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研 内 容 首先观摩了由吕淑德教师执教的一年级《立定跳远》和王炯训教师执教的二年级《前滚翻》两节展示课。紧接着由两位执教教师分别进行了说课介绍,之后在场的老师们各抒己见,从课的设计、实施过程、课堂实效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评议和探讨。在场教师认为,这两节课突出了体育与健身相结合的教学新理念,使学生达到了健身、健心和启智的目的,对于扎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体育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通过这次活动,教师们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体育教学改革方向与要求,为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体 育 教 研 记 录 时间 课题 地 点 参加 人员 主讲人 体育新课程学习评价重点与新思路 教 研 内 容 今天开展了以“体育新课程学习评价重点与新思路”为主题的研讨会。 教研组长高绪学老师从学习评价如何以评促学,以评促发展的角度引发了大家对学生评价方法的探讨,提出了“三重视(重视人、重潜能、重动态)、三性质(全面性、差异性、策略性)、三角度(方向、方法、方式)”的思路。 赵启松老师首先从“评价既过程的转变”角度阐述了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接着各校老师也踊跃发言,对本校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会后,老师们观摩了四年级的“大课间操”,然后,老师们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体 育 教 研 记 录 时间 课题 地 点 参加 人员 主讲人 小学体育课堂探究型复习模式的思考 教 研 内 容 一、首先观摩高绪学老师的五年级篮球课。 二、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教学。因此,针对体育课堂运动技能的复习而言,构建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成为一个主动、富有个性的主体是非常重要。老师们总结了以下观点: 1.突出学生主体,激发探究欲望 在本次课的准备活动中,根据本课小篮球的主题,让每个学生轮流来组织准备活动,并提出相关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对小篮球所学知识与技能得以有效的运用。为整堂课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好铺垫,通过学生探究型练习亲身体验体现自我,感知对所学运动技能的概念框架的过程。 2.重视教师主导,提供探究内容 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过程。鉴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应适时提出适合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课堂学习内容,无疑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然而探究离不开探究的问题,因此每节课教师必须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3.创设合作空间,注重合作探究 过去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练。而本节课所采用的探究型教学模式,与学生成为合作伙伴,相互促进。教师对学生要充分信任并营造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敢于发表意见、看法,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他们质疑、解疑,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4.注重个体差异,优化探究评价 体 育 教 研 记 录 时间 课题 地 点 参加 人员 主讲人 注重个体差异 教 研 内 容 高绪学老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性的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不仅注重定量评价,更要重视定性评价;不仅注重绝对评价,更要重视相对性评价。要求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时不但要有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认真把握好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每个环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张维旭老师:由于每个学生受遗传、生活条件、运动水平等制约,他们不可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同样的技能学习,更不可能会达成同样的学习效果,这就要运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创设不同的技能学习难度与进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技能掌握以后的成功快乐。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才采用师评与生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引导其对自己设置“自我超越目标”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同时,本课我还通过学生展示性练习,在这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进而使学生既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学习。 邹文昌老师:体育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程改革新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但就本课而言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教师应对学生在自主探究时间在课中的比重的科学性有待于改进还有在探究的时机的把握上,进而避免探究的盲目性;此外对于小篮球运动中难度较大的教材如何组织学生自学,有待于继续探索。总之,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学习,喜欢体育。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终身体育意识,使我们的体育课达到应有教学的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