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10
中国十大名楼。 一、“天下绝景”黄鹤楼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千古佳作朗朗上口,连诗仙李白都佩服不已,加上有着仙人乘鹤西去的传说,更是成就了黄鹤楼的地位。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海拔高度61.7米的蛇山顶,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伟壮观。 二、“岳阳天下楼”岳阳楼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其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
因岳阳楼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三、“江南第一楼”滕王阁 《滕王阁序》 唐·王勃(节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的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依城临江,瑰伟绝特,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滕王阁序》而得以誉满天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历经29次兴废之后,她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风格,弥漫着一股人文气息。 四、“中原第一楼”鹳雀楼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城郊黄河岸畔,整座建筑共分九层,其中台基部分三层。
主楼游览层共六层,其中,明三层暗三层,除抱厦、廊柱、回廊外,楼内还设有两部楼梯间和两部载人电梯上下相通。一、二层中间有天井,四、六层每层设一回廊,六层设一舞台。 登鹳雀楼俯瞰,风景秀丽,气势雄伟,唐宋之际,文人雅士常为之作诗。 五、“蓬莱仙境”蓬莱阁 《蓬莱阁》 宋·喻良能
绝知蓬岛异尘寰,弱水相望万里间。 争似卧龙云际阁,不劳跨海即鳌山。
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城北一公里处的丹崖山巅。坐北面南,系双层木结构建筑,阁上四周环以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最佳处所。 位于蓬莱阁下的仙人桥,结构精美,造型奇特,传说为“八仙”过海的地方。阁下面临大海,建筑凌空,海雾四季飘绕,素有“仙境”之称。 六、“天下第一长联”大观楼 “天下第一长联” 孙髯翁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市近华浦南面,是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孙髯翁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问世,使大观楼跻身“中国名楼”。 七、“有记无楼”阅江楼 《阅江楼记》 明·宋濂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 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阅江楼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西北的狮子山顶,濒临长江。景区内有阅江楼、玩咸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五军地道、古城墙等30余处历史遗迹。 楼高52米,共7层(外观4层暗3层),碧瓦朱楹、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和古典的皇家气派,成为南京的标志之一。 八、“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天心阁 《天心阁眺望》 明·俞仪
楼高浑似踏虚空,四面云山屏障同。 指点潭州好风景,万家烟雨画图中。 天心阁是长沙的古城标志,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
阁楼总建筑面积864平方米,垣高17.5米,地势海拔60余米,当时为全城最高处。今天的阁体乃1983年重建,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 九、“天下第一鼓楼”钟鼓楼
北匾:声闻于天(相传为咸宁学士李允宽所书)
南匾:文武盛地(相传为陕西巡抚张楷模仿乾隆“御笔”所书)
钟鼓楼位于西安市中心,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是我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 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典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吻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古朴、典雅、层次分明之美感。高处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使这座古建筑更散发出金碧辉煌的魅力。 十、“天下第一藏书楼”天一阁 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
——郭沫若题大门联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 “十二部古代著名科技文献”。 科技文献 1、《墨经》:战国时期后期墨家的著作,包含了丰富的关于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基本要素。
《墨经》中有关于力、力系的平衡和杠杆、斜面等简单机械的论述;记载了关于小孔成象和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象的观察研究。 2、《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 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3、《夏小正》: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录传统农事的历书,原为《大戴礼记》中的第47篇。 4、《齐民要术》:我国完整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部古农书,南北时期北魏贾思勰著。书中分别论述了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的加工和副业等,比较系统地总结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产经验。 5、《水经注》:古代中国地理名著,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6、《营造法式》:北宋李诫著,建筑学专著,共34卷,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部分,于元符三年(1100年)成书。内容详细全面,引证精博,附图精美。
客观上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技术成就,是我国古代建筑学的重要文献,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著作,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7、《梦溪笔谈》:北宋的沈括著,是一部多学科的综合著作。其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8、《东鲁王氏农书》:一般也称作《王祯农书》,是我国古代的古典文献中著名的农书。元代王祯著。
第一部分《农桑通诀》,总结农业的各个方面;第二部分《百谷谱》,分述农作物及竹木的栽培、收获等技术;第三部分《农器图谱》,是本书重点,罗列各种与农业有关的农具。 9、《徐霞客游记》:明朝的徐弘祖著,也就是徐霞客。游记散文著作,但对地理学、地质学、堪舆学等均有参考价值和重要意义。
徐霞客经30多年的实地考察,足迹遍及16省区,将沿途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所得,以日记形式撰世《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世界最早的关于石灰岩地貌研究的宝贵文献,也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地理游记文学著作,是一部古代地质学的重要著作。 10、《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著,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书中还引入了《泰西水法》,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徐光启还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推广甘薯种植。 11、《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著作。 系统地介绍了明末社会工业、农业、手工业等的生产工艺的方法及源流,国外称它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2、《坤舆万国全图》:世界上最早的世界地图,是意大利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时与李之藻合作刊刻的世界地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