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专项训练
题组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1.一定条件下,在容积固定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度由5 mol·L降至4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NH3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s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C.增加H2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会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D.反应足够长时间,N2、H2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浓度降为零 答案 B
2 mol·L
解析 Δc(N2)=1 mol·L,则Δc(NH3)=2 mol·L,v(NH3)==0.2 mol·L
10 s
-1
-1
-1
-1
-1
-1
-1
-1
2NH3。在10 s内N2的浓
·s,故A错;对于可逆反应来说,任何一种反应物都不可能完全反应,故D错。
V2O5△
2SO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是工业上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
-1
2.2SO2(g)+O2(g)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 mol SO3的总能量比2 mol SO2和1 mol O2的总能量要高 B.催化剂V2O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C.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会缩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
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 t1~t2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v=
c2-c1
t2-t1
答案 D
解析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2 mol SO3的总能量比2 mol SO2和1 mol O2的总能量要低,选项A是错误的;加入催化剂会同时改变正、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选项B是错误的;降低反应温度会使反应速率降低,将延长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选项C是错误的;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可判断出选项D是正确的。
3.下列说法中可以说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P(g)+Q(g)状态的是( )
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C.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1
R(g)+S(g)在恒温下已达平衡
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答案 B
解析 在该反应中,反应前后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化学平衡,反应容器内压强都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总物质的量也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并且四种物质始终是共存的,正确答案为B。 4.可逆反应N2(g)+3H2(g)A.NH3不再分解
B.正、逆反应都不在进行
C.每生成2个NH3分子的同时,消耗3个H2分子 D.每生成2个NH3分子的同时,生成1个N2分子 答案 D
解析 反应达到平衡时并没有停止,正、逆反应速率不等于0,A项错;反应开始后,正、逆反应均在持续进行,只是达到平衡时二者速率相等,B项错;消耗H2分子与生成NH3分子都表示的是正反应速率,C项错;生成1个N2分子的同时生成2个NH3分子,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项正确。
题组二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5.参照反应Br+H2
HBr+H的能量对应反应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2NH3(g),下列能够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吸热反应一定要加热后才能发生 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答案 A
解析 由图像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正确、C项错误;吸热反应不一定要加热才能进行,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B项错误;对于任何一个反应而言,升高温度,可以使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都加快,D项错误。 6.下图是碳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CO、H2的途径和三个状态的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试问:
步骤1步骤2C+H2O ――→C+2H+O ――→CO+H2
E1E2E3
(1)步骤1、2分别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
2
步骤1:________,步骤2:________。
(2)比较E1、E2、E3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吸热 放热 (2)E2>E3>E1
解析 由题中转化图可知,步骤1为化学键的破坏过程,要吸收热量,步骤2为化学键的形成过程,要放出热量,且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CO、H2为吸热反应,故E2>E3>E1。 题组三 原电池基础知识及应用
7.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3Fe,与此电池反应不符合的原电池是( ) A.铜片、铁片、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B.石墨、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C.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D.银片、铁片、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答案 C
解析 根据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3Fe可知,Fe为负极,比Fe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作正极,含Fe的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8.一个由锌片和石墨棒作为电极的原电池,电极反应分别是: 锌片:2Zn+4OH-4e===2ZnO+2H2O 石墨:2H2O+O2+4e===4OH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子从石墨经外电路流向锌片 B.锌片是负极,石墨是正极 C.电极总反应为2Zn+O2===2ZnO
D.该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石墨附近溶液的pH增大 答案 A
解析 由电极反应可知:锌片一极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石墨一极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电子在外电路中从负极(Zn片)流向正极(石墨),反应时石墨一极产生OH,石墨附近溶液
-
-
-
-
-
3+
3+
2+
3+
2+
c(OH-)增大,pH增大。
9.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 ) ①铝合金是正极 ②铝合金是负极 ③海水是电解液 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A.②③ C.①③ 答案 A
解析 其中活泼的一极为负极,即为铝合金,②对;电极在海水中,故海水为电解质溶液,
3
B.②④ D.①④
③对;铝合金为负极,则发生氧化反应,故④错。
10.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Cu===Cu+2Ag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2+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3)外电路中的电子________(填“流出”或“流入”)Ag电极。 (4)当有1.6 g铜溶解时,银棒增重________g。
答案 (1)Cu AgNO3 (2)正 Ag+e===Ag 氧化 (3)流入 (4)5.4
解析 (1)由反应2Ag+Cu===Cu+2Ag可知,在反应中,Cu被氧化,失电子,应为原电池的负极,所以X电极材料是Cu,Ag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电解质溶液为AgNO3。(2)正极为活动性比Cu弱的Ag,Ag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为Ag+e===Ag,X电极是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铜离子。(3)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Cu沿导线流向正极Ag。(4)设银棒增重为m,根据电池总反应得: Cu ~ 2Ag 64 216 1.6 g m
64216所以=,解得m=5.4 g。
1.6 gm题组四 守恒法在原电池中的应用
11.对于锌、铜、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 电子通过时,理论上两极变化是( )
①锌片溶解了32.5 g ②锌片增重32.5 g ③铜片上析出1 g H2 ④铜片上析出1 mol H2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锌、铜、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的电极反应为 负极:Zn-2e===Zn,正极:2H+2e===H2↑。 则计算关系式为
Zn ~ 2e ~ H2 1 mol 2 mol 1 mol 0.5 mol 1 mol 0.5 mol
-
-
2+
+
-
+
+
-
+
+
2++
-
m(Zn)=0.5 mol×65 g·mol-1=32.5 g,m(H2)=0.5 mol×2 g·mol-1=1 g。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