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气象现代化体系政策手册学习辅导(笔试参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16:58: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观测和传输规范及资料共享政策;通过国家和地方的共同能力,推进全球定位系统气象观测(GPS/MET)站建设;通过气象部门自建、合作共建等方式,实现2100个左右GPS/MET站的资料获取和上传;完成国家级、省级数据处理中心建设,形成产品处理、分发和应用业务系统,生成水汽总量、电离层电子浓度等观测产品。

第四,大力推进风廓线雷达观测业务,增强风的垂直观测能力。按照统一技术标准、数据格式和科学布局原则,完成风廓线雷达建设布局方案的制定。根据风廓线雷达建设布局方案,国家和地方积极推进风廓线雷达建设。开展对流层风廓线雷达频率使用协调及相关工作。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和规范,建设风廓线雷达应用系统。

第五,要充分利用商用飞机观测资料。加强对商用飞机气象观测数据(AMDAR)进行评估,制作高空气象观测产品,使其成为高空垂直观测资料的有益补充。

69. 如何推进海洋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和数据获取能力?

答:首先要针对天气预报、灾害监测、气候预测与评估、气候变化的业务需求,基于可实施性、可维护性、互利共享的原则,科学规划海洋气象观测系统,设计包括海岛气象站、平台气象站、船舶气象站、浮标站、岸基临海气象站等构成的海洋气象观测网。

按照既定规划,加强海洋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在海岸、港口、海岛、石油平台、航标设施建设约350个左右的海洋气象观测站,开展基本气象要素自动连续观测。在13个责

49

任海区建设密度适中的浮标气象观测站,开展基本气象要素、能见度、海水温盐、洋流、海浪自动连续观测。利用商船在主要航线建设50套左右船载自动气象站。建设南海海洋综合气象观测示范系统。拓展国家基准气候站海洋基本气候变量观测项目。对位于近海及海岸带的国家基准气候站,增设海表及次表层海洋基本气候变量观测项目。

建立健全海洋气象观测业务,制定海洋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指南,统一数据格式和技术标准,完善海洋气象观测方法,建立业务流程。开展海洋气象观测业务培训。

加强与交通、海洋、海事、军队等部门和海洋石油、远洋运输等单位的合作和数据共享,与海洋部门合作在13个责任海区建设海洋气候观测站,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的近海气候观测站网,对近海基本气候变量进行长期、连续、稳定、高精度的观测,实现观测数据共享。建立海上气象仪器设备联合维护保障机制,建立集约化的观测数据收集平台,增强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ARGO)计划、志愿测量船舶、近海浮标等海洋气象观测数据收集和共享能力。

70. 观测资料稀疏区有哪些?提升这些区域观测能力的主

要措施是什么?

答:天气站网空间布局不能满足天气预报技术发展和防灾减灾监测预警服务需求。现有站网在天气上游区、指标区、移动路径区、灾害多发区的监测密度不足,不能满足对关键天气、灾害天气、高影响天气的预报服务需求。我国干旱、高温、霜冻等灾害区的国家级站网监测密度充足,但雨涝灾

50

气象现代化体系政策手册学习辅导(笔试参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o42b47qqq0zdc42579x_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