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数学·数的守恒)
活动目标:
1.学会不受实物大小、颜色特征的影响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扰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操作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小鸡教具10个(大小相等),小猴教具14个(大的7个,小的7个)。大象3个,小狗2个,兔子3个。数字“7”2个。数字“5”2个。数字“3”2个。数字“2”1个。
2.《幼儿画册》第3册第22页。 活动过程:
一、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 今天啊,老师邀请了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首先要出场的小动物会是谁呢?老师来看看。---------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
提问:
1) 是小鸡啊,那你们来告诉老师这两排小鸡的数量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 2) 为什么?(都是5只)
3) 是的吗?那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幼儿每数完一组就在后面贴上相对应的数字 4)现在呀小鸡要重新变一个队形。(第一排的小鸡原地不动,第二排的小鸡散开来,排的长长的。)
提问:
1)我们来看看变了队形之后的这两排小鸡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或不一样) 2)为什么?(第二排排的队比第一排长)
3)是的,第二排小鸡排的长长的,但是它与第一排小鸡的数量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组就贴上相对应的数字5)
小结:原来啊这两排数量一样的小鸡,尽管它们变了队形,但是它们的数量还是一样多,都是5只。
2 小鸡和我们玩了游戏了,我们请小鸡休息,换其他小动物来和我们玩,接下来出场的会是什么小动物呢? -------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猴子(上排7只小的猴子,下排7只大的小猴)。
提问:
1)对,是猴子。它们也排成了两排。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排猴子有哪里不一样的地方?
(颜色,大小)
2)那你们来告诉我小蓝猴和大红猴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一样多) 3)为什么?(都是7只)
4)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排贴上相对应的数字7)
小结:尽管这两排猴子它们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多,都是7只。.
3 猴子们也跟我们玩了游戏了,我们也请它们下去休息一会。接下来出场的会是谁呢?它们已经等不及了。现在老师把它们都请出来。——依次出示三排不一样的小动物。
提问:
1)这三排小动物要和我们玩一个“找出数量一样多的游戏”?我来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谁最先找出来。
2)他有没有找对啊?我们请他数一数。(幼儿每数完一排就贴上相对应的数字3、2、3。) 3)你们说他有没有找对啊?找对了。很棒。 二.幼儿分组操作。
师:接下来的时间老师请所有的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
怎么玩呢?那老师先示范一遍给你们看看。小眼睛看电视,电视里的这幅图上有三排水果,第一排是桃子,有4个,第二排是苹果,有5个,第三排是草莓,有5个,通过数数我们知道苹果的数量和草莓的数量是一样多的,都是5个。那接下来老师就要给数量一样多的草莓和苹果图上颜色。
接下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画纸,在我们的画纸上有四组物品,每一组里面都有三排不一样的物品。我们先找出每一组里面谁和谁的数量是一样多的,然后用水彩笔将每组里面数量一样多的物品涂上颜色。听懂了吗?好,现在请小朋友拿出桌子上准备好的作业纸和水彩笔,小朋友开始吧。(教师提醒幼儿每操作一次,都要自己检查结果)
三.活动评价
作业展评,教师带领幼儿检查是否是找出了相等的一组物体。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找得对不对。 对个别幼儿鼓励和表扬。 提问个别幼儿后,孩子们互相欣赏讨论,充分体验活动的快乐。
中班数学《它们一样多吗》说课稿
一、说活动背景:
数学活动很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知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好奇心也越来越强。幼儿已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点数、目测等比较两群物体的数量的简单方法,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们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选择了“它们一样多吗?”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探究活动,生成开展了将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为一体的学习活动、中班数学活动《它们一样多吗》。 二、说活动目标:
按《纲要》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们设定如下目标:
1.学会不受实物大小、颜色特征的影响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扰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操作的结果。 三、说活动准备:
1.小鸡教具10个(大小相等),小猴教具14个(大的7个,小的7个)。大象3个,小狗2个,兔子3个。数字“7”2个。数字“5”2个。数字“3”2个。数字“2”1个。 2.《幼儿画册》第3册第22页 四、说教学手段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中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引入法: 为幼儿提供了他们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学中,我和小动物一起做游戏的情景,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互动法: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和材料之间的互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操作法: 我为幼儿提供了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理解数的等量守恒关系。
4、游戏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教学也必不可少,它是幼儿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充满喜悦的活动,是学习中非常有效的方法。
五说活动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人的学习都是通过活动来内化与建构的。因此,活动的设计与展开是教学的关键。本活动主要分三大块按程序教学的要求而展开的。
一、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以和小动物做游戏导入,吸引幼儿的兴趣。
1 今天啊,老师邀请了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首先要出场的小动物会是谁呢?老师来看看。---------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
通过观察,数数理解,原来啊这两排数量一样的小鸡,尽管它们变了队形,但是它们的数量还是一样多,都是5只。
2接着我又出示了对应排放的两排猴子(上排7只小的猴子,下排7只大的小猴)。 通过提问,数数 ,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了尽管这两排猴子它们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多,都是7只。.
3接下来我又依次出示了三排不一样的小动物。 让幼儿通过数数找出相等的两排动物。 二.幼儿分组操作。
为了巩固加深幼儿对等量物体的判断,我让所有的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
怎么玩呢?我先示范一遍给小朋友看看,电视里的这幅图上有三排水果,第一排是桃子,有4个,第二排是苹果,有5个,第三排是草莓,有5个,通过数数我们知道苹果的数量和草莓的数量是一样多的,都是5个。那接下来老师就要给数量一样多的草莓和苹果图上颜色。
示范完后,我让小朋友自己操作,我不时提醒他们每操作一次,都要自己检查结果。 三.活动评价
我带领幼儿检查是否是找出了相等的一组物体。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找得对不对。
提问个别幼儿后,孩子们互相欣赏讨论,充分体验活动的快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