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第三步为 氢氧化钙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三、实验题
1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在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氧气,所选气体发生、干燥和收集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________(用接口字母和“→”表示)。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水槽中集气瓶内的水排尽后,把集气瓶转移到桌面上的操作是________。
(5)检验瓶中气体为氧气的操作是________。
【答案】(1)铁架台 (2)检验装置气密性 (3)b→f→g→e
(4)盖上玻片,瓶口朝上正放在桌面上
(5)将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根据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选择方法分析;根据检验氧气的方法分析。 【解答】(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铁架台;(2)实验室制取氧气,在加入药品前必须先检查装置气密性;(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氧气。要选择B作发生装置,且先将气体通过浓硫酸干燥然后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接口连接顺序为b→f→g→e;(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水槽中集气瓶内的水排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后瓶口朝上正放在桌面上;(5)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12.如图所示,是两种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5 / 1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1)B 图中盛水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2)B 图锥形瓶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上述两幅图中,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A”或“B”)。 (4)A 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5)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过一会儿有________产生,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写其中一种反应即可)。
【答案】(1)分液漏斗
(2)酸液飞溅;水滴在浓硫酸中,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水立刻沸腾 (3)A (4)搅拌
(5)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气泡;Fe2O3+3H2SO4══Fe2(SO4)3+3H2O(或 Fe+H2SO4══FeSO4+H2↑)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解析】【分析】根据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步骤分析;根据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和活泼金属反应分析。 【解答】(1)B 图中盛水仪器的名称是为分液漏斗;(2)水滴在浓硫酸中,水的密度小,浮在酸上,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水立刻沸腾,致使液体飞溅;(3)稀释浓硫酸时应将酸加入水中,所以A操作正确;(4)A 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5)铁锈成分为氧化铁,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氧化铁会先与硫酸反应产生黄色溶液,然后铁再与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反应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和Fe+H2SO4══FeSO4+H2↑。
13.围绕一瓶 NaOH 固体是否变质的问题,同学们展开探究活动。查阅资料:NaOH 变质生成 Na2CO3; NaCO3 溶液的 pH>7。
甲同学用酚酞试液检验 NaOH 是否变质。你认为他能否成功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证明 NaOH 已经变质。你认为所加试剂为________。
丙同学欲证明变质的固体中尚存 NaOH,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目的:________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①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液 产生白色沉淀 酚酞试液变红 证明固体中存在 NaOH ②向①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6 / 1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答案】不能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稀盐酸;彻底除去碳酸钠;CaCl2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解答】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所以不能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碳酸钠与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乙同学所加试剂为稀盐酸或稀硫酸;为验证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则应先除去碳酸钠,再利用氢氧化钠的碱性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所以要先向溶液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以除去碳酸钠,再加酚酞观察是否变红。
14.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向 FeCl3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CO2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2)
实验。向一盛满 CO2 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 NaOH 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气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 盐酸与 NaOH 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 NaOH 溶液中滴加盐酸前,应先向 NaOH 溶液中滴入少许________。 【答案】(1)产生红褐色沉淀 ;FeCl3+3NaOH══3NaCl+Fe(OH)3↓
(2)小气球逐渐胀大;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吸收二氧化碳,使得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变小,外界大气进入小气球,使其胀大
(3)酚酞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的现象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原理分析;根据酸碱溶液可与指示剂作用分析。
【解答】(1)向 FeCl3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二者会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同时生成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FeCl3+3NaOH══3NaCl+Fe(OH)3↓;(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进入小气球,使小气球膨胀。(3)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可借助酚酞的颜色变化证明二者反应。
四、计算题
15.氰化钠(NaCN)为白色结晶粉末。在潮湿空气中,因吸湿而稍有苦杏仁味。易溶于水,剧毒,致死量约为 1~2mg,试回答:
7 / 10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江南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1)属于氰化钠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
(2)该化合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3)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
(4)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剧毒 (2)49
(3)Na:C:N=23:12:14
(4)24.5%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含义分析,根据化学式可以求算元素质量比,即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根据化学式可以求算元素质量分数,根据公式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即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
【解答】(1)氰化钠为白色结晶粉末、有苦杏仁味、易溶于水都属于物理性质,剧毒是化学性质;(2)该化合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12+14=49;(3)该化合物中Na、C、N质量比为23:12:14。(4)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向 20g 黄铜(由锌、铜形成的合金)样品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盐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
(1) 样品中铜的质量。
(2)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解: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 x , 生成氯化锌的质量为 y , 由图分析可知产生氢气 0.2g Zn+2HClZnCl2+ H2↑ ══ 65 x
136 y
2 0.2g
8 /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