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2学时)
任务一 绘制点、线、面的投影
教学内容:
1.实例分析
2.相关知识:一、投影法,二、三视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投影法及其分类,正投影的特性,三视图的形成及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空间想象能力,简单形体三视图绘制能力 素质目标: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视图对应关系及其应用,空间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及手段:
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课程导入
机械制图课程的地位、作用、要求、学习方法等 三、教学内容讲解
实例 绘制正三棱锥的三面投影
实例分析:(图见课件)
正三棱锥是具有代表性的几何体。它是由四个表面构成,其底面为正三角形,三个侧面为等腰三角形;各个表面相交,得到6条棱线;每三条棱线汇交于一个公共的顶点,得到4个顶点。 相关知识: (一)投影法 1.投影法的概念 2.投影法的分类
(1)中心投影法:(图见课件)
(2)平行投影法:斜投影法、正投影法(※)
3.正投影的特性:(图见课件)
(1)实形性 (2)积聚性(3)类似性 (二)三视图
1.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与三视图的形成(图见课件) 2.三视图间的关系 (1)位置关系(图见课件) (2)方位关系(图见课件) (3)投影关系(※)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四、课堂训练及作业
《机械制图习题集》:P1~2
第2讲 (2学时)
任务一 绘制点、线、面的投影
教学内容:
1. 相关知识:三、点的投影,四、直线的投影,五、面的投影 2. 任务实施 3. 知识拓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点、直线和平面投影的形成及各种位置直线、平面投影特点 能力目标:点、直线和平面投影的求法 素质目标: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
点投影的投影规律,各种位置直线和平面投影特点及应用 教学方法及手段:
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二、课程导入
点、线和平面物体的构成要素;利用正投影的特性及三视图的对应关系解决点、线和平面的三面投影。 三、教学内容讲解
实例 绘制正三棱锥的三面投影
相关知识: (三)点的投影
1.点的投影及标记(图见课件) 2.点的坐标及投影规律(图见课件) (1)ss′⊥ OX,s′s″⊥ OZ
(2)点的投影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空间点到相应的投影面的距离,即影轴距等于点面距。
3.空间点的相对位置(图见课件) (1)两点的相对位置 (2)点的重影性 (四)直线的投影
1.投影面平行线(图见课件) (1)种类:水平线(// H面)、正平线(// V面)和侧平线(// W面) (2)投影特性:
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长,其他两面投影小于实长,且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与投影轴的夹角等于直线对
投影面的倾角。
2.投影面垂直线(图见课件)
(1)种类:铅垂线(⊥ H面)、正垂线(⊥ V面)和侧垂线(⊥ W面) (2)投影特性: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投影积聚为点; 在其他两投影面上投影反映实长,且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 3.一般位置直线(图见课件)
投影特性:三个投影都与投影轴倾斜;三个投影均小于实长 五、面的投影
平面对投影面的位置及其投影特性 1. 投影面平行面(图见课件)
(1)种类:水平面(A∥H面) 正平面(B∥V面) 侧平面(C∥W面) (2)投影特性:平面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在其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积聚成直线,且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2.投影面垂直面(图见课件)
(1)种类:铅垂面(A⊥H面)正垂面(B⊥V面)侧垂面(C⊥W面) (2)投影特性:在所垂直的投影面的投影积聚成一条与投影轴倾斜的直线,其他两个投影均为小于实 形的类似形。 3.一般位置平面
投影特性:一般位置平面的三个投影均为原图形的类似形。 任务实施
绘制正三棱锥的三视图步骤:
知识拓展
1. 属于直线上的点的投影 2.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3. 属于平面立体表面上的点 四、课堂训练及作业
《机械制图习题集》:P3~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