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a)氧化发生在线粒体,合成发生在细胞质(b)氧化使用辅酶A,合成使用ACP(c)氧化用NAD+和FAD,合成用NADPH(d)氧化是三羟酰基CoA的L-异构体,合成是D-异构体(e)氧化时是用羧基变甲基,合成时是甲基变羧基(f)氧化用的酶是分立的,合成用的酶组成一酶复合物(g)氧化为乙酰CoA,合成为丙二酸单酰CoA。
第十一章 氨基酸代谢
一.填空
1.多肽链经胰蛋白酶降解后,产生新肽段羧基端主要是赖氨酸和精氨酸氨基酸残基。
2.胰凝乳蛋白酶专一性水解多肽链由芳香族氨基酸羧基端形成的肽链。 3.尿素循环中产生的鸟氨酸和瓜氨酸两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氨基酸。 4.尿素分子中两个N原子,分别来源氨甲酰磷酸和天冬氨酸。
5.胞嘧啶和尿嘧啶经脱氧\还原和水解产生的终产物为β-丙氨酸。 6.参与嘌呤合成的氨基酸有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 7.多巴是酪氨酸经羟化作用生成的。
8.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定位于细胞内的线粒体,它催化CO2和NH3等合成氨基甲酰磷酸,N-乙酰谷氨酸是此酶的激活剂。
9.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
10.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第一个核苷酸是乳清苷酸,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第一个核苷酸是次黄嘌呤核苷酸。
11.氨在血液中主要是以丙氨酸和谷氨酰胺两种形式被运输。
二.简答
1.简述体内联合脱氨基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答:联合脱氨基有两个途径:一是氨基酸的α-氨基先通过转氨基作用转移到α-酮戊二酸,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氨基生成α-酮戊二酸的同时释放氨。二是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联合脱氨基作用。因为大部分氨基酸不能直接氧化脱去氨基,而只有转氨基作用是普遍存在的,但转氨基作用幷没有最终脱掉氨基,所以体内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使得蛋白质降解的所有氨基酸都可以脱氨基生成氨,满足机体脱氨基的需要。
三.补充概念
1.苯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引起苯丙酮酸堆积的代谢遗传病。 2.尿黑酸症:是酪氨酸代谢中缺乏尿黑酸酶引起的代谢遗传病。 3.联合脱氨作用:氨基酸的α-氨基通过转氨基作用转移到α-酮戊二酸分子上,,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谷氨酸,然后谷氨酸在L-谷氨酸脱氢酶的氧化脱氢作用下,重新生成α-酮戊二酸并释放氨。 4.嘌呤核苷酸循环:通过连续的转氨基作用把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草酰乙酸分子上,生成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再在腺苷琥珀酸合成酶催化下与次黄苷酸缩合成腺苷琥珀酸,腺苷琥珀酸裂解生成延胡索酸和腺苷酸,最后腺苷酸经腺苷酸脱氨酶作用生成次黄苷酸和氨,将氨基酸分子的氨脱去。
- 9 -
第十二章 核苷酸代谢
一.填空
1. 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的原理是由于起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幷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
2. 氨甲喋呤干扰核苷酸合成是因为其结构与叶酸相似,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进而影响一碳单位代谢。
3. 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产生过多造成的,使用别嘌呤醇作为黄嘌呤氧化酶的自杀性底物可用治疗痛风。
4. HGPRT是指次黄嘌呤鸟嘌呤核苷磷酸转移酶,该酶的完全缺失可导致人患Lesch-Nyhan综合症。
5. 从IMP合成GMP需要消耗ATP,而从IMP合成AMP需要消耗GTP作为能源物质。
二.补充概念
1.补救途径:与从头合成途径不同,生物分子,可以由该类分子降解形成的中间代谢物来合成,该途径是一个再循环途径。
2.自杀抑制作用:底物经酶催化生成的产物变成了该酶的抑制剂。
3.Lesch-Nyhan综合症:也称为自毁容貌症,是由于次黄嘌呤鸟嘌呤核糖转移酶遗传缺陷引起的。缺乏该酶使得次黄嘌呤和鸟嘌呤不能转换为IMP和GMP,而是降解为尿酸,过量尿酸将导致Lesch-Nyhan综合症。
第十四章 核酸
一.填空
1.核酸的主要组成是碱基、核糖和磷酸,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 2.双链DNA热变性后,或在pH2以下或pH12以上时,其OD260 增加 ,同样条件下单链DNA的OD260不变。
3.DNA样品的均一性愈高,其溶解过程的温度范围愈窄。
4.DNA所处介质的离子强度愈低,其溶解过程的温度范围愈宽,溶解温度越低,所以DNA应保存在较高浓度的盐溶液中,通常为1mol/L的NaCl溶液。
5.DNA分子中存在三类核苷酸序列,高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和单一序列。tRNA,rRNA以及组蛋白等由中度重复序列编码,而大多数蛋白质由单一序列编码。
6.硝酸纤维素膜可结合 单 链核酸。将RNA变性后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再进行杂交,称Northern印迹法。
7.DNA复性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其Cot1/2值与DNA的复杂程度成 正 比。 8.A5′pppp5'A经蛇毒磷酸二酯酶部分水解可产生AMP和ATP。 9.T.Cech和S.Altman因发现核酶而荣获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 10. 体内两种主要的环核苷酸是cAMP和cGMP。
- 10 -
11. DNA变性后,紫外吸收增加,粘度下降,浮力密度升高。生物活性将丧失。
12. 真核细胞的mRNA帽子由m7G组成,其尾部由polyA组成,它们的功能分别是:m7G识别起始信号的一部分,polyA对mRNA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13. DNA在水溶液中热变性后,如果将溶液迅速冷却,则DNA保持单链状态;若使溶液缓慢冷却,则DNA重新形成双链。
14. 用Sanger的链末端终止法测定DNA一级结构时,链终止剂是双脱氧核苷三磷酸。
二.简答
1.简述B-DNA的结构特征。 答:(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形成右手螺旋(2)嘌呤和嘧啶位于双螺旋的内侧,磷酸和核糖在外侧,彼此通过3',5'磷酸二脂键相连接,形成DNA 分子的骨架。碱基平面和纵轴垂直,糖环的平面则和纵轴平行(3)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两个相邻的碱基对之间相距的高度,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度(4)两条核苷酸链依靠彼此夹角之间形成的氢键相联系而结合在一起。(5)碱基在一条链上的排列顺序不受任何限制。
三.补充概念
1.转导作用:借助于病毒载体,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 2.夏洛夫法则:所用DNA中的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鸟排列与胞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 3.核小体:用于包装染色质的结构单位,是由DNA链缠绕一个组蛋白核构成的。 4.退火:即DNA由单链复性变成双链结构的过程。来源相同的DNA单链经退火后完全恢复双链结构,同源DNA之间、DNA和RNA之间,退火后形成杂交分子。
5.减色效应:随着核酸复性,紫外吸收降低的现象。
6.溶解温度:加热变性DNA使增色效应达到最大增量一半时的温度。
第十五章 DNA复制
一. 填空
1. DNA复制的方向是从5‵端到3‵端展开。
2. 大肠杆菌染色体DNA复制的起始区被称为Oric,酵母细胞染色体DNA复制的起始区被称为ARS,两者都富含A-T碱基对,这将有利于解链过程。
3. 大肠杆菌DNA连接酶使用NAD+能源物质T4噬菌体DNA连接酶使用ATP作为能源物质。
4. 替你DNA的复制主要使用RNA作为引物,而在体外进行PCR扩增时使用人工合成的DNA作为引物。
5. 使用胰蛋白酶或枯草杆菌蛋白酶可将大肠杆菌DNA聚合酶水解成大小两个片段,其中大片段被称为Klenow酶,它保留了3‵-5‵核酸外切酶和DNA聚合酶的活性,小片段则保留了5‵-3‵核酸外切酶的活性。
6. 参与大肠杆菌DNA复制的主要聚合酶是DNA聚合酶Ⅲ,该酶在复制体上组装
- 11 -
成不对称二聚体,分别负责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已有证据表明后随链的模板在复制中不断形成环(Loop)结构。
7. DNA拓扑异构酶Ⅰ能够切开DNA的一条链,而DNA拓扑异构酶Ⅱ能同时 切开DNA 的两条链,在切开DNA 链以后,磷酸二脂键中的磷酸根被固定在它的Tyr残基上。
8. 完成碱基切除修复至少需要DNA糖苷酶、AP内切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等几种酶。
9. 端聚酶由RNA和蛋白质两个部分组,它的生理功能是维持端粒DNA的完整。 10. DNA复制时连续合成的链称为前导链,不连续合成的链称为随从链。
11.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由α2ββ‵σ组成,核心酶的组成是α2ββ‵。参与识别起始信号的是σ因子。
12. 亚硝酸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诱变剂,因为它可以直接作用于DNA,使碱基中氨基氧化成酮基,造成碱基对的转换。
13. 原核细胞中各种RNA是同一RNA聚合酶催化合成的,而真核细胞核基因的转录分别由三种RNA了好吗催化,其中rRNA基因是由RNA聚合酶Ⅰ转录,hnRNA基因由RNA聚合酶Ⅱ转录,各类小分子量RNA则是RNA聚合酶Ⅲ的产物。
二. 简答
1.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哪几种?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α、β、γ、δ、ε五种,均具有5‵-3‵聚合酶活性。DNA聚合酶γ、δ和ε有3‵-5‵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α、β无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α用于合成引物,DNA聚合酶δ用于合成 核DNA,DNA聚合酶β和ε主要起修复作用,DNA聚合酶γ用于线粒体DNA 的合成。 2. 2.真核细胞有哪几种RNA聚合酶?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按照对α-鹅膏覃碱的敏感度不同进行分类;RNA 聚合酶Ⅰ基本不受α-鹅膏覃碱的抑制,在大于10-3mol/L时才有轻微的抑制,RNA聚合酶Ⅱ对α-鹅膏覃碱最为敏感,在10-8mol/L以下就会被抑制,RNA聚合酶对α-鹅膏覃碱的敏感度介于RNA聚合酶Ⅰ和RNA聚合酶Ⅱ之间,在10-5mol/L到10-4mol/L才会有抑制现象。RNA聚合酶Ⅰ存在于核仁中其功能是合成5.8s rRNA、18s rRNA和28s rRNA,。RNA聚合酶Ⅱ存在于核质中,其功能是合成mRNA、snRNA。RNA聚合酶Ⅲ也存在于核质中,其功能是合成tRNA、5s rRNA和转录Alu序列。 三.补充概念
1.Klenow片段:E.coil DNA聚合酶Ⅰ经部分水解生成的C末端605个氨基酸残基片段。该片段保留了DNA聚合酶Ⅰ的5‵-3‵聚合酶和3‵-5‵外切酶活性,但缺少完整酶的5‵-3‵外切酶活性。
2.前导链: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一致,通过连续的5’-3’聚合合成新的DNA链。 3.滞后链:与复制叉移动方向相反,通过不连续的5’-3’聚合合成新的DNA链。 4.滚环复制:复制环状DNA的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中,DNA聚合酶结合在一个缺口链的3’
端绕环合成与模板链互补的DNA,每一轮都是新合成DNA取代前一轮合成的DNA。
第十六章 RNA合成
一.填空
- 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