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没有落实;
(3)有的重视事故发生后的调查处理,但对预防事故重视不够,必要的安全投入不够,甚至对已经出现的重大隐患不及时采取防护措施,致使事故发生。
2. 在什么情况下禁止高处作业?
(1)年龄不满18周岁者不得从事高处作业(2)患有心脏病、贫血、高血压、低血压、癫痫病及其它不适于高处作业病症者,不得从事高处作业(3)酒后禁止从事高处作业(4)风力6级以上或雷暴雨天气,禁止露天高处作业。
3. 化学危险物品的火灾扑救方法有哪些?
对于可燃气体、粉尘可用喷雾水流和采取通风稀释的方法,要避免用直流水枪或人力扑打,防止粉尘飞物,发生爆炸。对于易燃可燃液体,用泡沫扑救容器内的易燃可燃液体火灾是最适宜的。对于氧化剂,均可用水或雾状水、 沙土等扑救,但不要用高压水直接冲击灭火。 对于可燃气体,采用的灭火器有雾状水或强水流、二氧化碳、干粉等
4. 进入锅炉内部工作时,应如何保证安全?
(1)首先要上好盲板,将停用锅炉与正在运行锅炉的蒸汽、给水、排污管道隔开(2)打开锅筒上的人孔和集箱上的手孔,进行适当的通风 (3)派专人进行监护(4)利用口状的低压行灯照明(5)在进入烟道或燃烧工作室工作前,还应做好防火、防爆、防毒等工作。
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规定报告事故应包括哪些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它应当报告的情况。
6. 什么叫电气火灾?应当怎样预防?
凡是电器线路、设备、变配电装置引发的火灾,通常叫电气火灾。(1)不乱拉乱接(2)安 装断路器或熔断器(保险丝)(3)预防过载(4)定期检查断路器的运行情况(5)严禁用铁、铜、铝丝代替保险丝。
7.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将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终止燃烧。如用水灭火。
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 窒息灭火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断绝氧气的助燃而熄灭。如用泡沫灭油类火灾。
抑制灭火法,也称化学中断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如干粉灭火剂灭气体火灾。
40分题
1. 生产工人的安全职责是什么?
(1)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并劝阻他人不违章操作。(2)精心操作,认真做好各项生产记录,按时认真进行安全自检,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和报告。(3)班前、班后认真检查所用工具、设备,保证安全可靠,并做到正确使用。保持作
业现场整洁,爱护和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消防器材。(4)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5)发生事故果断正确处理,及时地向上级报告,并严格保护好现场,向事故调查人员如实介绍情况。(6)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主动提出改进劳动安全工作的建议,有权拒绝违章作业指令。
2. 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哪些部门负责调查?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3. 特种作业及人员范围包括哪些?
(1)电工作业;(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3)危险物品操作(4)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5)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6)登高架设作业;(7)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8)压力容器操作;(9)制冷作业;(10)爆破作业;(11)矿山通风作业;(12)矿山排水作业;(13)矿山安全检查作业;(14)矿山提升运输作业;(15)采掘(剥)作业;(16)矿山救护作业;(17)经国家局批准的其它作业。
4. 焊接作业主要有哪些危害?
(1)由焊接火花可引发燃烧爆炸事故(2)由焊接火焰或焊件可引起烧伤、烫伤事故(3)发生触电 事故及高空坠落事故(4)焊工在作业中会引起血液、眼、皮肤、肺部等职业病(5)焊接中焊工常受到强光、红外线、紫外线等辐射危害,焊接中产生的X射线,会影响焊工的身体健康(6)焊接过程中,由于高温使焊接部位的金属、焊条、污垢、油漆等蒸发或燃烧,形成烟雾状蒸气粉尘,引起中毒(7)焊接中产生的高频电磁场会使人头晕疲乏。
5. 用电“十不准”
(1)任何人不准玩弄电气设备和开关;(2)非电工不准拆装、修理电气设备和用具;(3)不准乱拉乱接电器设备;(4)不准使用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5)不准私用电热设备和灯泡取暖;(6) 不准擅自用水冲洗电气设备;(7)熔丝熔断,不准调换容量不符的熔丝;(8)不准擅自移动电气安全标志、围栏等安全设施;(9)不准使用检修中机器的电气设备;(10)不办手续,不准打桩、动土,以防损坏地下电缆。
6. 、乙炔瓶着火时怎么办?
发生漏气而引起着火时,不能慌乱,应立即关闭瓶阀,绝大多数情况可自灭。虽然关闭了瓶阀,火仍不灭,应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清理、搬移周围的易燃物和贵重物品。灭火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使 用四氯化碳灭火器)或清水,也可用湿布或沙、土扑打。用手抚摸瓶的外表面,如感觉凉爽或结霜、露,没有局部发热现象,说明无大危险,可移至安全处排气与处理;如果发现局部发热或白漆变焦黑,说明瓶内乙炔发生分解,有随时爆炸的危险,人员应立即疏散、隐蔽,在人员有效防护的情况下,可用大量的水冲瓶降温, 直至放气或燃烧完了为止。
7. 动火地点现场防护措施及安全要求是什么?
动火地点必须有专人监护,单位负责人、安全员必须到场,并备好足够的相应的灭火器材,进行安全隔绝清洗、置换、通风,加强监测,防护用具、照明及应急措施。如气焊用的乙炔发生器与氧气瓶不准放在生产厂房内和高 压线路及管道下方,与易燃易爆设备容器应保持防护间距,乙炔发生器与氧气瓶的距离不小于7米,与动火点距离不小于10米。动火完后, 应待余火熄灭,方可离开现场。
海洋钾肥公司安环处 2011/6/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