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 20:05: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进入1994年,国内政治不稳定再加上美国利率的上调,资本外逃,

外汇储备逐渐减少。

〈3〉汇率演变情况,如图:

墨西哥采用“爬行盯住美元机制”,到1994年汇率都处于逼近上限的水平,可见比索的贬值压力很大。

2、原因探寻

墨西哥比索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货币贬值和证券投资资本的跨国逃

逸,在其背后有着更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原因。其一,是其利用外资流入解决国际收支逆差,宏观经济政策严重失误。1988年起墨西哥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实行“爬行汇率制”,即使比索盯住美元,波动范围在一个很小的幅度内。这项政策的初衷是通过稳定的汇率来促使墨、美之间的贸易,并借此降低国内通货膨胀率。这项政策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墨西哥经济一直快速增长,不仅洗刷了80年代债务危机的耻辱,而且成为拉美国家中的经济发展明星,通货膨胀率也从80年代末期的100%以上降至1993年的10%左右。但该项政策也存在致命的缺点:由于墨美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依然很大,比索对美元的汇率很长时间没有调整过,致使币值高估,从而打击了墨西哥出口,墨西哥便出现了长期性的经常项目逆差。尤其是1994年元旦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生效后,墨西哥国内市场开放力度一下子加大了。消费品,特别是奢侈品也源源涌人墨西哥市场。尽管墨西哥出口也有增加,但增长速度远不及进口增长速度,贸易逆差已由1991年的110亿美元猛增到1994年的280亿美元。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10%。为平衡经常项目逆差,墨西哥大举借债,一方面以政府名义发行了大量债券,尤其是以美元计值的短期债券,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国内股票市场,吸引外国投资者。在外资大量持续流入的情况下,墨西哥政府靠外来资金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方法很奏效,然而一旦形势出现波动,外资减少和抽逃,政府只好动用外汇储备来堵窟窿。墨西哥外汇储备从1993年12月的240亿美元降至1995年1月6日的55.6亿美元,外汇储备骤减损害了对本国货币的支持,政府不得不用货币贬值来阻止外汇流失和刺激出口,不料由此引发了投资者信心危机,股票价格下降一半多,外汇储备濒于枯竭,银行出现严重亏损和破产,墨西哥对外支付出现严重问题从而爆发了金融危机。其二,是外资投资结构不合理。在1992年以前,外资的投资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主要投资方向是生产部门。但从1993年起,情况发生了逆转,投入证券和货币市场的投机性投资已占当年外资流入总额的一半以上,制造业投资仅占33%。金融投资的特点是追逐高额利润,缺乏稳定性,具有强烈的投机性,不仅对生产部门的裨益不大,而一遇风吹草动,就会发生逃逸,成为经济中的破坏因素。1994年,各种基金会、互济会、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共向类似墨西哥这样的新兴市场投资1800亿美元(7年前投资24亿美元),以寻求更大的利润。到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前,这些投资已获得巨大的盈利。自1995年以来,大量美元资金被纷纷抽回。因此,这种“飞燕式”投资已成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催化剂。墨西哥外资流入数量的超强、资金流

人结构的畸形加重了资金的不稳定,必然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其三,未能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国内资金积累和生产性投资不足,经济基础缺乏稳固性,也是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墨西哥在采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稳定经济的同时,并未对国内生产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之发生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的变化。在推行私有化过程中,政府出售了近一半国营企业,但所得收入大都用来还债,只有一小部分投入生产部门。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墨西哥民族工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备受冲击,当时倒闭的企业已超过7000家。墨西哥政府为控制通胀长期紧缩银根,利率较高,而国内储蓄率仅为20%,大大低于亚洲国家的34%,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流入的外资。而国家对投资的方向又缺乏必要的引导政策,国计民生必需而利润低的产业,投资更是不足。 1992年以后,墨西哥国内投资结构逐步恶化,1993年生产性投资严重下降,固定资产投资滑坡,制造业和建筑业投资个别月份出现负增长,而金融领域的投机性投资却大幅上升。其四,国内政局不稳定和经济基础薄弱。 3、政策措施

〈1〉资助政策:资助政策由减少外汇储备和国际借款政策组成。资助政策仅适于短期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受货币供给和利率的影响,而它们是由基础货币所决定的,而基础货币是由国内信贷水平和外汇储备组成。采用资助政策时,金融当局一方面卖外币,买本币,使外汇储备下降,引起基础货币减少;另一方面尽量买本币资产,放本币,使国内信贷水平提高,引起基础货币增加。

〈2〉调整政策:对于长期根本性国际收支逆差,一般要联合采取资助政策和调整政策。调整政策有三个组成部分:支出下降政策(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支出转移政策(包括贬值政策)和直接管制政策(包括关税、限额、多重汇率、补贴等措施)。支出下降政策本身可以弥补逆差。它通过降低国内收入和国内贸易品、非贸易品的总支出,首先减少了进口需求,其次降低了国内价格以提高国内外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支出下降政策成功的关键在于将降低国内总支出而产生的剩余资源用于满足对国内超额产出的需求。支出转移政策是通过改变国内外相应产出的比价,减少进口需求,来提高国内外对本国产品的需求 在不充分就业情况下, 由国内产出价格下降引起的对出口和进口替代的超额

需求可以得到满足;而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如不采取控制资源以满足这种超额需求,支出转移政策只会引起通货膨胀。

〈3〉调节机制:过于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主要可以分为汇率调节机制、收入调节机制和货币调节机制三个方面。其中,货币调节机制又通过价格水平调节机制、利率调节机制和现金余额调节机制三个途径来发挥作用。

(1)汇率调节机制:汇率调节机制的作用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汇率的变化来影响商品进出口的变化,从而调节经常项目收支。二是通过汇率变化来调节国际资本流动,从而调节资本项目收支。

(2)收入调节机制:在某一收入水平上发生了国际收支不平衡,那么经济中就会产生某种力量促使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收入水平发生变化会部分的减少国际收支不平衡。但收入调节机制具有不完全性,它只能使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相对地缩小,而不可能使国际收支完全恢复平衡。

(3)货币调节机制:货币供给量的减少,会通过价格水平调节机制、利率调节机制和现金余额调节机制,来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A)价格水平调节机制。货币供给量减少,相对于国外价格,国内价格就会下降,这样又会促进出口和减少进口,从而缩小国际收支差额。

(B)利率调节机制。货币供给量减少会使短期利率提高,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就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改善资本账户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C)现金余额调节机制。货币供给量减少会使公众的现金余额下降,为了恢复意愿的现金余额水平,人们通常会减少对商品和劳务的开支。同时,会增加出口,以增加出口收入。此外,人们还会通过向国外出售资产的办法来增加现金余额。 4、吸取教训

作为“新兴市场时代”出现后的第一次大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1)必须建立恰当的多国安全网络来保障世界金融体系免受比索危机之类事件的冲击。面对市场条件迅速的变化,缓慢的、有限的政治进程通常无法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当克林顿政府提出对墨西哥的援助方案时,就面临了来自国会和盟国的强烈反对。可见,想要早点遏制危机是不可能的。幸好七国集团

(G-7)同意拿出500亿美元支持那些处于经济困境的国家。这笔资金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管理,并且要求受援国接受一系列新增的披露要求。墨西哥比索的崩溃正是由于即将离职的Salinas政府不愿公开墨西哥经济的真实状况——日益枯竭的外汇储备和严重的贸易逆差——而引发的。信息透明有助于财务危机的预防。

(2)一个国家应多储备本币,并依靠长期外国投资而非短期。墨西哥新比索与美元的汇价主要是由外国短期资本的大量涌入来支撑比索,一旦外资流入速度减缓,或者在外资不能被利用来提高国内生产率以促进出口,并且实际汇率持续过高又损害了出口商品竞争力,从而造成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大量赤字的情况下,引发外资大规模恐慌性撤逃时,汇价的大幅度剧烈调整就势所难免,最终不得不宣布让新比索自由浮动,并给经济带来沉重打击。从上述墨西哥政府利用外资的政策中可以看到,墨政府对于爆发这样的货币危机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防范。大量的外资用来资助消费,在涌入的外资中又有相当部分是组合性证券投资,并且与主要相关的各国中央银行之间也无任何实质性的合作措施,以应付流动性流动资金流向的问题。如此一来,一旦危机引发,只能望洋兴汉,不堪一击。 (3)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外资问题上要注重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要利用外资而不要被外资所利用。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新兴市场”成为国际资金青睐的目标,外资也一度成为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外国投资的目的是牟取利益。大量美资涌入墨西哥后,随着1994年美国6次加息,以美元计价的资金成本大幅上升,墨西哥的外债负担也骤然增加。另据有关资料显示,1993年墨西哥接收的3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中,约80%投资在有价证券方面,直接投资仅占20%。投资资金投向的不平衡更造成经济结构失衡,一旦出现利率和汇率风险,外资大量流失,经济就会崩溃。

(4)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其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等少数国家。与富裕的邻国进行自由贸易给墨西哥带来了空前的贸易危机,从而使墨西哥的外汇储备枯竭。自由贸易的结果只是美国低技术产业进入墨廉价劳动力市场,墨西哥的出口产品仍然是过去那些为替进口而生产的产品,对该国的产业升级毫无帮助。反思墨西哥的教训,若发展中国家按西方发达国家的苟刻要求加入世贸组织,会产生何种后果可想而知。

搜索更多关于: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 图文 的文档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q0oz9cnyp9da6a52iyt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