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4 19:24: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 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才美不外 见(

(3)且欲与常马 等不可得( )

(4)策之不以其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 分) 其真无马邪 yé?其真不知马也!

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

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 分)

(二)

(一) 《马说》

(二)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 得。涓人言于君曰 : “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

已死,买其首五百全,反以报君。君大怒曰 : “所求者生马,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全,况

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 千里之马至者三。 ” (选自《战国策 ·燕策一》 ) [注释 ]①涓人 :官中主管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 :要死马做什么。③捐 :白白费掉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注音。

(2 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一食或尽 粟一石(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 反以报君(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

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

“千里马

”寓( ),以 “食马者 ”寓(

)。

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 “千里马 ”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 分)

(三)

【甲】《马说》

【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人有章言 : “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 ’,陛下应防其反之。 ” 光武以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报

曰 : “将军之于国家,思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请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成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①冯异 :人名 ,汉代名将。②章 :秦章。③谢 :谢罪。④福 : 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⑤玺书

: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

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⑥诮

qi ào:责备。⑦大司马 :

官名。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2 分 )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自以久在外,不自 安 B.不以千里 称也

称异功若丘山

--

--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诸将欲分其功

D.然后有千里马

然非君之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3.【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

?(2 分)

4.【甲】【乙】两篇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

概括出来。 (2 分)

(四)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 “食”字注音并解释。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食不饱,力不足(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4)食之不能尽其材( )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才美不外 见( )

(3)欲与常马 等不可得( ) (4)执策而 临之(

3.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意思是(

A.策之不以其 道 伐无道,诛暴秦 B.其真无马耶 以乐其志

C.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置酒而招之 D.虽有千里之 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⑵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文言虚词 “也”大多放在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品读全文,结合各段内容谈谈每段段尾分别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

【甲】《马说》 【乙】秦穆公谓伯乐曰: “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 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请

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 : “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 “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 “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 ?”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

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 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马至,果天下 之马也。

(选自《九方皋相马》 ,有删改 )

[注 ]①姓 :指子孙。②天下之马 :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 p ìn:母马。④牡 :公马。⑤骊 :纯黑色马。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 见 请见之

D.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

其真无马邪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

(2)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

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 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

,看其实

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 ”,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 “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

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

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 ?说说理由。 (3 分)

(六)

【甲】《马说》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 :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寸而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 (选自《韩非子 ·说林上》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B.①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

②乃放老马 而随之,遂得道

C.①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蚁冬居山 之阳,夏居山之阴 D.①老马之 智可用也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 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分)

(2)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2 分)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甲】文以 “千里马 ”寓

(人才)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 ”,是因为他相信(老马识途) (填写一个成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 分) (七)

(一 )《马说》

(二 )《诗》曰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孔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闻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 君之明者善养士。 ”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敝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选自《汉书》)

[注 ]①)秉:执掌。②柱干 :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 :大

概。④中人

: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 :杰出人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 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 足 C.策之不以其 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道

D.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把文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文段 (一)第一段的内容,

B.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 C.其真无马邪 D.无以神其灵矣

说说其结尾的 “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 分)

4.根据文段 (一)和文段 (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3 分)

两个文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 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 ? 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文段

(一)

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 );文段 (二)用的论证

方法,强调(

)。

(八)

【甲】《马说》

【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

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 : “云从龙。 ”既曰龙,云从之矣。

(选自韩愈《龙说》 ) [注 ]①嘘 :喷吐。龙吹气成云是古代的一种传说。②玄

间 :苍穹,太空。③伏:遮蔽。④水 :下雨。⑤汩 :淹没。⑥信:确实,的确。1.下列句子中 “其 ”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 A.安求其能千里也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虽有名马(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3)一食或尽粟一石( ) (4)食之不能尽其材( ) (5)云固弗灵于龙也( ) (6)薄日月,伏光景(

)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4.对文中 “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一句翻 译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龙的灵异 ,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B.至于龙的灵异 ,却不是云的灵异所能达到的了。 C.如同龙的灵异 ,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D.如同龙的灵异 ,却不是云的灵异所能达到的了。

5.文中 “ ”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

A.则

B.然

C.故

D.盖

6.《马说》和《龙说》均选自韩愈的《杂说》 ,都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面表格

篇目 所借之物 所喻之人

千里马

人才

《马说》 伯乐 ( )

食马者 ( ) 《龙说》 龙 ( )

--

--

7.作者借《马说》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需要联系文意,结合文章创

作背景、作者生活背景等进行答题。 )

(九)

1.用“/划”分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限画两处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衹(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pi án)死于槽枥之间 C.才美不外见 (ji n)à D.食(s ì)之不能尽其材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 称也(著称 )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犹,尚且 ) C.策之不以其 道(正确的方法 ) D.执策而临之 (策略 )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

材,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马说》一文 ,作者以 “千里马 ”喻( ),以“食马者 ” 喻( )。6.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写作

手法要结合文章的体裁特点加以分析 )

(十)

1.下面选项中加点词意思与例句相同的项是( )

A.以其境过清

B.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 C.醒能述以文者 D.以中有足乐者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3.最后一段中的加点词对塑造食马者和下里马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

用?

策之不以其道,食 sì之不能 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 yé?其真不知马也!

19.文中的千里马和食马者分别象征什么 ?(2 分 答案 (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 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成批地死去)

(2)才美不外 见(显露,表现)

(3)且欲与常马 等不可得(同样、等同)

(4)策之不以其道(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 )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 食料 。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千里马 )鸣叫, (饲养马的人 )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

--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mwe44z4jm2i4cx3q5al1oirv327pb00pn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