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LM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使(A)。 A.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C.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132.一般地说,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组合,都是(C)。 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C.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D.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133.水平状的LM曲线表示(A)。 A.利息率对货币投机需求影响最大; B.利息率对货币投机需求影响最小; C.货币需求对利息率的影响最大; D.货币需求对利息率的影响最小。
134.位于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组合表示(A)。 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 B.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 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 D.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
135.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的组合表示(D)。 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 B.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 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 D.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
.
.
136.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右下方的组合表示(B)。 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 B.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 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 D.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
137.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左上方的组合表示(C)。 A.产品供大于求、货币供大于求; B.产品供大于求、货币求大于供; C.产品求大于供、货币供大于求; D.产品求大于供、货币求大于供。
138.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根据IS-LM模型,如果不让利息率上升,政府应该(B)。
A.增加投资;
B.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增加货币供给; C.减少货币供给量;
D.减少投资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量。
139.工资、价格粘性是指(A )。 A .工资、价格在短期内变动缓慢; B .工资、价格在短期内不发生变动; C .工资、价格在长期内变动缓慢; D .工资、价格在长期内不发生变动。
140.工人错觉模型的关键假设是(B )。 A .工人和厂商拥有相同的信息; B .厂商比工人拥有更充分的信息; C .工人比厂商拥有更充分的信息; D .以上假设均正确。
.
.
141.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Y =Y +α(P -P e )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明,(A )。 A .总产出与实际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化,而与预期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化; B .总产出与实际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化,而与预期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化; C .总产出与实际价格水平和预期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化; D .总产出与实际价格水平和预期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化
142.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表明,一次预期的货币供给的减少将(D )。 A .会降低价格水平,但不会减少总产出; B .会降低价格水平,同时减少总产出; C .不会降低价格水平,但会减少总产出; D .不会降低价格水平,也不会减少总产出。
143.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认为,只要中央银行公开宣布降低货币供给增长率,则(C )。 A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会下降; B .失业率不会下降,但通货膨胀率会下降; C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不会下降; D .失业率会下降,但通货膨胀率不一定下降。
144.根据短期总供给曲线可推导出(A )。 A.菲利普斯曲线; B.奥肯定律; C.拉弗曲线; D.IS—LM曲线。
145.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可把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划分为(D)。 A.惯性通货膨胀; B.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C.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D.以上原因均正确。
.
.
146.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C)。 A.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情况; B.二次大战期间的情况; C.20世纪50~60年代的情况; D.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情况。
147.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增加财政赤字。
148.货币主义者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A)。 A.只存在于短期; B.只存在于长期; C.在短期与长期均存在; D.在长、短期均不存在。
149.认为在短期与长期,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都不存在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D)。 A.凯恩斯主义学派; B.货币主义学派; C.供给学派; D.理性预期学派。
150.“滞胀”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即(B)。 A.一条垂直于横轴的菲利普斯曲线; B.一条长期存在的斜率为正的直线; C.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不断外移; D.一条不规则的曲线。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