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录像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翻译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领会本文的丰富内涵,理解“大道”“大同”“ 大道之行也”。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全文大意,积累词语 2. 领会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文中的桃源生活是历代文人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构想,我们的先哲孔子把这种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种社会是怎样的。
2.作品简介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学习
1、听课文朗读,听准字音,学生随手勾画,注意句子节奏划分;2、检查预习情况(重点字词的注音与解释)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幼有所长、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等。
3、师指导阅读课文:①学生齐读,互相监督别读错;②师根据生读情况纠错;③学生个性阅读课文。(个别读、齐读)
4、译读:请你结合书下的注释自主翻译一遍课文。试一试! (个人完成课文翻译,不商量不讨论。)
5、学生开火车翻译课文,每人一句,学生译完,师纠正。 (三)精读课文
6、师引下一环节:孔子给我们构想了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这篇短文里面用了两个名词,同学们找一找,一个是“大道”,另一个“大同”引学生找出,并结合说说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围绕以下问题齐声读课文: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什么是“大道之行也”?看看课文里面是不是有两句话分别概括了前两个词。(如果学生不能完成,再叫学生朗读课文,分别解释这三个词句的意思。每完成一个,都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试背每一句话。最后明确这三个的意思。)
(点拨:“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四)研读课文
7、师过渡:大道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理想,大同就是一种理想社会。文中分别在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进行了概括,可以说开始的大道是总领全文,最后的
大同是总结全文,是不是就剩中间部分了,这部分就是对大同社会的介绍或描摩,看中间部分有哪几个特点?试着把这种社会风貌想像出来。
师导引:中间部分以句号为准,有几句话?男女生分开读
⑴、 一句:“故人有??所养”想像一下,体现了怎样的社会风貌,学生想
像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师及时纠正,最后总结出“人人受到关爱”。
学生试背这一句诗,不会的可以偷偷看一下,最后再完全背一遍。
⑵、 二句:“男有分,女有归”男女分读,思考有怎样的社会风貌,学生想
像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师及时纠正,最后总结出“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学生试背这一句诗,不会的可以偷偷看一下,最后再完全背一遍。
⑶、三句:“货恶??为己”这句是针对什么说的呢?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的来说,注意突出货物是大家的,强调“天下为公”,并引出人们怎么样呢?最后得出“货用其用、人尽其力”。
学生试背这一句诗,不会的可以偷偷看一下,最后再完全背一遍。 (五)、延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带着一种向往,充满憧憬的情绪来读课文,
8、师过渡:大同社会在当时是遥不可及的,但我们已触手可及,有些已变为了现实,但是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你们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现在带着对大同社会的认识及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带着对未来社会的憧憬,谈一谈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结合现代社会的不足说一说。 (六)本课小结
小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七)当堂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想像中的未来社会;或者以“我在公元3000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0字以上。
(九)板书设计: 24、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总领全文(社会理想) 1、人人都受到关爱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人人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大同:谋闭不兴,盗窃乱贼不作,外户不闭――总结全文(理想社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