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峡出平湖 风好正扬帆
——沫河口工业区发展介绍
沫河口工业区是2006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和国家发改委审批认定的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也是全新规划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业区,同年9月开始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2008年7月被市政府批准为蚌埠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园区总体规划包括45.5平方公里的主园区以及依托力源国际港口建设的3平方公里港口产业园。目前,已批土地利用规划30.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园区主导产业包括机械电子、精细化工、汽配和精特钢深加工等,承担着全市精细化工企业退市进园的重要任务,是我市接收沿海及长三角地区经济辐射、产业转移重要载体。
作为我市新兴的产业聚集区,沫河口工业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园区位于淮上区东部,南临淮河,距离主城区15公里,宁洛高速、五蚌公路(省道306)和即将开工建设的蚌五高速和中环线横穿园区,交通十分便利。由于紧邻淮河黄金水道,独享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力源国际港口的水运资源,沫河口工业区更可以承接皖北地区甚至更大范围的集装运输。园区建设6年以来,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瞄准产业龙头招商引资,完善园区服务企业功能。园区建设至今,基本实现“七通一平”,接纳企业130家(工业企业117家,商贸物流企业8家,房地产项目企业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亿元以上3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财政收入2.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2亿元,带动劳动力就业1万余人,基本建成以
工业生产为核心的非完全独立的城市功能区。
一、扎实基础,提升园区承载力
自2006年开园以来,沫河口工业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推进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配合、协调、督促供电、建投、国土、沫河口镇等相关部门,做好园区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至2012年底,已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15亿元,建成40公里道路,形成“五纵六横”的主要道路网络,开源大道、淝河北路、金沱路等道路的绿化、亮化、美化基本完成,沿路电力设施基本配套,建成110KV和35KV变电站各一座。目前,园区三水管网建设(供水管网26km,雨水管网21km,污水管网24km)基本完成。3000吨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营,2万吨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投入运行后可实现日处理2.3万吨污水,实现一期15平方公里所有企业的污水收集处理。3万吨地表水厂正在建设,计划2013年10月正式运营。二是扶植相关企业,解决园区企业生产服务配套设施需求。近年来,引进凯迪电厂、海华集中供热项目、众德燃气项目等配套工程,建成4*1.2万千瓦生物质发发电厂一座,实现蒸气、天然气供应基本覆盖,基本满足园区内企业的生产需求。三是借助港口设施打造水运优势。力源国际港务沫河口作业区建成投产后,将拥有652万吨和46万标箱的年吞吐能力,为园区提供形成独具优势的承接转移能力。
二、紧盯产业布局,做强招商引资工作
目前沫河口园区初步形成精细化工、汽配电子、金属深加工、港口产业园等几大产业聚集区,在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过程中,园区依托产业规划和布局,开展重点招商,做好产业整合和包装,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一是紧盯产业龙头,
招商引资工作中注重入园项目的规模集聚和产业带动效应,大力开展产业链配套招商和倚商招商,先后引进了中纺粮油、辉隆农资、美克思新材料、吉润汽配产业园、赛远薄钢、朗润集团、雪朗生物科技、海华科技等一批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带动效应明显和社会效应较好的项目,形成园区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二是立足产业发展和经济运行规律,对园区重点企业开展相应扶持。一方面全力支持朗润铜业及新材料、海华化工、赛远薄钢等优势项目做大做优,加快壮大产业规模;另一方面重点培养雪朗生物科技、东方金河、达派箱包等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做精做强,尽快形成产业牵动能力;同时注重整合产业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达到规模效应,园区先后协助五通蓄电池、雪朗生物科技等企业整合实力弱、规模小,发展动力不足的项目,使园区产业质量和发展后劲明显提升。
三、创新管理,打造优质企业服务机制
为了让企业能够“引得来,留得下,做得好”,沫河口园区管委会对于每一个入园企业都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跟踪支持。一方面是做好“三段服务”,在企业落地前全程帮助待建企业办理开工前各种证件,做好“建前服务”;在企业建设中积极协调土地、环保、安检和当地政府,为在建企业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工程进度,做好“建中服务”;在企业建成后,及时为投产企业兑现相关奖励政策,做好“建后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健全制度,提升服务实效。一是建立领导班子联系企业制度。班子成员分别联系20多家重点项目,及时解决企业在建设、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建立重点项目报告制度。对重点项目进度实行专人定期跟踪联系上报,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建立走访企业
制度。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大走访企业频次,及时掌握建设、生产经营动态。四是建立经济运行分析会制度。每月一次分析园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五是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系会,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企业用工、用电、资金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六是强化机关效能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工作日志制度、机关日常管理制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制度和工作人员年终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的执行力、服务质量、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等进行考核,增强干部素质,提高客商满意度。 四、立足长远,塑造产城一体的城市功能区
多措并举推进产城一体化发展。一是通过园区汇智广场的建设,筑巢引凤发展总部经济。汇智广场项目占地面积69亩,规划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项目于2010年10月开工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包括三栋汇智大厦和一座接待中心及健身娱乐区。一期10层综合写字楼(汇智大厦01栋)和接待中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已于2012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具备办公及会议、餐饮、住宿、娱乐等功能,其中综合写字楼一层为行政服务中心和可容纳400人规模的会议中心,二层以上均为行政及商务办公用房;接待中心可同时满足200人的就餐和住宿需求。目前汇智大厦除管委会自用外,已有吉润汽配、美克思新材料、龙晟置业、红辉钢构、润其佳瀚、淮河文化娱乐等十余家企业总部进驻办公。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配套服务项目落户园区。近年来,园区先后引进了龙晟置业、淮河文化娱乐、怡德房地产等城市综合体项目。由龙晟置业公司开发的滨河壹号地产项目设施齐全,具备商住、休闲、教育、医疗等功能,目前工程在建,部分楼盘已开始预售。淮河文化娱乐有限公司的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