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粗粮知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6 9:16: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提示】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体质虚弱、产后病后恢复期、消化不良、神疲乏力之人食用;适宜肺气虚、肺结核、肺痿咳嗽者食用; 2. 患有糖尿病者忌食。 香米: 【简介】

香米又名香禾米、香稻,西汉时已有种植。香大米是稻谷的一种,这种稻谷长在田里就有一股香气,抽穗扬花期香味尤烈。碾出的香米雪白滚圆,做成饭香味四溢。其“浓香”之谜,经湖南省土肥研究所、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五年研究揭晓,除品种原因外,系产地土壤及地下水含锌、锰、镧、钛、钒、钴、锶等微量元素所致,异地则不得。 【选购】

1. 挑选大米时要认真观察米粒颜色,表面呈灰粉状或有白道沟纹的米是陈大米,其量越多说明大米越陈。同时,要捧起大米闻一闻气味是否正常,如有霉味说明是陈大米;

2. 不能长期食用精米而对糙米不闻不问,因为精米在加工时会损坏大量的营养,长期使用会导致营养缺乏,所以应粗细结合,才能均衡营养; 3. 香稻不仅米香,而且禾草亦香,当地农民经常用禾草垫床,既清香满室,又柔软舒适。用香稻草编制草鞋,结实耐穿,可预治脚气。 【功效】

1. 大米中各种营养素含量虽不是很高,但因人们食用量大,故其也具有很高营养功效,是补充营养素的基础食物; 2. 米粥具有补脾、和胃、清肺功效。 【提示】 一般人均可食用

1. 适宜一切体虚之人、高热之人、久病初愈、妇女产后、老年人、婴幼儿消化力减弱者,煮成稀粥调养食用; 2.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相克】

“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清?王盂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黄米: 【简介】

黄米本是北方一种粮食,照字典的解释,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功效】

黄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铜、锰等营养元素,具有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可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疗冻疮、疥疮、毒热、毒肿等症。 【提示】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于体弱多病,面生疔疮者食用;适宜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疗冻疮、疥疮、毒热、毒肿者食用; 2. 身体燥热者禁食。 糯米粉: 【简介】

水磨糯米粉是以柔软、韧滑、香糯而著称,它可以制作汤团、元宵之类食品和家庭小吃,特别是宁波汤团,以独特的风味名闻江、浙二省。 【功效】

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

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提示】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索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凡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忌食;凡发热、咳嗽痰黄、黄疸、腹胀之人忌食; 糯米黏腻,若作糕饼,更难消化,故婴幼儿、老年人、病后消化力弱者忌食糯米糕饼;糖尿病患者少食或不食。 麸皮: 【简介】

麸皮亦称“麦麸”。小麦在加工过程中所分出的麦皮层。

【功效】 麦麸味甘、性平;

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 【提示】

麦麸是十分理想的制备膳食纤维的原料,是可利用最广泛的膳食纤维源之一。 芡实: 【简介】

芡实,又名鸡头米、水鸡头、鸡头苞等,古药书中说它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粮菜佳品。它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是秋季进补的首选食物。 【功效】

1、秋季进补的首选食物。

2、能健脾益胃,又能补充营养素。

3、用芡实与瘦肉同炖,对解除神经痛、头痛、关节痛、腰酸痛等虚弱症状,有很大的好处。

4、常吃芡实还可以治疗老年人的尿频之症。经服芡实调整脾胃之后,再吃较多的补品或难以消化的补药,就更加适应。 【提示】

1、是儿童、老人和肾虚体弱者、消化不良者的最佳食物。

2、泡芡实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起到补养身体的作用。

搜索更多关于: 粗粮知识 的文档
粗粮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pv1x0atc792i2p9mdf7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