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yuán) 日削.月割(xiāo) 金块珠砾.(lì) 贿赂.(lù) B.抱薪.救火(xīn) 廊腰缦.回(màn) 瓦缝参差.(cī) 锱铢.(zhū) C.剽.掠其人(piāo) 架梁之椽.(yuán) 不得下咽.(yān) 暴.霜露(pù) D.斩荆.棘(jīnɡ) 不霁.何虹(jì) 奢.侈浪费(shě) 谗.
言(chǎn) 2.下列多义词的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坚持到底 B.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终:最终 C.未果,寻病终. 终:结束 D.吾尝终.日而思矣 终:整,全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快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断定 C.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天数、命运 D.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全都、一概 4.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暴秦之欲无厌 B.百有余年矣 C.李牧连却之
D.暴霜露,斩荆棘
5.下列各句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B.辇来于秦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
) 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C.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D.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7.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③赵尝五战于秦 ④洎牧以谗诛 ⑤后秦击赵者再 ⑥斯用兵之效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③④相同,⑤⑥不同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1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8.下列与“破灭之道也”中的“道”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C.伐无道,诛暴秦 .E.何可胜道也哉 .
B.策之不以其道 .D.臣之所好者,道也 .F.不如小决(决口)使道 .B.③④不同,⑤⑥相同 D.①②不同,⑤⑥不同
9.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错误! B.错误!
?①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C。?
?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错误!
10.试分析第二自然段从哪四个方面论证了“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六国论(节选)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2.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罪:归罪于,怪罪 B.视:比照
C.曾:竟 D.向使:原先的使命 E.是以:因此,属介词“以\的宾语提前
13.对“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是他们最终没能做秦国所做的事。
B.只是他们最终没有攻克秦国,反倒替秦做了许多事。 C.希望他们不要打败秦想打败的国家。 D.只是他们最终不愿做秦国所做的事。
14.李桢认为六国与秦国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试加以分析。 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语句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熟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用不知天下之势.(选自苏辙《六国论》)
16.“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一句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