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达标检测知能提升:第18讲 城 市 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9 5:31: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0 高考 物理

选择题

(2020·辽宁朝阳抽测)日本都市圈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雏形阶段、加速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下图示意日本都市圈建设不同阶段的空间结构。据此回答1~3题。

1.日本都市圈建设的四个阶段中,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是( ) A.雏形阶段 C.调整阶段

B.加速阶段 D.成熟阶段

2.日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核心城市劳动力短缺 B.城市商业中心外移 C.都市圈圈层出现萎缩 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3.日本都市圈建设过程中,成熟阶段( ) A.形成了多核心、多圈层空间结构 B.以核心城市的快速增长为主要特点 C.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间差距拉大 D.已实现了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雏形阶段资源都流向中心城市,加速阶段和成熟阶段资源除流向中心城市外,还流向次级城市,因此人口集中程度最高的阶段是雏形阶段。第2题,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较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突出;加速阶段有大量人口流入城市,不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和都市圈圈层萎缩问题,城市商业中心外移不属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3题,由图可知成熟阶段形成了多核心、多圈层空间结构;以外围地区城市的快速增长为主要特点;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间差距缩小;是否实现了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从图中无法看出。

答案:1.A 2.D 3.A

(2020·河南六市联考)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局部地区出现了城市人口收缩现象,为此,有学者将城市划分为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显著收缩等类型。下表中,甲、乙、丙、丁是四个不同类型的城市,其对应框内的数字,依次代表城市的经济总量指数、人

2020 高考 物理

口数量指数和用地面积指数;各指数均采用1~5的等级,数字越大,在全国的相对地位越高。据此回答4~5题。

1980年 2016年 甲 221 544 乙 433 333 丙 344 434 丁 435 324 4.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转型增长城市是( ) A.甲 C.丙

5.下列对四座城市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 B.乙—对外来人口的引力增大 C.丙—城市化水平显著下降 D.丁—厂矿资产闲置现象突出

解析:第4题,丙城市的经济总量指数增大,说明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上升,但是人口规模在全国的相对地位下降,说明该城市可能经历了传统产业衰落、外来劳动力减少的过程,其后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第5题,甲城市从小城市发展为经济实力处于全国顶级位置的大城市,仅依靠传统制造业是很难达到的;乙城市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人口数量指数和用地面积指数基本稳定,这说明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属于潜在收缩型城市;丙城市的人口数量指数减小,但经济总量指数增加,在我国高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化水平仍会有所提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丁城市的三个指数均降低,一般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厂矿倒闭或效益低下,形成大量的闲置土地、设备等。

答案:4.C 5.D

(2020·河南中原名校联盟联考)随着我国农业人口大量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基于此,我国多地行政部门规划提出“合村并居”理念,即在适当的位置选地,建设高密度村居,采用增加绿地、广场以及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来降低高密度建筑的负面影响,以此来营造绿色、宜居的现代化宜居场所。据此回答6~7题。

6.“合村并居”的理念,限制了乡村的( ) A.服务种类 C.用地规模

7.“合村并居”的实施,可以( ) A.优化乡村用地结构 C.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D.促进乡村竞争 B.服务等级 D.人口流动 B.乙 D.丁

解析:第6题,由“建设高密度村居”,可判断合村后会大大减少住宅用地,则可限制

2020 高考 物理

用地规模。“合村并居”将几个邻近的乡村整合成一个乡村,所辖人口变多,加之基础设施的完善,新乡村的服务种类会增多、服务等级也会得到提升。第7题,“合村并居”通过高密度安置农户,会减少对农村周边耕地的占用,也能重新利用原来闲置的土地,则可优化乡村用地结构。合村是把几个小乡村合并,没有增加区域内的乡村人口,则人口密度、比重变化不大;合并后成为一个整体,也降低了乡村之间的竞争。

答案:6.C 7.A

(2020·福建龙岩模拟)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选取人口(非农业户籍人口)、经济(人均GDP)、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社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特征要素来研究城市化的发展情况。下图示意1985-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读图回答8~10题。

8.此时期,京津冀地区城市( ) A.人均GDP波动下降 B.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 C.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 D.城市建成区面积2004年达到最大值

9.京津冀地区城市主要特征要素在某些时段发生突然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C.生态环境改善

B.技术水平提高 D.国家政策实施

10.根据四个特征要素的年均增长率差异判断,京津冀地区的城市( ) A.非农劳动力过剩 C.居民购买力停滞

B.土地供应紧张 D.交通快速发展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非农业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虽然呈波动趋势,但都大于0,说明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C对;经济(人均GDP)和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都大于0,所以人均GDP应该是增长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也是逐年增长的,2012年达到最大值,A、D错;图中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能反映商业的情况,不能反映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B错。第9题,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突变”,即图示1993-1996

2020 高考 物理

年社会、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和2001-2004年人口、土地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大幅上升。基础设施完善、技术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等需要较长时期,不会引起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等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增加,A、B、C错;国家政策的实施,会使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大幅增加,开发区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引起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等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增加,D对。第10题,图示土地年均增长率始终大于0,说明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用地量增多,但2001-2012年土地年均增长率下降最大,最可能是因为土地供应紧张,B对;图中经济年均增长率远大于人口年均增长率,说明经济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非农劳动力过剩说法错误,A错;图中社会年均增长率均在10%以上,说明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加,C错;图中信息并不能直接反映交通发展状况,D错。

答案:8.C 9.D 10.B

(2020·成都一诊)下图是我国1998-2008年城镇人口增长折线图与住宅投资增长柱状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图示期间我国( ) A.城镇住宅投资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下降 C.农村住宅投资持续减少 D.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12.图示期间城镇发展,使我国( ) A.城市等级提高,数量减少 B.步入逆城市化阶段 C.城市数量增加,分布均匀 D.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第11题,从图中信息看城镇住宅投资年平均增长率一直为正,所以说城镇住宅投资持续增加,A对;城镇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B错;图中看不出农村住宅投资持续减少,C错;城镇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说明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D错。第12题,图示期间城镇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值,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达标检测知能提升:第18讲 城 市 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nl333opwh6u75f0b3w102ra61x73m01df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