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一
积累应用
10 分
1. ( 5 分)( 1)冷月无声 ( 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3)李白
总为浮云能蔽
日 , 长安不见使人愁
2. (1) C(2 分) ( 2) A( 3 分) 二 阅读 70 分 (一)( 16 分)
3. “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限(或判断一种理论是否属于“科学”的标准)(
2 分)
4.D(3 分)
5.C(3 分)
6.BE (4 分)
7. 在第⑥段的基础上,用科学发展的实际历史与人们认识的差异把文意再推进一层,以地心说和牛顿力学为例,阐明科学的发展历程中,真理并不总是能顺理成章地代替谬误。引出下文对这一现象的原
因分析,最终得出对科学的新认识。( 4 分)
(二)( 15 分)
8. 父亲栽树时的郑重其事反映出他对极普通的树也百般呵护,望其成材,与后文父亲对这棵树的宽容和心软构成呼应,是父亲真心爱树的表现。父亲对树的精心栽种也与他对儿子的尽心栽培形成对应。(3 分)
9. 不宜删去。一方面,这句话写出父亲对栽树的偏爱,甚至执念:哪怕是一块属于自己的很小的领地,也要栽上
一棵树。另一方面,这句话也含蓄而强烈地表达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即便无法用卖杨树的钱给儿子交 学费,父亲在困难时期依然供儿子读了高中。保留这句话,父亲对儿子、对椿树的深沉情感表达得更为充分。( 3 分)
10. 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写椿树,如“绣集”表现椿树花的娇美与密集,“撒”“弥漫”表现花香柔和四溢的情致。全文在一幅柔美而有诗意的画面中结尾,引人遐想与回味。作者的描写充分表达出他
对椿树花香的沉醉留恋,饱含了对父亲的爱与追忆。以此结尾,巧妙地传达出作者对为家庭为子女毕 生默默奉献的父亲的感念。(赏析的角度:语言、情景关系、余味、卒章显志)(
5 分)
11. 《合欢树》中,母亲对树的成长寄予的希望与她对儿子的健康寄予的希望是对应的。所以,在文章前半部分对往事的追忆中,处处有合欢树的影子。之所以到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是出于史铁生对母亲的思念与愧疚,这使他刻意回避,始终与合欢树保持着距离,这样的构思更表现出作者复杂的情感。《父亲的树》中,父亲对椿树成材的期待与他对儿子成材的期待也形成对应。全文借写父亲如何栽树养树,含蓄又充分地表现其对儿子的培养呵护之心。我对椿树及其花香的留恋,也表现出儿子对
父亲的深切追忆与感念。(4 分) (三)( 8 分) 12.B ( 1 分) 13.C ( 2 分)
14. 诗人描写青草湖春水潋滟、水势浩大的全景;又调动联想、想象,写沅水、湘流,写桃花、杜若,令人想到陶渊明与屈原等,又写茅山、巫峡的神话传说,使景物既有富有美感,又带有神奇的魅力。
第9页共12页
表现出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流露出欣喜之情。另一方面,诗人又以湖面的浩渺辽阔,引发世路艰险、 难以测度的人生感慨。结尾的反问句式也强化了忧虑情绪的表达。( 5 分)
(四)( 19 分)
15. ( 1)深入探究,精通(
1 分) ( 2)失败( 1 分)
16. ( 1)C( 1 分)
( 2)B(1 分)
17. 叶秀发呵斥他们说:“这正是我竭尽全力以身报国的时候,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如果我们先 离开了(这里),那么全城的百姓该怎么办呢?”(
5 分)
18. 同列来问疾 / 整襟对坐 / 惓惓以究心边事为祝 / 无他言。( 3 分)
19. 竭尽心力,为百姓兴修水利;生命垂危,力劾贪官;同列问病,却以国事为重;为官清廉,家无余财。( 3 分,答对一点给 1 分,给满 3 分为止)
20. 一方面正面叙写叶秀发对自己蒙冤削官毫不在意,却极力为李诚之鸣不平,体现他的正直;另一方面,从侧面描写史弥远打听叶秀发的为人,借来客之口,申述叶秀发保全桐城之功,体现了他的贤德。 ( 4 分)参考译文:
叶秀发,字茂叔,是浙江金华人。秀发师从吕祖谦、唐仲友,极其深入地研究了性理之学,用余力来写作文章,就于庆元丙辰年考中了进士。弟子们很仰慕他,跟从他读书求学的人每年多达数百人。
最初任福州长溪主簿,后来又调任安庆府桐城县丞。金兵侵犯蕲、黄二州,桐城县与二州接壤,众目睽睽之下不能保全。金人的骑兵将要迫近,秀发的家人哭喊着想要避逃,叶秀发呵斥他们说:“这正是我竭尽全力以身报国的时候,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如果我们先离开了(这里),那么全城的百姓该怎么办呢?”于是修筑城墙、挖深护城河,每天为战备防御谋划。恰逢金人派出的间谍来到,秀发
抓获了他,立刻在城门前斩首示众。金人的计划失败不能够接近桐城,桐城得以保全。
事情结束后,将帅忌恨这功劳非己出,就上奏朝廷说叶秀发擅自杀金国间谍是非法的。降职为迪功
郎。没多久,又被授予宣教郎,担任徽州休宁县知县。不久因追究先前的事被革去官职。秀发退居十多年,没有丝毫怨恨,唯独对李诚之的冤屈感到激愤,上书朝廷(为他)争辩。当初,诚之守卫蕲州,蕲州陷落,全城的士兵全部战死没有投降的人,诚之望着京城的方向拜了两次,拔剑自刎。议论的人不记取他的忠勇,反而责难他不能保全百姓,因此秀发不平则鸣为他争辩。言辞激愤,听到的人都为之感叹。史弥远掌权的时候,有从桐城来的人,弥远拿秀发的事向他询问,这个人遍言秀发安抚百姓安定社会的详细事迹,并且说:“我们能够活到现在,都是受叶桐城的恩赐,否则桐城沦陷已经很久了。”弥远点头称许,随口问参知政事宣缯,他说的话也一样。弥远感叹说:“差点错失贤才啊!”高沙有三十六个湖,水位高而田地低,
堤防不坚固,形同千里之地为一个大沟壑,百姓遇水会绝收
的。叶秀发建立石坝来疏导水势,蓄水泄水能稳定下来,没有旱涝的担心了。不久转任承议郎,秀发发病,上书朝廷请求辞职,朝廷特升他为朝奉郎。不久,秀发的病情加重,他极力弹劾贪官。人们劝他何必这样辛苦自己,秀发说:“不行,(否则)我死之后,他们一定会逞能残害百姓的。”同僚来探问他的病情,秀发整理衣襟(和他们)对坐,言辞恳切地交谈钻研的边防事务,不说其他的话。他的忠义出于天性,到死没有改变。庚寅年九月去世,享年七十岁。死的时候,只留下几箱书籍,一领
破衣服,到了无法殓葬
的地步。
(五)( 12 分) 21.C ( 1 分) 22.A ( 2 分)
23. 伸张孔子“君子居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赞扬少数民族直率坦诚、乐于助人的品性。表达作者安 贫乐道的生活态度。期待品德高尚的人来此地教化百姓。(
4 分)
第10页 共12页
24. 作者先惋惜中原灿烂的文化没有传播到夷地,致使夷风显得粗陋;继而感叹中原文化丧失了浑朴之性;接着写夷人虽表面显粗陋,实则纯朴的天性尚在,是可以教化的,不能弃之不管;更进一步,提出有必要
在这里传播优秀的中原文化,渐渐消除蛮风的影响;最后表达作者的愿望:自谦没有能力教
化百姓,期待有德君子来教化百姓。步步曲折,层层推进,说理深入,有说服力。( 参考译文:
5 分)
先前孔子要住在九夷(边远之地),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如果是) 君子居住在
那里,(又)有什么简陋的呢?”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夷蔡之外,属于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 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却很安乐,并没有 发现他们所说的简陋落后。只是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似鸟语,住在深山里,穿着羊皮做的 衣服。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复的礼节,然而这是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 并不能认为是落后啊。
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 潮湿。龙场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并不轻视我,渐渐亲近我。我曾在丛棘 的右边开园种菜,人们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 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砌好堂前 的台阶,置办好室内的房间,(摆上)琴书和
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 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于是到我轩中
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
来伸张孔子的话。
唉,华夏兴盛,那些典章礼乐,经过圣贤的修订而流传下来,夷地不能拥有,那么因此称之为“陋” 固然可以;此后(中原华夏)轻贱道德而专注于法令,搜罗延揽的办法用尽了,可是人们狡猾奸诈, 无所不为,浑朴的品质消失殆尽!而夷地的人民,正好比是没
有雕琢的璞玉,没有经过墨线量直和加工的原木,虽然粗朴固执,可是还有待于锤子斧头的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够认为他们鄙陋无知呢?这 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吗?虽然这样,但是典章文化怎么可以不加以宣讲呢?现在夷地 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偏离正道,不合礼节,所以最终不免于简陋的
名声,自然也就没有宣讲这些了。然而这对他们浑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 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 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
来的人。
三 写 作( 70
分)
一类卷 (63 — 70 分 )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 (52 —62 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
(39 —51 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 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 (21 —38 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
(20 分以下 )
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脱离题意。文理不通。不足
400 字。
说明: (1) 未写题目扣 2
分。
(2) 错别字 1 个扣 1 分,至多扣 3 分。
(3) 标点错误多,酌情扣
1 — 2 分。
第11页共12页
将
(4) 文面不整洁,酌情扣 1 — 2 分;整洁美观,酌情加 1 — 2 分。
第12页 共1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