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总结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一)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1、背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苏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苏联等国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2、外交政策:①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基本目标: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以上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指针,适用于任何时期)
3、建国初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二)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①第一次提出:1953年 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1954、1955两次修改。
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 ③特点: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
④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外交活动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1、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①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②时间、地点:1954年,瑞士的日内瓦。 ③内容: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④影响: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⑸万隆会议: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①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②概况: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同”是指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压迫,都面临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任务;“异”是指与会国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不同),促成会议的圆满成功。 ③意义: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崛起。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
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就 (一)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②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③中国综合国力上
1 / 3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总结
升、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根本原因)。
2、史实: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有利于中国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标志着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二)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中美建交
1、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的关键) (1)原因: ①中国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②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③中苏关系恶化;④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根本原因:两国共同利益) (2)过程: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开始走向正常化; (3)意义:直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
(4)中美建交:1978年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易混(错)警示】《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成为两国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不是实现了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了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
2、中日建交
(1)条件: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本)
(2)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申明,标志中日建交。 (日本早于美国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3)中日关系的焦点问题:日本侵华的历史问题。
(三)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对中国:
①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第二次高潮)。 ②打破了50年代以来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局面,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2)国际:
①有利于中国、美国、日本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②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一)了解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事件: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二)理解上海合作组织
1、过程: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 确立“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一一“上海合作组织”(新增:乌兹别克斯坦)。
2、意义:开创了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专题归纳】
1.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我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与印度代表谈判时提出;
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大国际会议——日内瓦会议(1954年);
2 / 3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总结
4.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出席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标志——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6.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外交关系】
3 /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