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分层测评(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分别是利用不同能源发电的实例图形,其中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是( )
A.风力发电 C.火力发电
B.太阳能发电 D.潮汐能发电
【解析】 火力发电以煤作为燃料,煤属于化石燃料。 【答案】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烯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乙烯的燃烧热
B.在25 ℃、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C.由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可知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1
D.乙炔的燃烧热为1 299.6 kJ·mol-1,则2C2H2(g)+5O2(g)===4CO2(g)+2H2O(g)反应的ΔH=-2 599.2 kJ·mol-1
【解析】 理解燃烧热的概念,一是注意可燃物的用量为1 mol纯物质;二是注意反应的程度,完全燃烧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生成CO2(g),S生成SO2(g),H生成H2O(l)。选项A没有指明乙烯的物质的量为1 mol,且没说明水的聚集状态;
选项B中没有指明1 mol碳完全燃烧生成CO2;选项D中热化学方程式的生成物水应为液态,反应热ΔH与其不对应。
【答案】 C
3.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 ΔH=-297.23 kJ·mol-1,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51182004】
A.S的燃烧热为297.23 kJ·mol-1
B.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 kJ C.32 g S(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 kJ
D.形成1 mol SO2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 mol S(s)和1 mol O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解析】 32 g S(g)比32 g S(s)所具的能量高,故32 g S(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 kJ。
【答案】 C
4.下列图示关系不正确的是( )
【解析】 燃烧热和中和热均属于反应热,两者是并列关系,A项正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是并列关系,而非交叉关系,B项错误;氧化还原反应既有放热反应又有吸热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也是既有放热反应又有吸热反应,C项正确;根据能源的分类及关系可知D项正确。
【答案】 B
5.对于2C4H10(g)+13O2(g)===8CO2(g)+10H2O(l);ΔH=-5 800 kJ·mol-1
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热为ΔH=-5 800 kJ·mol-1,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的Δ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
C.该式的含义为:25 ℃、101 kPa下,2 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 800 kJ
D.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 800 kJ·mol-1
【解析】 D项考查燃烧热的概念,必须为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
【答案】 D
6.据悉,运载火箭的燃料通常为偏二甲基肼(
)。已知1.5 g
偏二甲基肼完全燃烧放出50 kJ热量,则偏二甲基肼的燃烧热为( )
A.1 000 kJ·mol-1 C.2 000 kJ·mol-1
B.1 500 kJ·mol-1 D.3 000 kJ·mol-1
【解析】 由偏二甲基肼的摩尔质量为60 g/mol得: 1.5 g1
n=60 g/mol=40 mol
50 kJ
所以1 mol偏二甲基肼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1=2 000 kJ·mol-1,即燃烧
40 mol热为2 000 kJ·mol-1。
【答案】 C
7.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当1.0 k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104 kJ,试写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烷的燃烧热为________kJ·mol-1。已知1 mol液态水汽化时需要吸收44 kJ13
的热量,C4H10(g)+2O2(g)===4CO2(g)+5H2O(g)的ΔH=________kJ·mol-1。
【解析】 1 k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104 kJ,
5×104
则1 mol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1 000 kJ=2 900 kJ,
5813
故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2O2(g)===4CO2(g)+5H2O(l) ΔH=-2 900 kJ·mol-1,丁烷的燃烧热为2 900 kJ·mol-1。当丁烷燃烧生成的5 mol液态13水变为气态水时,需吸收5 mol×44 kJ·mol-1=220 kJ的热量,故C4H10(g)+2O2(g)===4CO2(g)+5H2O(g)的ΔH=-2 900 kJ·mol-1+220 kJ·mol-1=-2 680 kJ·mol-1。
13
【答案】 C4H10(g)+2O2(g)===4CO2(g)+5H2O(l) ΔH=-2 900 kJ·mol-1 2 900 -2 680
[能力提升]
8.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
化合物 甲烷 乙烷 丙烷 燃烧热 /kJ·mol 891.0 1 560.8 2 221.5 -1 化合物 正丁烷 异丁烷 2-甲基丁烷 燃烧热 /kJ·mol-1 2 878.0 2 869.6 3 531.3 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 A.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 531.3 kJ·mol-1 B.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
C.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 ΔH=-1 560.8 kJ·mol-1
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解析】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规律:①烷烃中,碳原子数越多,燃烧热数值越大,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燃烧热数值越低。A项,综合表中数据可知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 531.3 kJ·mol-1,A正确;B项,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B错误;2 mol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应为2C2H6(g)+7O2(g)===4CO2(g)+6H2O(l) ΔH=-3 121.6 kJ·mol-1,C错误;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D错误。
【答案】 A
9.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导学号:29910009】
1
H2(g)+2O2(g)===H2O(l)
ΔH=-285.8 kJ·mol-1
1
CO(g)+2O2(g)===CO2(g)
ΔH=-283.0 kJ·mol-1
25
C8H18(l)+2O2(g)===8CO2(g)+9H2O(l)
ΔH=-5 518 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A.H2(g) C.C8H18(l)
B.CO(g) D.CH4(g)
【解析】 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m
H2为2×285.8 kJ=142.9m kJ, m
CO为28×283.0 kJ≈10.1m kJ, m
C8H18为114×5 518 kJ≈48.4m kJ, m
CH4为16×890.3 kJ≈55.6m kJ,
其中m为各物质的质量,比较可知选B。 【答案】 B
10.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P2O3和P2O5,现将3.1 g的单质磷(P)在3.2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的热量。
(1)反应后生成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1,则1 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
反应热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3.1 g磷在3.6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Z kJ的热量,则X________Z(填“<”“>”或“=”)。
(4)磷的两种氧化物中,较稳定的是________。 【解析】 (1) 4P + 3O2 ===2P2O3 0.1 mol 0.075 mol O2过量,所以还有P2O5生成。 31
(2)P(s)+4O2(g)===2P2O3(s)
51
P(s)+4O2(g)===2P2O5(s)
ΔH=-Y kJ·mol-1 ΔH=-Q kJ·mol-1
设转化成P2O3、P2O5的P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b a+b=0.1 mol
??35
则?4a+4b=0.1 mol??aQ+bY=X
?a=0.05 mol所以?b=0.05 mol
?Q=20X-Y
所以1 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 ΔH=-(20X-Y)kJ·mol-1。
(3)氧气的量增多,则生成P2O5的量增多,又因为生成P2O5放出热量多,所以Z>X。
(4)放出热量越多越稳定,所以P2O5稳定。
【答案】 (1)P2O3、P2O5 (2)-(20X-Y)kJ·mol-1 (3)< (4)P2O5
下方文件供学习参考
《化学与生活》测试
单项选择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1 21 31 12 22 32 13 23 33 14 24 34 15 25 35 16 26 36 17 27 37 18 28 38 19 29 39 20 30 40 1. 在盛有碘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四氯化碳后振荡,静默片刻后,出现的实验
现象是( )
A. 整个溶液变紫色 B. 整个溶液变棕色 C.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D. 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 2. 下列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
A.试管 B.坩埚 C.蒸发皿 D.烧杯 3.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L水含有NA个水分子 B. 28g氮气含有NA个氮分子 C. 1mol氯气含有NA个氯原子
D. 1mol铝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NA个氢气分子
4. 在5L硫酸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4.6g ,则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是浓
度为( )
A. 0.2 mol/L B. 0.04 mol/L C. 0.08 mol/L D. 0.02 mol/L 5. 蔗糖是常见的食用糖,蔗糖属于( )
A. 混合物 B. 化合物 C. 氧化物 D. 单质 6. 下列各组离子反应能用H+ + OH
-
= H2O 表示的是( )
A. NaOH溶液与CO2的反应 B. 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 C. NaOH溶液和盐酸的反应 D. 氨水和稀H2SO4的反应
7. 已知某本性溶液中含有Ba2+、Fe3+ ,则下述离子组能与上述离子共存的是( ) A. CO32、Cl
--
-
-
B. NO3、Cl
-
--
C. NO3、SO42
D. OH、NO3
-
8. 下列反应中,水作为还原剂的是( )
A. 2Na + 2H2O = 2NaOH + H2↑ B. Cl2 + H2O C. 2F2 + 2H2O = 4HF + O2 D. SO2 + H2O 9. 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MnO4→Mn2+ C. Fe→Fe3+ ( )
A. Na+、Ba2+、Cl、SO42C. MnO4、K+、I、H+
-
--
-
-
HCl + HClO H2SO3
B. HCl→Cl2
D. KClO3→O2
10.下列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B. Ca2+、HCO3、Cl、K+ D. H+、Cl、Na+、CO32
-
-
--
11.下列性质中,不属于大多数金属通性的是( )
A. 有银白色光泽 B. 有延展性
C. 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D. 有很高的熔点和硬度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钠和冷水反应:Na + 2H2O = Na+ + 2OH +H2↑ B. 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 + 2OH = AlO2 + H2↑ C. 金属铝溶于盐酸中:2Al + 6H+ = 2Al3+ + 3H2↑ D. 铁跟稀硫酸反应:2Fe + 6H+ = 2Fe3+ + 3H2↑ 13.下列实验中,能观察到明显变化现象的是( )
A. 把KSCN溶液滴入FeCl3溶液中 B. 把铁片放入冷的浓硫酸中 C. 把盐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D. 把淀粉溶液滴入KI溶液中 14.氢氧化铝可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的内服药,这是利用了氢氧化铝的( )
A. 酸性 B. 碱性 C. 两性 D. 氧化性 15.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硬铝 B. 黄铜 C. 钢铁 D. 水银
16.下列对金属及其制品的防护措施中,错误的是( )
A. 铁锅用完后,用水刷去其表面的油污,置于潮湿处 B. 通过特殊工艺,增加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C. 对于易生锈的铁制品要定期刷防护漆
D. 把Cr、Ni等金属加入到普通钢里制成不锈钢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晶和陶瓷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硅酸盐 B. 单质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C. 硅酸钠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D. 工业上用盐酸刻蚀玻璃
18.下列不属于传统硅酸盐产品的是( )
A. 玻璃 B. 水泥 C. 光导纤维 D . 陶瓷 19.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经日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
-
--
是( )
A. 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 B. 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C. 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D. 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20.下列气体中,既有颜色又有毒性的是( )
A. 氮气 B. 一氧化碳 C. 氯气 D. 二氧化碳 21.下列物质能使品红褪色的是( )
①活性炭 ②过氧化钠 ③氯水 ④二氧化硫 ⑤臭氧 A.
22.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祸,严重地威胁着地球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
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对燃煤进行脱硫 料
人工收集雷电作用产生的氮氧化物
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 A. C.
B. D.
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天然气、甲醇等清洁燃
B.
C.
D.
23.对于硫酸和硝酸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 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可以用铝、铁投制容器盛装 B. 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C. 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D. 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
24.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的3He存在,以下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是4He的同素异形体 B. 比4He多一个中子 C. 是4He的同位素 D. 比4He少一质子
25.有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和B同周期,B和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
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是( )
A. C、N、Si B. N、P、O C. N、O、S D. C、Si、S 26.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完全正确的是( )
酸性:HClO4>HBrO4>HIO4 稳定性:HCl>H2S>PH3 A. C.
B. D.
碱性:Ba(OH)2>Ca(OH)2>Mg(OH)2 还原性:F>Cl>Br
-
-
-
27.下列各组分子中化学键类型有明显差异的是( )
A. H2O、CO2 B. MgF2 、H2O2
C. NaOH 、Ba(OH)2 D. NaCl 、KCl 28.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 B. 制造水煤气 C. 酸碱中和反应 D. 镁条燃烧
29.绿色能源是指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或排放极少污染物的能源,如水能、地热、天然气、电能等。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 太阳能 A.
风能 B.
石油
煤
潮汐能 ⑥木材 ⑥ D.
C.
30.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
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A. 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C.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 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31.石墨-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 + 2OH -2 e – = ZnO + H2O
石墨:O2 + 2H2O +4 e – = 4OH,据此判断,锌片是( ) A. 负极,并被氧化 B. 负极,并被还原 C. 正极,并被氧化 D. 正极,并被还原
32.对于100mL 1mol/L盐酸与锌粒的反应,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升高温度 A.
33.反应A(g) + 3B(g) =2C(g) +2D(g) 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化学反应速率,其中表
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D)=0.4mol/(L?S) B. ?(B)=0.6mol/(L?S) C.?(C)=0.5mol/(L?S) D. ?(A)=0.15mol/(L?S) 34.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是( )
A.反应停止了 B.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0 C.正逆反应都还在进行 D.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35.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 )
A.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C.分子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D.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碳原子的连结方式不同 3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烃类的是( )
A.C6H6 B.CO(NH2)2 C.C2H4 D.C4H10 37.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 )
改用100mL 3mol/L盐酸
C.
改用300mL 1mol/L盐酸
D.
用等量锌粉代替锌粒
B.
-
-
A.酯化反应的反应物之一肯定是醇 B.酯化反应一般不需要加热 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酯化反应一般需要催化剂
3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银氨溶液检验某病人是否患糖尿病 B.在植物油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
C.酶不属于蛋白质
D.在鸡蛋白溶液中滴入浓硝酸,微热会产生黄色物质 3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交车使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主要是为了改善空气质量 B.航天器外层的抗氧化陶瓷复合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煤矿井爆炸事故是因为矿井内大量氢气遇明火发生爆炸 D.制造通讯光纤光缆需要使用大量的高纯硅
40.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和美国的三位化学家,他们发明了导电塑
料,如在聚乙炔合成过程中接触某些物质,其导电能力提高了1000万倍。这类聚合物将在21世纪制成可折叠的电视机屏幕、可穿在身上的计算机、会发光的墙纸等。由乙炔生成聚乙炔的反应属于( ) A.取代反应 B.消去反应 C.加聚反应 D.缩聚反应
参考答案
每题2.5分,共10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11 D 21 D 31 A 2 D 12 C 22 C 32 B 3 B 13 A 23 D 33 C 4 D 14 B 24 C 34 D 5 B 15 D 25 C 35 D 6 C 16 A 26 A 36 B 7 B 17 C 27 B 37 B 8 C 18 C 28 B 38 C 9 A 19 D 29 D 39 A 10 C 20 C 30 C 40 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