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基础部讲学稿系列——第二册 第八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年级:高一 科目:数学 课型:新授 执笔:高一数学备课组 学习内容:§8.1两点间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两课时) 时间:15年4月 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这两个公式解决有 关问题.
3.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中点公式. 教学难点:距离公式与中点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法、分组教学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探究引入:
【探究1】已知点A(-1,3),B(3,-2),C(6,-1),D(2,4).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如图8-1所示:求点A(3,4)到原点的距离.
(2)已知点P1(x1,y1)和P2(x2,y2),求两点间的距离. ①当y1=y2时
②当x1=x2时
③其他情况时
归纳:
【探究2】设线段AB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x1,y1),B(x2,y2),点C为线段AB的中点,求点C的坐标(x,y).
1
综合基础部讲学稿系列——第二册 第八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归纳: 2、试用向量推导这两个公式。
二、例题讲解:
例1: 求平面上两点A(-1,2),B(3,-3)之间的距离及线段AB的中点坐标.
例2 :如图8-2所示,已知△ABC的顶点分别为 A(0,0),B(7,2),C(-1,4),求此三角形的中线AD的长度.
例3:已知点A(3,-4),B(1,-2),求点A关于点B的对称点C的坐标.
2
综合基础部讲学稿系列——第二册 第八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例4: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3,0),B(0,4),D(4,0),求顶点C的坐标。
三、练习:
1、已知点A(0,3),B(0,–3),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 。 2、已知点M(4,–4),N(8,10),则线段MN的长为 。 3、已知点A(a,–5),B(0,10),│AB│=17,则a=
4、已知A(0,6),B点在x轴上,若│AB│=6,则点B的坐标是 5、已知点A(4,–3),B(–2,–5),则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 6、已知点P(–3,4)是线段MN的中点,且M(1,m),N(n,–2),则m+n=
7、求一点关于另一点的对称点. ① A(-1,2),B(-2,5);
② C(3,-1),D(-4,5).
8、已知点A(-1,3),关于点P的对称点为A’(-5,-3),求P的坐标。
3
综合基础部讲学稿系列——第二册 第八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9、已知三角形ABC中,A(-1,0),B(1,0),C?
?13??2,2??,试判断三角形ABC的形状。 ??10、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3,0),B(0,4),D(4,0),求顶点C的坐标。(两种方法
求解)
小结:1.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直角坐标系中两点的中点公式. 3.点的对称.
作业布置:导学 教学反思: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