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断句》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
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领①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改)
【注】①领:通“岭”。②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答案:B 解析:答题时,首先,疏通语句句意,初步排除任意点断语意紧密相连的词语的选项,“其”不能放在句末,“其俗”衔接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故可排除A、C两项。其次,根据固定句式“为……所……”和对举形式“上……下……”,可排除D项。故选B。
【参考译文】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祐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祐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简陋,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寄望。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前代的贤人对此也是十分慎重的。”吴恢于是就不写书了。
吴祐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他常在家
第 1 页 共 4 页
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做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祐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
(选自《三国志·华歆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B.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C.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D.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答案:C 解析:从文意看,“歆止之曰”的意思是“华歆阻止他说”,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D两项。“疏而不武”的主语是“芬性”,“必无成”的主语是“此”,故应在“武”后断开。故选C。
【参考译文】
华歆字子鱼,是平原高唐人。他议事论人秉持公正,始终不曾诋毁伤害过他人。同郡人陶丘洪也很有名气,自认为远见卓识超过了华歆。当时王芬与豪杰商议要废除汉灵帝。王芬暗中邀请华歆、陶丘洪一起商议,陶丘洪想要参与,华歆阻止他说:“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就连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难。王芬性情粗疏没有韬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而且会祸及宗族。您千万不要参与!”陶丘洪听从华歆的劝告没有去。之后王芬果然失败了,陶丘洪才服气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后宴两仪殿,帝命后兄光禄少卿婴监酒。酒酣,胡人袜子、何懿等唱“合
第 2 页 共 4 页
生”,歌言浅秽,因倨肆,欲夺司农少卿宋廷瑜赐鱼。平一上书谏曰:“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始自王公,稍及闾巷,妖伎胡人、街童市子,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质,咏歌蹈舞,号曰‘合生’。昔齐衰,有《行伴侣》,陈灭,有《玉树后庭花》,趋数惊骜僻,皆亡国之音。不容以倡优媟狎亏污邦典。若听政之暇,苟玩耳目,自当奏之后廷可也。”不纳。
玄宗立,贬苏州参军,徙金坛令。开元末,卒。
(选自《新唐书·武平一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
B.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
C.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
D.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
答案:D 解析:需断句的部分中,最典型的特点是句式对称,“乐,天之和”与“礼,地之序”对称,“礼配地”与“乐应天”对称,“音动于心”与“声形于物”对称,抓住这一特点,即可准确断句。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理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参知政事史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落职罢祠。监察御史梁成大又劾之,请加窜殛。上曰:“仲尼不为已甚。”乃止。
德秀立朝不满十年,奏疏无虑数十万言,皆切当世要务,直声震朝廷。既薨,上思之不置,谥曰文忠。
(选自《宋史·真德秀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参知政事史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
第 3 页 共 4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