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作的时间管理
第一单元 个人工作的时间管理 第一课:时间的特性
时间的意义。人生最宝贵的两项资产,一项是头脑,一项是时间。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即使不用脑子,也要花费时间。因此,管理时间的水平高低,会决定我们事业和生活的成败。
每个星期有168个小时,其中56个小时在睡眠中度过,21个小时在吃饭和休息中度过,剩下的91个小时则由我们自己来决定做什么--每天13个小时。如何根据我们的价值观和目标管理时间,是一项重要的技巧。它使我们能控制生活,善用时间,朝自己的方向前进,而不致在忙乱中迷失方向。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它的位置。一旦花过之后,时间就会永远消失。
时间具有以下基本特性。时间的不可替代性:时间是任何资源都替代不了的。时间的不可逆转性:时间是一维的,只能按照过去、现在、未来的方向流逝。时间的可变性:时间既是常数又是变数。它公平地给人以每天24小时、86,400秒;同时,它也最不公平,因为它给任何人的都不是24小时、86,400秒。善用则长,荒废则短。
时间对于不同的人,体现的价值是不同的。时间价值意味着:对于出租司机,每月可赚4500元;对于一位销售经理,每月绩效目标就是100万元;对于一位副总经理,每月绩效目标就是1000万元。每天的价值,对于一位司机是150元;对于一位销售经理就是4.545万元;对于一位副总经理就是45.45万元。每小时的价值,对于一位司机是12.5元;对于一位销售经理,就是5682元,而对于一位副总经理就是5.682万元。每10分钟的价值就分别是2.10元、950元和9500元。
第二课:管理我们的“个人帐户”—时间
时间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做我们真正想做的事;获得长期的满足感。做我们真正想做的事:尽早地学着把心思真正集中到自己一生中想要完成的
事情上,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当我们进行有关确定做事的轻重缓急以及怎样管理时间的训练时,这点很重要。
时间管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决定生活中什么东西重要的能力。透过时间管理,可以看出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很多人花在考虑如何度过一个假期的时间,远甚于为人生大计作打算所花的时间。他们没有想到这一点:究竟哪一个更能带来长期的满足感?
为何要进行时间管理:良好的时间管理使我们的生活有能力保持平衡状态,或者让我们发现不平衡的地方。譬如:我们是否把过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而忽视了休息、密友、家人呢?时间管理是许多人必须努力掌握的技能之一。很多人都拥有这项技能。于是,对于那些没有这种技能的人,他们的潜力便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取得的成就也就不能够体现他们应有的能力。
个人时间资本分析。假设我们的退休年龄是60岁,现在年龄是30岁,我们所拥有的工作资本是60,240小时;工作日休息资本是22,590小时;而我们能够在假日休息资本是41,040小时。个人的时间资本随其寿命不同而各异。即使一天工作16小时,一个人在其职业生涯中拥有的工作时间亦只有160,640小时。即使把工作时间资本和休闲时间资本合在一起,一个人拥有的时间亦不超过区区数十万小时。
你的时间损失不外乎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设定方面的时间损失;2.设定计划方面的时间损失;3.做决策方面的时间损失;4.工作组织方面的时间损失;5.工作开始时的时间损失;6.每日安排上的时间损失;7.信息沟通方面的时间损失。
请判断哪些是造成时间消耗的因素?造成耗时的因素有:电话/不速之客的干扰/会议/杂乱的办公室/做无用的尝试/不会说“不”/想法、尝试过多/做白日梦/记忆力差/怨天尤人/压力、紧张/缺少反馈/缺乏自我约束/不充分的工具与设备/不耐烦、急躁/信息不完全或信息来得迟/过多的文案、邮件、读物/对交派下去的工作很少检查/不懂先做该做的事/错误的倾听。
第二单元 规划你的时间
第一课:个人目标的设定。
目标设定的原理:人类的行为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目标导向行为,就
是为了达到目标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如为满足饥饿的需要而寻找食物或准备食物。对目标导向行为而言,动机强度随这种行为的进行而增强,直至目标达成或遭受挫折而停止。第二种是:目标行为,就是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如进食。目标行为开始后,需要强度就有减低的趋势。第三种是:间接行为,就是与当前目标暂时无关系,而为将来满足需要做准备的行为。
目标设定的五个原则:目标设定的第一个原则是目标的具体性。必须用可以核实的事实来描述。要切中特定的目标,而不能笼统。把目标尽可能具体地表达出来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如果不能具体的话,要为目标设定一个行动计划并分为各个具体步骤就很困难了。第二个原则是目标的可衡量性。目标一定是可以量化的,验证目标的数据或信息,也一定是可以获得的。一旦我们具体地、明确地确定了之后,下一步就是决定如何去衡量。如果很难进行衡量,那实现起来就会有困难。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的同事说:“我得减肥了。”问题是,减多少?如果把目标设定为一个月减掉5斤,那么就可以说是拥有了一个可衡量的目标。原则之三是目标的可实现性。目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用刚才减肥的例子,一个月减掉5斤是可以实现的。但要想在一个月里减掉20斤就不那么容易了。即使我们靠极端的方式达到了这个目标。一旦你恢复到原先的生活方式,体重必定会反弹,无法达到预期。这说明了确保目标可实现的重要性。目标设定的第四个原则是目标的现实性。目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的。制定目标时要注意切合实际。有些目标因为脱离实际而没有意义,比如,掌握世界上所有的语言。目标设定的第五个原则是目标的时效性。为目标确定一个实现时间,就会加强采取行动的紧迫性——现在就开始,不要往后拖。
目标设定的7步骤是:1.先拟出你期望达到的目标;2.列出好处;3.列出可能的障碍点;4.列出所需的知识、协助、训练等资讯;5.列出寻求支持的对象;6.拟订行动计划;7.制定达成目标的期限。
分解目标的方法,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剥洋葱法。如图,人生的目标,好比一个洋葱,如果从洋葱外层剥起,就可以直面我们的日常行为,涉及到近期现实的目标。随着层层剥离,我们发现,人的成功失败,关键因素正是日常“琐事”所致,不是我们常常认为的“运气”。导致人与人之间“运气”差异的正是我们的日常行为积累。
按由将来到现在、由大到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递进将目标分解为:1.首先需要找到自己的梦想,然后将梦想明确化,变成人生的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最有效的方法是制定自己的人生使命宣言或信条。2.将人生终极目标演化成为人生的总体目标。人生的总体目标以1-2个为宜。3.把总体目标分解成若干个5-10年的长期目标。4.再把每一长期目标分解成若干个2-3年的中期目标。5.继而再把每个中期目标分解成若干个6个月到1年的短期目标。6.进而,再将每一个短期目标分解成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最后落脚于“此时此刻”该干哪些具体的事情上。
第二课:规划我们的每一天。
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影响着我们的职业发展,当然还有个人生活和学习。对于很多人而言,他们并不缺少宏图远志,也极富聪明才智。但就是这些琐碎的事务、不良的习惯成为了个人发展的瓶颈。
事实表明,制定好每天的计划有很多好处:减少做决定所花的时间;明确每天努力的方向;增加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质量。
通过6个步骤可以制定一天的时间表,这个6步骤的正确顺序是什么呢?1.每天腾出15分钟时间制定当天计划;2.写下我们要完成的这一天的任务;3.给这一天的任务制定时间顺序;4.估计每项任务所需时间的长度;5.给每项任务分配时间;6.把每项任务填入时间表,提醒自己某个时段该干什么。
如果使用不当,电话也很容易导致时间的浪费。打电话时,一些会导致浪费时间的习惯是:过多的社交闲谈;没有用纸和笔记录一些有用的东西;没有准备好说什么;没有给出确切的答复;不得不接听所有打进来的电话;在做非常重要的事时打电话;不认真听取电话的内容。如果我们在电话上总是浪费时间,请试用以下4个方法:1、用笔和纸写下要打的电话。无关紧要的电话或是与工作无关的私人电话请略去。2、打电话时请尽量围绕主题。避免漫无边际的闲谈。3、站着打电话。这样可以加强紧迫感,避免把打电话作为一种休息。4、增强自己的语言技巧来结束电话。
如果使用不当,计算机、网络也很容易导致时间的浪费。使用计算机时,应注意:整理电子文档:1.在系统中创建工作文档。2.把要长期保存的文档移入适当的文件夹,及时删除不需长期保存的文件。3.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以便能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