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σp E.σx 答案:B [解答] 标准误
即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分布地离散程度及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13. 两个正态双变量资料,自变量记为X,因变量记为Y,进行同归分析,回归系数为0.2,P=0.05,则
A.X增大一个单位,Y增大0.2个单位 B.X增大一个单位,Y减少0.5个单位 C.X增大一个单位,Y增大0.05个单位 D.X增大一个单位,Y减少0.2个单位
E.X增大一个单位,Y减少或增大0.2个单位都有可能 答案:A
[解答] 回归方程是对变量之间统计关系进行定量描述的一种数学表达式。指具有相关的随机变量和固定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本题方程式为Y=0.2X。
14. 对慢性疾病进行现况调查,最适宜计算的指标为 A.罹患率 B.发病率 C.患病率 D.感染率 E.发病比 答案:C
[解答]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患病率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两种。对慢性疾病进行现况调查,最适宜计算的指标为患病率。
15.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程度,应计算 A.RR B.RR-1 C.OR D.OR-1 E.P1-P0 答案:C
[解答] 比值比也称优势比、比数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它是反映疾病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程度,应计算OR。
16. 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偏倚不包括 A.入院率偏倚 B.回忆偏倚 C.检出症候偏倚 D.无应答偏倚 E.错误分类偏倚 答案:B
[解答] 选择偏倚是由于选入的研究对象与未选入的研究对象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而引起的误差。这种偏倚常发生于研究的设计阶段。包括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无应答偏倚、时间效应偏倚等等类型。有人把选择偏倚按照是否能被临床科研设计消除分为:消除型偏倚和非消除型偏倚。前者指能通过科研设计,如采用随机化方法,而消除的选择型偏倚。包括传统分
法中的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无应答偏倚等;后者如健康工人效应等。
17. 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病率之比为 A.有效率 B.治愈率 C.生存率 D.保护率 E.效果指数 答案:E
[解答] 效果指数为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病率之比。
18. 下列各类疾病中,主要应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A.职业病 B.冠心病 C.糖尿病 D.高血压
E.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答案:A
[解答] 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的预防措施,分针对环境的措施和针对机体的措施。这一阶段疾病并未发生,但某些危险因素已经存在,如病原体的感染、精神过度紧张、营养不良、平素缺乏锻炼、家庭发生变故等。这些都会造成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提高,而在这一阶段的危险因素,有些是可以改变的,如抗感染、心理调整、加强营养等。职业病主要应采取一级预防。
19. 高血压预防中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A.全人群
B.学龄期儿童 C.中老年人群 D.高血压病高位人群 E.高血压病人 答案:A
[解答]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是第一级预防的重要环节,针对不同人群的特征,有重点地进行,如根据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病理变化及危险因素可起源于生命早期的依据,可利用儿童具有可塑性强、容易形成动力定型的特点,将预防成人期疾病列为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是有效的途径。实践表明,减低童年期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降低成人期的该类疾病的发生率是可行的。故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健康教育应以全人群为对象,而针对不同人群的特征,采取降低及控制危险因素的措施,以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水平。
20. 在一项队列研究中,非暴露组150名中15人患高血压,暴露组200人中30人患高血压,归来的危险度为 A.0.15 B.0.1 C.1.5 D.0.05 E.0.25 答案:D
[解答] 归因危险度又叫特异危险度、率差和超额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本题中,暴露组发病率为0.15,非暴露组发病率为0.10,因此答案为D。 A2型题
1. 在皮肤科门诊,男性病人被确诊淋病后,请求医生不要告诉在诊室外等候的
妻子,以免妻子和他离婚。此时,在不伤害该对夫妇的情况下,皮肤科医生最合适的做法是
A.患者的妻子不问就不讲 B.患者的妻子要问就照实说 C.患者的妻子要问就说谎话 D.患者的妻子要问就拒绝回答 E.建议患者主动告诉妻子自己患了性病 答案:E
[解答] 医疗活动中的保密是指医务人员保守在为病人诊治疾病的医疗活动中获得的医疗秘密,它通常包括患者及其家庭隐私、独特的体征或畸形、病人不愿让别人知晓的病情以及不良诊断和预后等任何患者不想让他人知道的事情。
2. 采用两种方法治疗糖尿病,甲疗法治疗100人,60人有效,有效率为60%;乙疗法治疗80人,40人有效,有效率为50%。那么平均有效率为 A.53% B.53.6% C.55% D.55.6% E.56% 答案:D
[解答] 有效率=有效治疗例数/治疗的总例数×100%。
3. 某医疗队在农村巡回医疗时取得血液标本,该标本需要带回医院测定某种酶的活性。为了保证标本具有催化活性,必须注意的事项是 A.保证酶分子完整无缺 B.必须加入相应底物 C.降低温度避免酶蛋白变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