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选择题
1.(2016·山东德州二模)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某地粮食作物一般是一年两熟,在种植一季小麦后可以种植一季玉米或小米。每亩玉米销售所得1 100元,成本300元;每亩小米售价1 300元,成本4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农户应该( )
A.种植小米,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小米产量、稳定粮食价格
B.种植玉米,降低成本压力,调整粮食产量,减小种植风险
C.种植小米,降低机会成本,获取最大效益,增加务农收入
D.种植玉米,降低生产成本,压缩机会成本,发挥最大效益
解析:C 种植玉米的机会成本即种植小米的利润:1300-400=900(元),种植小米的机会成本即种植玉米的利润:1100-300=800(元),所以,种植小米的机会成本较低、收益较大,C符合题意;增加小米产量是农民的愿望,但由此导致的价格下降并非农民所希望的,A不符合题意;种植玉米成本低,但收益也低,B不符合题意;种植玉米的机会成本高,排除D。
2.如图,纵轴P为某公司的年利润,横轴Q为该公司的年产量,假设其他条件不变,P和Q关系如图。由该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①个别劳动时间减少,个别生产者的利润增加 ②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价值总量增加 ③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生产者的利润增加 ④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社会价值总量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价值量的相关知识。据图可知该公司的年产量不断增加,这意味着该公司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因而企业利润增加,个别价值总量增加,①②符合题意;由于题目要求“其他条件不变”,且材料只涉及某公司,因此没有涉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③④不符合题意。
3.(2016·福建泉州第二次质检)右图是关于猪肉市场均衡的图示,其中OP表示价格,OQ表示数量,D是需求曲线,S是供给曲线,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叉点E表示市场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下哪些因素可能会引起猪肉均衡数量增加和均衡价格下降( )
①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 ②生猪养殖的饲料价格走低 ③猪肉的互为替代品禽肉价格下降 ④生猪养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B 饲料价格走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导致猪肉价格下降、供需两旺,②④符合题意;收入增加,会导致需求增加、价格提高,①不符合题意;互为替代品价格下降,会导致对猪肉需求减少、价格降低,③不符合题意。
4.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根据下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如果生活必需品价格在M点,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必然处于盈利状态 ②如果高档耐用品价格在N点,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增加 ③粮食的价格在N点时需求弹性较大,在M点时需求弹性较小 ④从单个交换过程看,Q点是等价交换,M、N点离价值较远,但不违背等价交换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D 本题考查价值规律。价格高,但如果生产成本较高,企业也无法获利,排除①;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排除③;在N点,价格低,商品需求增加,互补商品需求增加,故②正确;Q、N、M三点都是等价交换的体现,故④正确。
5.某县位于风景秀丽气候适宜的远古火山口群山脚下,土豆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狭小的本地市场常导致土豆低价滞销。为走出困境,当地成立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实行品牌经营。几经努力,该社成功地把土豆贩卖到省内外,且高价畅销,农民收入明显增长。从材料看,农民之所以增收,主要因为( )
①种植土豆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具有竞争优势 ②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品牌经营提高了土豆的价值 ③土豆市场扩大改善了原有供求关系,提高了价格 ④实行品牌经营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解析:B 材料未体现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排除①;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品牌经营提高了土豆的价格,而不是价值,②说法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农民之所以增收,主要是因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实施了品牌经营战略,改善了原有供求关系,提高了价格,也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③④符合题意。
6.(2016·福建福州第二次质检)中国人民银行于2016年开始试点并逐步推广“1元硬币化工程”。随着1元纸币逐步退出流通市场,现行纸币中的第四套1元纸币的市场价格悄然升高。可见( )
A.“1元纸币”流通速度与所需数量成反比
B.“1元纸币”供求关系变化会影响其价格
C.“1元纸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使其增值
D.“1元纸币”的价格随其价值变化而变化
解析:B 1元纸币退出流通市场,会导致其供给量减少,收藏价格自然上升,B符合题意;A没有涉及退出流通的纸币价格问题,与题意无关;退出流通后,“1元纸币”不再是货币,不再执行货币职能,C错误;纸币没有价值,D错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