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 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fěi)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
难,追求卓(zhuō)越,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
B.“四大名著”是一个在既成传播事实的基础上筛(shāi)选而成的概念,与精英文化的经典相比,.
“四大名著”更像布帛(bó)菽粟,是适合各阶层阅读欣赏的国民读物。 .
C.这面由书砌成的墙,成了他童年时代最先面对的世界。父亲忙的时候,他就踮(diǎn)脚站在书.
橱前,对着书脊找自己认识的字,然后细细琢.(zhuó)磨这些字的深意。 .
D.这个创业掘金的最好时代,涌现出了一批深深嵌(qiàn)入公众日常生活的互联教父,也生产了.
一批无耻的投机主义者,精致地算计着法律的盲区牟(móu)取暴力。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小题。
孔子一生不得志,至老年仍到处奔走宣扬礼乐之治。五十一岁才开始在鲁国做官,可惜好景不长,并未得到重用,从五十四岁到六十八岁,又在外漂泊十四载。【甲】后又回到鲁国,“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其中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孔子对礼乐之治的坚持与当时的政治需求不相符合。春秋末期,..周王室权力日渐式微,各国君主聚焦于扩充国家军力以自保或是图霸,根本无暇顾及礼乐。 ....
对孔子来讲,遵守并提倡礼乐文化,【乙】不仅仅是为了保存这些细碎的礼仪细节,更在于其背后重要的意义——为了上下秩序、社会安宁。虽然孔子的学说仍根植于旧的社会基础,只是面对社会现实的改..变而做了相应的调整,但我们不能打破社会环境的局限来苛求古人。孔子的伟大,就在于他改良的最终目的,并不止是为了维护一家一姓的利益。【丙】因此,“具有合理性的思想,即便在某一阶段遭受冷落贬..抑,但时局一旦发生变革,仍会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古代从政风格臆解》)”。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症结B.日渐式微C.根植D.不止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未来中国将面临劳动力下降,资本累计率下降,技术创新率也会因为缺乏年轻人而下降,因此如
果中国新生人口不能恢复“健康值”,中国经济永远也赶不上美国。
B.对因扣留事故车辆产生的停车费用,明确由作出扣留决定的公安交管部门承担;但公安交管部门
通知当事人领取,当事人逾期过了未领取产生的费用除外。
C.六月份即将实施的《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调整并完善了与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
的顶层设计不相适应的内容,能充分满足约车与巡游车业态的管理需要。
D.“快手”魔法时光机,通过精准的脸部变形技术,让人们瞬时看到变老的自己。可以说,它不仅
带来了融于科技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更带来了一场社交媒体的技术狂欢。
5.近期,英国动画片《小猪佩奇》中那只粉红小猪蹿红络。请根据以下材料信息,至少用三个短语简要
概括其走红的原因。每个短语不超过7个字。(3分)
材料一 小猪佩奇的走红,离不开朋友圈、微信表情包、络短视频等的热捧和传播。通过这些传播,将络上分散、隐藏的群体集结起来,激发潜伏在络世界中的一拨人共同发力。
材料二 《小猪佩奇》讲述的是佩奇一家人温馨的生活,佩奇的爸爸妈妈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成为了当下中国爸爸妈妈学习的范本。
材料三 以小猪佩奇形象为卖点的衍生产品随处可见。有手表、纹身贴、文具、衣服等各种类型产品。从所属公司eOne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营收增长数据来看,它在中国的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超过了700%。
材料四 意大利著名球星吉拉迪诺左臂绘有小猪佩奇纹身,“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的口号迅速引爆络潮语。对成年人来说,画一只粉红小猪纹身,戴上小猪佩奇手表,代表着自己的单纯热情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褪减,天真浪漫不因世事沧桑而黯淡。
6.以“我”“夏夜”“小径”“星空”四个意象为必要元素,描写一个场景,表达一种情感。要求:①
有心理描写;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有意境; ④不少于100字。(6分) □□□□□□□□□□□□□□□□□□□□□□□□□□□□□□□□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9题。(10分)
中国现代的社会变迁,重要的还是由社会和技术的要素所引起的。社会的要素是指人和人的关系,技术的要素是指人和自然关系中人的一方面。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最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易。这个说法大体上指出了中国是在逐渐脱离原有位育于农业处境的生活方式,进入自从工业革命之后在西洋所发生的那一种方式。中国传统处境的特性之一是“匮乏经济”,正和工业处境的“丰裕经济”相对照。匮乏和丰裕偏重于经济结构的本质。匮乏经济不但是生活程度低,而且没有发展的机会,物质基础被限制了;丰裕是指不住地累积和扩展,机会多,事业众。匮乏经济中所维持的精神是“知足”,丰裕经济中所维持的精神是“无厌求得”。
物质生活的享受总是人生的一种引诱。那么,在一个资源有限的匮乏经济中这种引诱会引起什么结果?在村子里,每一方田上都有着靠它生活的人。若是有一个人要扩张他的农田,势非把别人赶走不成。一人的物质享受必然是其他人生活的痛苦。人不向自然去争取享受,而在有限的供给中求一己的富裕,结果不免与人相争食。在中国历史上固然不缺乏刘邦、朱元璋之类的人物,但是每个人若都像项王一般,存着“取而代之”的心思,这个社会显然是难于安定了。没有机会的匮乏经济是担当不起这一种英雄气概的。刘邦、朱元璋究竟是亿万人中的幸运儿,不足为训;历史上读不到的是屈死篱下的好汉。这史实,这教训,这领悟,凝成一种态度,知足安分;一代又一代,知足安分地得到了生存和平安,谁能否认这是处世要诀?
从这个角度去看传统的儒家思想,我们这位“万世师表”所企图的是规划出一个社会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有着各种身份(君臣父子之类),每个人在某种身份中应当怎样想,怎样做。社会结构本是人造的,人造的东西都可以是一种艺术。社会也可以是一种艺术。
我并不知道在传统社会中的中国人是否快乐,是知足的态度却使他并不能欣赏进步的价值。孔子对于
生产技术是不发生兴趣的,他是一个在农业社会里不懂农事的人。唯一对技术有兴趣的墨家,在中国思想上所占的地位远不如儒家,这也可以说明在一个劳力充斥的农业处境中去讲节省劳力的技术,是件劳而无功的事。不进步的技术限制了技术的进步,结果是技术的停顿。技术停顿和匮乏经济互为因果,一直维系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
技术是人利用自然的方法。匮乏经济讲求修己以顺天,控制自己的欲望以应付有限的资源;在丰裕经济中则相反,是修天以顺己,控制自然来应付自己的欲望。前者已造成人类的贫穷,后者已造成人类的不安全。然而,在一个已经工业化的西洋的旁边,绝没有保持匮乏经济在东方的可能。适应于匮乏经济的一套生活方式,维持这套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是不能再帮助我们生存在这个新的处境里了。
(选自费孝通《乡土重建》 有删节)
7.下列关于“中国社会变迁”的说法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现代的社会变迁,主要还是由社会的和技术的要素引起的;社会的要素是指人和人的关系,
技术的要素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
B.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是指中国已经完全脱离原有位育于农业处境的生活方式,进入自从工业革命
之后在西洋所发生的那一种方式。
C.中国社会变迁的实质就是从传统处境的“匮乏经济”转向工业处境的“丰裕经济”;与两者匹配
的价值观分别是“无厌求得”和“知足”。
D.中国社会的变迁使得原先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生活方式以及维持这套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都不能再
帮助我们生存在这个新的处境里了。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企图规划出一个社会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每个人被规定在某种身份中
如何想如何做,这种结构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B.在一个劳力充斥的农业处境中讲节省劳力的技术,是件劳而无功的举动,墨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
子,他在中国思想上的地位远不如儒家。
C.匮乏经济和丰裕经济偏重于经济结构的本质,匮乏就是指没有发展的机会,物质基础被限制了;
丰裕是指不住地累积和扩展,机会多,事业众。
D.匮乏经济因为资源有限,只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来应对有限的资源;而丰裕经济则能控制自然来应
付自己的欲望。两者都能对人类构成威胁。
9.概括“知足安分”这种价值观的影响。(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魅力
(苏)阿尔卡基·布霍夫
今天是第一次带卡佳上剧院。
打从早上起,她便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头上别了个天蓝色的大花结,神情是那样的庄重、严肃,父亲忍不住想在她那散发着香味和孩子气息的细脖颈上吻上一吻。
“我们走吧。”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六点钟开灯的时候,她说,“要不,别人都坐上了位子,我们就找不到地方坐了。”
“剧院位子都是编号的。”父亲微微笑了笑说。 “是对号入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