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教材名称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综合教程 作者 黄光扬 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版次 定价 2003年2月第1版 22元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福师1203考试批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题及参考
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的名次为“第1名,第2名,第3名……”,这一变量属于( )。
A、称名变量 B、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
2、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46百分位数是64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64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 A、36% B、46% C、54% D、64%
3、下列分类是属于按照解释结果的参照点划分的( )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4、标准分数Z与百分等级之间关系( )。 A、可以互相推出 B、没有关系
C、百分等级PR大于Z分数 D、在一定条件下Z分数和PR值一一对应 5、在正态分布中,已知概率P(0<Z≤1.96)=0.4750,试问:概率P(Z>1.96)的值为( )。
A、0.9750 B、0.9500 C、0.0500 D、0.0250 6.下列分类属于按照教学时机划分的是( )
A、形成性与总结性测量与评价 B、智力与成就测量与评价 C、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 D、诊断性与个人潜能测量与评价 7.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种类是()。
A.时间效度 B. 内容效度C. 效标关联效度 D. 结构效度
8. 统计学中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是下面哪个选项( )。 A、平均差 B、差异系数 C、标准差 D、中数
9.某次考试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第90百分位数是78分,这意味着考分高于78分的考生人数比例为( )。 A、90% B、10% C、78% D、22%
10. 考试中对学生进行排名,常见的名次属于什么变量( ) A、称名 B、顺序 C、等距 D、比率 答案提示:
1.B 2.C 3. C 4.D 5.B 6.A 7.B 8.D 9. B 10.B 二、绘制统计图(共10分)
请按以下的分布统计资料,绘制相对次数分布直方图与多边图(可画在同一个坐标框图上)
组别 组中值 次数(f) 2 3 2 6 13 11 7 6 相对次数 0.04 0.06 0.04 0.11 0.25 0.21 0.14 0.11 55—59 57 50—54 52 45—49 47 40—44 42 35—39 37 30—34 32 25—29 27 20—24 22 15—19 17 2 0.04 答案提示:考核知识点:次数直方图与多边图的绘制,见第一章第三节的次数分布直方图的内容,P10-12。 三、概念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测验的信度
2.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 3.教育评价 答案提示: 1.测验的信度
考核知识点:测验的信度的概念,参见P73 2. 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
考核知识点: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参见P65 3.教育评价
考核知识点:教育评价的概念,参见P58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 为什么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修养? 2. 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哪些作用? 3.简述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 答案提示:
1. 为什么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修养? 考核知识点: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参见P63 2. 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哪些作用?
考核知识点:学校课业考评对学生发展起的作用,参见P115。 3. 简述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
考核知识点: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参见P104 五、计算题(每小题11分,共33分)
1. 中学组5人身高分别为170、120、110、160、130厘米;幼儿组5人分别为50、70、90、55、45厘米;问中学组和幼儿组身高哪一组离散程度大?
2.某次考试中男女学员考试成绩如下表,问性别与此次考试成绩是否相关? 考生 性别 成绩 (公式:rpb?A 1 75 Xp?YqSxB 1 57 C 1 73 D 1 65 E 0 67 F 0 56 G 1 63 H 0 61 I 0 65 J 1 67 pq)(男女分别用1、0表示)
3.已知五个数据如下,请确定这批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S。(Xi:20,12,15,18,10)
答案提示:
1. 考核知识点:差异系数的计算等,通过计算平均数和方差,再计算出差异系数进行比较即可,参见P25
2.某次考试中男女学员考试成绩如下表,问性别与此次考试成绩是否相关? 考生 性别 成绩 A 1 75 B 1 57 Xp?YqSxC 1 73 D 1 65 E 0 67 F 0 56 G 1 63 H 0 61 I 0 65 J 1 67 (公式:rpb?pq)(男女分别用1、0表示)
考核知识点:分半信度的计算等,参见P48 计算流程:
计算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分别代入公式里的p,q; 计算男生和女生的 平均成绩,代入分子。
根据标准差公式计算出参加考试学生的标准差,代入分母,计算得到结果. 3.已知五个数据如下,请确定这批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S。 Xi:20,12,15,18,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