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以南),③地地势高,年平均气温低,不适合亚热带植被生长;①处为近海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城镇密集,主要发展种植业。②处为山坡位置,地形、气候均适合樟树生长,可能在此集中分布。
4.A 5.D 【解析】第4题,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岛位于南半球盛行西风带内,该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西南部降水丰沛,故A项正确。该岛附近西风漂流为寒流,故③错误;西风带内多锋面气旋活动,降水多,反气旋控制降水少,故④说法错误。第5题,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类型的分布。该岛屿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多山地丘陵,适合发展畜牧业,故D项正确。
6.D 7.C 【解析】图中地势最高处对应的气温值应较两侧低,而三条曲线中唯有②在该处升高,说明①③表示的是气温曲线,7月气温自然要高于1月,故①②③分别表示7月均温、年降水量和1月均温线;找到降水量最少地区位于山脉最高处的北侧,过此最低点作垂线与两条气温曲线相交于两点,再过此两点做水平线相交于气温轴,可计算出气温年较差约为20 ℃。
8.C 9.B 【解析】第8题,从降水曲线与地形剖面曲线对应关系可知,甲坡年降水量最高约1200mm,乙坡约600mm左右,甲坡降水量多于乙坡,位于迎风坡。C正确,A错误;甲坡一月均温和7月均温的温差较小,气温年较差小,B错误;甲坡降水较多,阴雨天气较多,因此日照时数较乙坡短,D错误。故选C。
第9题,读图分析,乙坡最热月应为一月,然后再在月均温的从坐标上找到0°C位置,再作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平行线与一月均温线相交的点,再过该点作一条垂直于纵坐标的垂线与地形剖面线相交,过该点又作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平行线与图右边海拔坐标相交的点,其海拔高度约为520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3分)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3分)
【解析】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由图中等高线可以判断中部为南北走向的山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分析。山脉呈南北走向主要影响东西坡的降水,地形的垂直差异主要影响气候要素中的气温。 11.(1)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解析】与阴坡相比,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地表温度较高,融雪较早,蒸发强度较大,并且蒸发历时较长,水分条件较差,湿度低。
12.(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底,
4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
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解析】从图可知,攀枝花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因此地形是影响攀枝花冬季温度较高的主要因素,峡谷地形,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不易进入;气流下沉增温等导致气温较高。 13.(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2分)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2分)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2分)
【解析】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确定R河河口是地中海气候;吹西风(西南风)时,来自海洋的湿润的西南风顺河谷向里吹,大峡谷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所以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所以植物稀少。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