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大远程教育外国文学(1)作业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6 7:10: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试析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这是一出根据中世纪的宫廷复仇故事改写的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

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其悲剧根源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作为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具有美好的理想和善良的愿望。

然而,现实中发生的一系列变故使他的理想遭到幻灭,父死母嫁、鬼魂道出阴谋,叔父是弑君篡位的魔鬼,同时又是乱伦的奸贼。这使他从原来理想的境界跌入现实的万丈深渊。

“现实和理想的不相适应”造成了他的忧郁,“审慎的思辨”导致了他的行动的延宕。

尽管哈姆雷特看到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并且认为自己有责任改变这种状况,但他强调思想的力量,因而思考多于行动。著名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表现了哈姆雷特的困惑,反映了哈姆雷特的内心斗争。

哈姆雷特的悲剧根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剧中形成尖锐冲突的两种社会力量悬殊。强大的恶势力把哈姆雷特王子的人文主义大厦击得粉碎,使他要实现重整乾坤的历史任务成为不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哈姆雷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一出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名词解释:

1、巴罗克文学

巴罗克文学——巴洛克特指17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过分雕琢的华丽的建筑风格,后影响到音乐、文学等领域。“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语,原为“奇崛”的意思,用来形容一种不规则的珍珠。巴洛克文学在意大利的代表是马里诺,西班牙的代表是贡戈拉和卡尔德隆。巴洛克文学在内容上多写有神秘色彩的生、死、哀怨等。艺术上刻意雕琢,追求怪异,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为夸饰主义。

2、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欧洲最主要的文艺思潮,最先出现于法国,随后影响到欧洲其它各国,它延续了200多年之久。古典主义文学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都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因而有“古典主义”的名称。其特征是,政治上拥护王权,思想上崇尚理性,艺术上模仿古代,重视格律。古典主义的悲剧作家主要有高乃依(《熙德》)和让·拉辛(《安德洛玛刻》),古典主义喜剧大师是莫里哀,代表作是《伪君子》。

3、“三一律”

“三一律”——所谓“三一律”,即要求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三者的严格统一。一出戏的情节只能服从同一个主题,剧情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在一天之内完成。古典主义者声称“三一律”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其实,亚里士多德只提到过动作或情节要一致,并未讲到时间、地点的统一问题。

4、《失乐园》

《失乐园》——十七世纪英国最主要的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长诗约一万行,分十二卷,取材于《圣经》。故事分为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亚当、夏娃犯禁令,偷尝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另一条线索是撒旦反抗天神的故事。长诗通篇贯穿了诗人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失乐园》的艺术特色在于雄浑宏伟的风格。

5、《伪君子》

《伪君子》——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的代表作,是五幕诗体喜剧。作品通过对伪君子答丢夫的揭露和鞭挞,矛头直指教会,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与危害性。作品按照古典主义原则创作,结构精巧,情节生动,在吸取各种戏剧手法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风格的近代喜剧。

简述题(答题要点): 1、试析达丢夫形象。 2、《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1、试析达丢夫形象。

《伪君子》的中心人物是达丢夫。他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假虔徒、伪君子的典型。莫里哀集中笔力,通过答丢夫言行表里的矛盾,逐层剥析这个伪善者的本质。

首先,通过前三幕的冲突,作者揭示出达丢夫不是什么苦行僧,而是一个贪食、贪财、贪色之徒。

其次,作者进一步撕破他伪善的画皮,暴露其狡黠、奸刁的特性。 最后,作者揭露了达丢夫伪善的危害性。 2、《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伪君子》根据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创作。结构精巧,情节生动。吸取了各种戏剧手法。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名词解释:

1、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在启蒙运动中,启蒙学家以先进的观点教育民众,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因而有“启蒙”之名。

2、哲理小说

哲理小说——哲理小说是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它以强烈的政论性、哲理性和逻辑性而著称,非常适合于体现时代精神。作家在作品中,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不要求对具体环境和生活细节作真实的描绘,而是用书信体、对话录、游记等形式,直接表达作家关于政治、哲学、宗教、法律等问题的启蒙观点。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的《老实人》、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等。

3、正剧

正剧——正剧又称市民悲剧或严肃戏剧,由法国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莱辛创立。这种戏剧主张打破悲剧和喜剧体裁的严格界限,表现市民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为戏剧的主人公,放弃古典主义戏剧传统的韵文,改用散文。如狄德罗的《私生子》、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等。

4、感伤主义文学

感伤主义文学——十八世纪后半期,欧洲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流派,其发源地是英国。感伤主义代表作家是劳伦斯·斯泰恩,感伤主义因他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感伤主义的特点是面向感情,以感情为生活的最高原则。感伤主义在哥尔斯密斯的小说《威克菲尔牧师传》以及“墓园诗派”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感伤主义文学对德国、俄国等都产生影响,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有直接的影响。

5、“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派”指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因《百科全书》的出版而得名。法国大多数启蒙作家和文化名流都参加了编写工作。狄德罗、伏尔泰、卢梭都曾为百科全书撰写了条目。狄德罗担任主编。《百科全书》的全称是《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共三十七卷,编

撰历时二十年,它是知识宝库,也是宣传启蒙思想的有力武器。

6、《新爱洛伊丝》

《新爱洛伊丝》——法国激进的启蒙作家卢梭所作的书信体小说。作品通过描写贵族小姐尤丽与平民家庭教师圣·普乐之间的爱情悲剧,提出了以真实自然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批判了封建等级制度。作品重视感情的描写,并有许多情景交融的篇章,表现了强烈的个性解放精神。

7、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即狂飙突进运动。这是由当时作家克令格尔的同名剧本而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派作家的特点:一是强调文学的民族性;二是崇尚感情,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三是拥护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狂飙突进运动时期产生过许多诗人和作家。赫尔德尔被称为狂飙突进运动纲领的制订者。青年歌德和席勒是最杰出的作家,代表作品是代表作品是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8、《阴谋和爱情》

、《阴谋和爱情》——十八世纪德国伟大文学家席勒青年时代创作的市民悲剧。作品通过贵族青年斐迪南与平民之女露易丝的爱情悲剧,写出了平民与特权贵族的矛盾冲突,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

9、“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文学达到顶峰。德国古典主义在政治上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激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性情,培养完整和谐的个性。他们在古希腊艺术中看到了一种纯朴、宁静、和谐的美的理想,因此,他们强调向古典文艺学习。在艺术上主张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把“高贵的单纯、宁静的伟大”视为最高理想,追求庄严肃穆、完整和谐,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

10《浮士德》

《浮士德》——十八世纪德国伟大文学家歌德的代表作。诗剧描述浮士德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悲剧: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通过浮士德一生的追求,歌德概括了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期西欧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进步人士不断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热爱生活的过程,描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浮士德和靡菲斯特形象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诗剧在艺术上的特点是写实和幻相结合,用辩证和矛盾对比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诗体风格多样,大量运用象征比喻手法。

搜索更多关于: 浙大远程教育外国文学(1)作业答案 的文档
浙大远程教育外国文学(1)作业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nuez4swaw565jb3uu2j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