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基础知识
一:中国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 半球、 半球,位于亚洲的 ,太平洋的 。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 从纬度位置看, 南北跨纬度广,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 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 带,无 带;
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 平方千米,仅次于 和 ,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 个(东朝鲜;北 ,东北、西北 ,西北哈、吉、塔;西部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 。)
②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 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是 (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 差异);最东是 与 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西是 (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③濒临海域有(从北到南): 、 、 、 。领海水域面积 平方千米,海域面积 平方千米;
④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 、 、崇明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 、 、 、
、 、 )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
34个省级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 (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包括自治县、自治州、市)、 (乡、民族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 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的首都是 。
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8~9页图1.7)
三、中国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 亿,占世界人口 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两次人口增长高峰(1858年和1949年)。我国的人口政策
是: 。
①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 ,增长速度 ,人口分布特点: 。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 。
②掌握计算人口的密度的方法:人口密度= 2、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东多西少:我国 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 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 至云南省的 。
四、中国的民族
1、民族构成:我国共有 个民族,其中 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1.5%,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5%,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民族分布特点: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民族政策: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练习:填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名称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基础知识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1、我国地形的特征:
(1)地形复杂多样,山脉纵横交织, 山地 面积广大。
①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间-列是 长白山-武夷山 ;最东列是 台湾山脉 ,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②东西走向,最北列是 天山-阴山 ;中间-列是 昆仑山-秦岭 ;最南列是南岭 。 [注意] 秦岭 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气候(气温、降水)、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③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④弧形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是 喜马拉雅山脉 ,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 尼泊尔 交界处。
⑤南北走向,主要有 贺兰山 、 六盘山 、 横断山脉 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2)主要地形
我国的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 内蒙古高原 , 黄土高原 , 云贵高原 ; 我国的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 , 准噶尔盆地 , 柴达木盆地 , 四川盆地 ; 我国的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 华北平原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我国的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 、 山东丘陵 、 东南丘陵 。 (3)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 西 高 东 低并呈 三级 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 昆仑山脉 、 祁连山脉 和 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 大兴安岭 、 太行山脉 、 巫山 、 雪峰山 。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 青藏高原 构成;第二阶梯包括: 塔里木盆地 、 准噶尔盆地 、 内蒙古高原 、 黄土高原 、 四川盆地 和 云贵高原 等;第三阶梯包括: 东北 平原、 华北 平原和 长江中下游 平原等。
(4)我国的主要名山有:台湾山脉主峰: 玉山 ,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 ,五岳:东岳: 泰山 西岳: 华山 南岳: 衡山 北岳: 恒山 中岳: 嵩山 。 2、地势对我国 气候 、 河流 、 交通 的影响
(1)气候:我国地势 西高东低 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 降水 ;
(2)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 西高东低 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 自西向东 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3)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 沿海 和 内陆 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 障碍 。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 山地 占33%为多,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丘陵占10%,山区即包括 山地 、 丘陵 、崎岖高原 部分占 三分之二 。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 林业 , 采矿业 及 旅游业 。)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
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山区多自然灾害。如: 山洪 、 崩塌 、 滑坡 、 泥石流 等。
练习:填写五类地形名称
第二节:我国的气候
1、我国气温的特点:
⑴冬季南北温差 大 (约50℃),南方 温暖 、越往北气温越 低 ,原因:南北 纬度位置高低 不同,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
⑵夏季南北温差 不大 (仅12℃),全国气温普遍 偏高 ,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⑶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类型有五带一区:(南→北依次为) 热带 、 亚热带 、 暖温带 、 中温带 和 寒温带 , 高原气候 区;②原因: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
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2、降水分布规律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东多西少 , 南多北少 ;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