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5 11:59: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五、课堂小结。

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 第二课时 -

一、复xí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介绍了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x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热闹而又喜庆的老北京的春节,好不好? 二、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深入读读,勾画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一)腊八:

课件展示句子,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用词的简洁和巧妙。 ①“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 从“家家都”可以看出人们对节日xí俗的重视。

“农业展览会”是说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种类很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一样。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

②“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翡翠”写出了蒜瓣的颜sè,“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sè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简洁、巧妙。 (二)腊月二十三: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的主要活动。(放鞭炮,吃糖) 2.说一说腊月二十三为什么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过年的味道)

(三)除夕:

1.指名读第7自然段,说说除夕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热闹) 2.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①人们的活动。

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祈盼父母长寿。 ②味、sè、声的描写。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sè的年画”“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味道到sè彩到声音对除夕这一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腻。

3.除夕这一天,你以前是怎么过的呢?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让学生自由发言。

4.指导朗读:想象一下文章中描绘的热闹场面,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一段。 (四)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

1.指名读第8自然段,理解“截然不同”的意思。(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2.说一说“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与“除夕”有什么截然不同之处。 课件演示:“铺户……全城都在休息。”

3.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悠闲)

4.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人们的悠闲自在? 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小贩们。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或走亲访友,或逛庙会……都是那么快乐轻松自在。 5.指导朗读:读出轻松自在的感觉。 (五)元宵节:

1.元宵节的特点是什么?(处处张灯结彩,像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2.哪些内容描写了元宵节的灯?这些灯有什么特点?

3.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说说元宵节上还有什么灯,并写一写。

4.作者用这么多的笔墨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其用意何在?(突出元宵节的热闹) 5.朗读这一部分,读出元宵节的热闹。 三、领悟写fǎ,拓展延伸。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的写作特点,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sè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对比阅读链接,体会文章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北京春节的方fǎ,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xí惯有更深刻的了解。

(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语言通俗直白,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清浅素白中流露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顺序井然。舒乙的《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祭灶、吃春饼等风俗xí惯,展示了中国节日xí俗的wēn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斯妤的《除夕》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除夕这一天的忙碌,介绍了闽南的春节xí俗,忙碌中透露出wēn馨与喜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联系生活,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北京的春节

腊八 忙碌 详略得当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

过新年的心情,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加见识,语言简洁而生动,文质兼美。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语言积累。

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同学抓住三个重点时段来品读,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在教学中渗透作者的表达方法。为此,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说话训练,进行语言积累的同时,突破教学重难点。所以,特意设计两个语言训练句式:1.你们交流的句子哪些是写灯的数量多?哪些是写灯的种类多的?互相归纳、练习说一说。2.请试试看,能否用从灯的数量多和灯的种类多,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出来。 如和除夕相比,正月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人们都干什么去了呢?请读课文第9自然段。学生在读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的交流、表达,特意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评价理答:1.这两个同学交流的时候,不仅恰当地用上老舍爷爷的话,还巧妙地运用了老师引语进行表达,真令人佩服!2.各种各样的花灯,加上五彩斑斓的花炮,加上香甜美味的元宵,令人陶醉,谁能不喜欢呢?这么热闹的灯会,你们想不想读一下呢? 二、激发情感。

这样的选点训练,充分利用理答这一种特殊的教学对话,仔细倾听学生的问答,通过有层次、有秩序、有针对性的“追问”“转问”“提问”和“反问”等理答有效方式,把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升华情感的同时,必然会激起表达感情、抒发情感的欲望。此时,此处语言训练点的设计和教师对学生有个性的评价语言的设计,更好地让学生敞开心扉去接触语言,去感受语言,去体味语言,使学生在沉浸于文本语言和情景的基础上,自由述说、自由运用本课习得的语言,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学生对于语言的轻松把握,容易忽略老舍先生“包罗万象”“详略得当”的写作功底,将一个传统节日的所有特色融汇在一篇文章里谈何容易,同时学生对语文中所传达的“文化理念”不太敏锐。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堂课,我会这样做:利用文本材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多层次、有秩序、阶梯式的语言训练点,激发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扎实地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omv90vt1f0h1ll01eyq0a6ri16ozy014b8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