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研培一体化条件下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17:53: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水平。“聚焦教学课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我们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切入点。我校每个学科定期召开科组讲课比赛,学校还每年举办教师技能大赛,在平 时的工作中注重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发展。

在 2008 年海珠区教师课堂教学“海教杯”课堂教学比赛中,有 6 位老师获奖,其中语文科温俞和数学科林遂香两位教师获得一等奖,英语科陈咏虹、音乐科的林筱静老师和政治课的黄红冰老师获二等奖,英语科的林愫湫获得三等奖。

我校还注重学习他校的教学经验,组织一批骨干教师到深圳海滨中学学习交流,学习江苏东庐中学的教学经验,学习如何快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主要是如何编写和使用讲学稿;

还有组织“同根同心”穗港两地奥数交流,香港龙翔中学来我校交流学习奥数,我校杨卓华老师为香港学生介绍奥数的起源的一节生动的理论课,林遂香老师的互动的数学趣味游戏课,还有司徒老师和周春光老师组织的康体活动课,深入学生的欢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这次活动,加深香港中学师生和我校师生的感情。

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每年论文获奖的数量都成正比例增长,其中梁松添校长撰写的论文《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校本培训》在《中国名校文化博览》的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吴广帜主任在《海上明珠大学堂》杂志发表 论文《针对中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些思考》 ;陈咏虹老师在《现代教育理论创新 与实践》中发表文章《初中英语阅读课学案教学初探》并获二等奖;陈燕玲老师 在《教育改革一创新问题研究》中发表文章《初中化学的探究式教与学的思考与 实践》等等,具体如下表:

2007年我校教师是区中心组成员只有2人,占全校教师的 2.5 %,实施课题 研究三年后,2010年我校教师是区中心组成员增长到8人,占全校教师的 8.9 %,并且承担区的公开课,在区教研是交流教学经验和复习建议,还参与论文宣读。 2007年我校的教师进修教育硕士只有3人,占全校教师的3.8 %,实施课题研究 三年后,2010年我校教师是区中心组成员增长到9人,占全校教师的10%。具体数据如下表和图:

2、学生的发展

近三年来学生获奖的数量日益增加,无论是区级,还是国家级,都有不同程 度的增长,特别是2009年广州市教育局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南越国 VS 古蜀国” 历史人物原创 COSPLAY 大赛,我校徐丽老师指导的《杜宇化鹃》获得海珠区初赛一等奖,和珠江中学作为海珠区的两支代表队参加广州市的决赛,我校获得三等奖,其中初一(7)的区倩鸣获得最佳台风奖。具体情况如下表:

劬劳中学学生竞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除了竞赛获奖明显增加外,学生的中考成绩 也提高了,主要以我校近三年的学生中考各科平均分和总分来说明情况。

2007 学年至 2009 学年中考各科成绩统计表

2007 学年至 2009 学年中考各科成绩统计图

由上述统计表和统计图中可发现:

(1)实施课题研究的三年来,我校学生的中考成绩稳步上升,在海珠区参加中考 的 37 所中学中,2007 学年我校的总平均分排名区 21 名,2008 学年我校的总平 均分区排名上升到 16 名,2009 学年我校的总平均分排名上升到区 14 名。

(2) 参与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的语文科,2009 学年的语文中考平均分达 到 92.84 分,比 2007 学年的语文中考平均分进步了 10.29 分,语文成绩区排名 由 28 名上升到 17 名。

(3) 参与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数学科, 2009 学年的数学中考平均分达到 92.84 分, 比 2007 学年的数学中考平均分进步了 7.76 分,数学成绩区排名由 21 名上升到 12 名。

(4) 参与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英语科, 2009 学年的英语中考平均分达

到 64.37 分,比 2007 学年的英语中考平均分进步了 14.26 分,英语成绩区排名由 24 名上升到 14 名。

(5) 参与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物理科, 2009 学年的物理中考平均分达到 86.07 分,比 2007 学年的物理中考平均分进步了 10.25 分,物理成绩区排名由 25 名上升到 15 名。

3、学校的发展

课题研究是一所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提高教育科研质量的有效途径。2003 年,我校顺利完成区级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结题验收;2004 年成功申报了区 级课题“主体·成功·差异”中差异组的子课题,其中我校数学科的子课题的结 题报告发表在“主体·成功·差异”课题结题报告成果集中,并荣获二等奖,语 文科陆慧凌老师的论文荣获二等奖。吴广帜、孙静吟老师参与区级重点课题《初 中信息技术学科“有效复习”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研究并成功结题,产生一批成 果;而有不少教师的课题研究论文在市、区获奖并宣读,例如,吴广帜和林遂香 的论文在广州市校本行动研究评比活动中宣读, 黄莉老师的论文在海珠区教研中 宣读交流。 课题研究营造了学校的研究性学术文化氛围,培养了教师的教育科研 意识和能力,让教师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

为了推动课题的深入研究, 促进群众性教育科研新格局的形成,学校提出人 人有课题,人人参与,人人研究,人人有成果,人人有转变。学校以各种考核评 价制度激励教师参与各种培训和竞赛活动,推动校本教研,使课题研究密切结合 学校教育教学实际。 教师参加科研活动本身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通过开展科研活动,我校的教师从知识型向创造型、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进行转变。全体教师相 互学习、共同研究的氛围日渐浓厚,各子课题的研究已有了初步成果,突出了特 色,体现了亮点。还收集教师的课题成果出版《劬劳中学课题成果集》 (2010) 。 从 2007 年到 2009 年, 我校中考成绩突出, 多次被评为海珠区毕业班工作一等奖, 特别是 09 年中考,700 分以上的学生有 30 人,最高分 775 分。我校教学成绩连 续几年得到稳步上升,一直位于同类型学校的前列,并且,从劬劳中学毕业的学 生都人品纯朴,知礼仪识廉耻,所以周围小学的推荐生都到我们学校里,改善生 源,扩大学校的辐射作用。

五、反思与展望

骨干教师的培养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静止的。骨干教师的考核制 度是有效督促骨干教师持续发展的保障。如果没有过程的监督,骨干教师的培养 就可能流于形式。定期对骨干教师进行考核,起到过程督促作用,同时,骨干教 师的考核也应明确权力与义务, 对考核合格以及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以此激励 教师不断努力发展自我。学校也应从长远规划中明确骨干教师培养的可持续发 展,在学校的三年规划、学年计划等文件中以重要内容出现,并有其延续性。 骨干教师的培养并不是孤立的,它不仅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而且是 学校整体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校发展的灵魂是是教师,惟有赢得教师, 才能赢得二十一世纪的教育, 惟有教师群体素质的提升,才能促进学校的持续发 展, 希望通过骨干教师的培养来打造一支具有良好师德、 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 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后续主要 研究:1、将部分骨干教师培养为学科带头人;2、骨干教师管理及评价机制继续 完善。 “培养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致模” 。培养需要模式,但不能模 式化,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存在一种一成不变的培养模式,我们在借鉴别人的 培养模式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

《研培一体化条件下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qjeh8gxoo565ja3utyo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