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法律逻辑自测题(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5 2:22: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的结论?请写出你推导过程。

自测题(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思维形式本身各部分间的联结方式 2.真包含于(或种属) 3.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4.预期理由 5.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6.归纳 7.类比 8.或者??或者?? 9.省略三段论 10.这个死者必然是服毒自杀

二、单项选择题

1.④ 2.① 3.④ 4.② 5.③ 6.① 7.④ 8.② 9.③ 10.③ 11.④ 12.④ 13.② 14.③ 15.② 16.② 17.③ 18.① 19.③ 20.④

三、多项选择题

1.②④⑤ 2.①②③⑤ 3.①②④⑤ 4.①③⑤ 5.①②③⑤ 6.②⑤ 7.①②④⑤ 8.①②③④⑤ 9.②③ 10.①④⑤ 四、简答题(略) 五、论述题

1.⑴甲说法违反了充足理由律的要求,犯了“推不出来”的错误。因为,甲所运用的推理是:POS→SOP(S=律师,P=懂法律的人,下同),违反了换位法的规则,而演绎推理违反推理规则是违反充足理由律的一种具体表现。

⑵乙的说法不违反任何逻辑思维规律,是正确的。因为乙所运用的推理是正确的换位质法推理,其推理形式是:PES→SEP→SAP。

⑶丙的说法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因为,甲和乙的说法是一对矛盾命题,丙同时断定二者为真,这是违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的。

⑷丁的说法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因为丁同时否定甲和乙的说法,而甲和乙的说法是一对矛盾命题,根据排中律的要求,对一对矛盾命题不能同时断定其为假。

2.(略)

自测题(三)

一、填空题 1.从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方面来区分,“中国运动员参加上次奥运会取得了优秀成绩”中的“中国运动员”是( )概念;而“太阳系的行星是九颗”中的“太阳系的行星”是( )概念。

2.从概念的外延关系看,“助理工程师”与“技术人员”是( )关系,“助理工程师”与“工程师”是( )关系,“工程师”与“技术人员”是( )关系。

3.“法官”(a)、“中共党员”(b)、“执业律师”(c)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

4.“重庆人”(a)、“具有重庆市常住户口的人”(b)、“重庆市”(c)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

5.“律师是专门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职业法律服务人员”,从该定义的逻辑结构来看,“律师”是( )概念,“专门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职业法律服务人员”是( );“职业法律服务人员”是( )概念,“专门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是( )。

6.“这个系的教师不是都没有去过外国”,这一命题等值于( )。 7.以PAM作大前提,( )作小前提,能推出SEP的结论。

8.以“要是仓库保管员按照规定保管产品,而又没有被盗窃,产品就不会短少”作前提,加上( )和( ),就能必然推出“该仓库保管员没有按照规定保管产品”。

9.以“假若所有A是B,就会有的C是B”和“所有B不是C”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能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

10.当命题( )为真时,则命题“没有一个法律系学生不爱好文艺”就为假,同时( )和( )是真假不定的。

11.给概念下定义时,若定义项揭示的内涵少于被定义项应有的内涵,就要犯( )逻辑错误;而定义项揭示的内涵多于被定义项应有的内涵,就要犯( )逻辑错误。

12.“推不出来”的逻辑错误,是进行逻辑证明时违反( )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

1.对“共青团支部“作连续的限制,正确的是( )。 ①共青团支部——共青团员——大学生共青团员

②共青团支部——大学的共青团支部——中学的共青团支部 ③共青团支部——大学的共青团支部——工科大学的共青团支部 ④共青团支部——大学的共青团员——工科大学的共青团员

2.当A类对象与B类对象具有( )外延关系时,则命题“所有A是B”为假,而“有的A是B”为真。

①全同关系或真包含关系 ②真包含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 ③真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 ④交叉关系或全异关系 3.“中国工人”这一概念的属概念,不能是( )。 ①工人 ②人 ③青年工人 ④亚洲人

4.在“法律有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和“法律有规范性”这两个语句中,“法律”这一语词所表达的概念( )。

①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②都是非集合概念 ③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④都是集合概念

5.根据对当关系原理,若断定“有的经济合同是违法的”为真,则( )。 ①可断定“有的经济合同不违法”假 ②不能断定“经济合同都不违法”假

③可断定“经济合同都违法”假 ④不能断定“经济合同都违法”假 6.当SIP和SOP都为真时,S与P的外延关系是( ) ①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 ②真包含于关系或真包含关系 ③真包含关系或交叉关系 ④交叉关系或全异关系 7.“喜欢”这种关系具有( )。 ①对称性、传递性 ②非对称性、传递性 ③对称性、非传递性 ④非对称性、非传递性 8.下列命题中,主项不周延的是( )。 ①这首歌不是流行的 ②马有白色的 ③合同法是法律 ④张某有作案时间 9.“句子成分分为主语、谓语、宾语等等”,这句话表达了一个( )。 ①遗漏子项的划分 ②分解 ③多标准划分 ④正确的划分 10.“犯罪集团的主犯”这个概念是( )。 ①单独概念、集合概念 ②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 ③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④普遍概念、集合概念 11.“这个班没有一个学生不是四川人”与“这个班有学生是四川人”,这两个命题之间具有( )关系。

①反对 ②下反对 ③矛盾 ④差等 12.当(p∨~q)为假时,则( )。 ①(~p∨q)为假 ②(q→p)为假 ③(p∧~q)为真 ④(p→q)为假 13.命题形式~(p→(q←r))等值于( )。 ①~((p∧q)→r) ②p∧(~q∧~r) ③p∧(~q∧r) ④p∧(q∧~r) 14.(~p∨q)与(p∨~q)这两个命题形式的真假关系是( )。 ①反对关系 ②下反对关系 ③矛盾关系 ④差等关系 15.“有的学生不一定知道那件事”等值于( )。

①有的学生一定不知道那件事 ②所有的学生可能不知道那件事 ③所有学生一定都不知道那件事 ④有的学生可能不知道那件事 16.SEP逻辑地隐含着下述命题,但( )除外。 ①POS ②SOP ③PES ④PAS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概念中,与“追星族”(a)、“学生”(b)、“中学生”(c)这三个概念具有相同外延关系的组有( )。

①工人(a)、党员(b)、中年党员(c) ②大学生(a)、团员(b)、中学生(c) ③大学生(a)、小学生(b)、中学生(c) ④运动员(a)、中国人(b)、四川人(c) ⑤盗窃犯(a)、杀人犯(b)、贪污犯(c)

2.下列命题中,主、谓项不都周延的有( )。 ①没有哪棵树不是植物 ②杀人罪有的不是故意罪 ③有的学生是非团员 ④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克服的 ⑤鲁迅不是江苏人 3.“我国的大城市”这个语词,在下列语句中表达非集合概念的有( )。 ①我国的大城市是人口在500万以上的 ②我国的大城市是经济较发达地区 ③我国的大城市有许多个 ④我国的大城市多数分布在沿海

⑤我国的大城市是科技人才密集的地方 4.下列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有( )。

①个体户——出租车司机 ②经济规律——价值规律

③简单命题——关系命题 ④联合国—美国 ⑤地球—南半球 5.在“大学生都是学生”和“有的学生是大学生”这两个命题中,“大学生”和“学生”的周延情况是( )。

①“学生”在前句和后句都周延 ②“学生”在前句和后句都不周延 ③“大学生”在前句周延,在后句不周延 ④“大学生”在前句和后句都不周延 ⑤“大学生”在前句不周延,在后句周延 6.根据对当关系原理,若SEP假,则( )。 ①SAP假 ②SOP真假不定 ③SIP真 ④SOP假 ⑤SAP真 7.下列关系中具有非传递性关系有( )。 ①全同关系 ②真包含于关系 ③真包含关系 ④交叉关系 ⑤全异关系 8.在“共青团员是党的助手”这一语句中,“共青团员”表达的是( )。 ①单独概念 ②普遍概念 ③集合概念 ④非集合概念 ⑤肯定概念

9.根据逻辑思维规律的要求,对于“有的教师是共产党员”和“有的教师不是共产党员”这两个命题,如果( )。

①都加以肯定就违反了矛盾律 都加以肯定不违反矛盾律 ③都加以否定就违反了排中律 ④都加以否定不违反排中律 ⑤如果仅肯定前者就肯定后者,则违反充足理由律 10.“如果不坚持反腐败,就不能搞好党风”这个命题断定的是( )。 ①“坚持反腐败”是“能搞好党风”的充分条件

②“不坚持反腐败”是“不能搞好党风”的充分条件 ③“坚持反腐败”是“能搞好党风”的必要条件

④“不坚持反腐败”是“不能搞好党风”的必要条件 ⑤“能搞好党风”是“坚持反腐败”的必要条件 四、简答题

1.试举例说明什么是概念间的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并指出这两种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下列推理属于何种类型的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江竹筠同志确实是一位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人,可见她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3.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作主项的有效三段论,为什么其结论只能是特称命题? 4.甲、乙二人有如下对话: 甲说:“给你父亲动手术的那位医生技术还好吗?” 乙说:“他是我家亲戚,对病人十分关心,态度好极了。” 问:乙的回答违反了哪种逻辑思维规律?请简要说明这种逻辑思维规律的基本内容、逻辑要求以及违反它的典型错误。

5.某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法医们为了确定被上诉人傅某是否系普鲁卡因过敏反应时,作了如下司法鉴定:先用2%的普鲁卡因滴入傅某的左眼(为了排除被试者的心理因素干扰,谎告其滴入的是生理盐水),傅某呈过敏反应;稍后,又用生理盐水滴入傅某右眼,却未发现傅某有过敏反应。据此,法医们作出了“被上诉人傅某对普鲁卡因有过敏反应”的鉴定结论。

问:该实验中运用了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请用公式说明这种方法的运用特点和逻辑要求。

搜索更多关于: 法律逻辑自测题(全) 的文档
法律逻辑自测题(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qwdp6v12r553972zwru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