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质量检测(一) 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7·河南郑州质量预测)从某种病毒中提取出核酸,经测定,其碱基的组成中A与T含量相等,C与G含量相等。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病毒不具有独立代谢的能力,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该病毒的核酸最可能为双链DNA C.该病毒不具有细胞核,但有拟核结构 D.将其核酸彻底水解,可以得到6种小分子物质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具有独立代谢的能力,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A项正确;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双链DNA中A=T,C=G,该病毒的碱基组成中A=T,C=G,则该病毒的核酸很可能为双链DNA,B项正确;病毒无细胞结构,也无拟核,C项错误;该病毒的碱基组成中含有T,因此为DNA病毒,DNA彻底水解后可形成磷酸、脱氧核糖、四种含氮碱基(A、T、C、G),共6种小分子物质,D项正确。
答案: C
2.(2017·湖南长沙模拟)下列有关豆科植物根细胞组成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含有DNA和RNA B.含有纤维素和蛋白质 C.含有淀粉和糖原
D.含有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物质组成的分子
解析: 豆科植物是真核生物,根细胞中既含有DNA还含有RNA,A正确;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素,细胞中含有多种蛋白质,B正确;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错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分子是磷脂,其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之一,豆科植物根细胞含有生物膜系统,D正确。
答案: C
3.(2017·陕西西安联考)下列有关组成生命的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是由于生物大分子中碳元素的含量最高,所以“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B.分解等质量的糖类比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 C.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说明生物具有统一性
D.构成哺乳动物细胞膜的化学成分除蛋白质、磷脂外还有多糖、胆固醇等
解析: 构成哺乳动物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糖类、胆固醇,D正确。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因此碳元素在生物大分子中的重要作用并不体现在碳元素的含量上而是体现在物质构成上,A错误;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比较,脂肪分子中O的含量少、H的含量多,因而在氧化分解时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释放出更多的能量,B错误;DNA是主要的遗传
物质,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但部分病毒(如HIV、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的遗传物质为RNA,C错误。
答案: D
4.(2017·湖南长沙模拟)下列关于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小于外膜 B.通常利用甲基绿对线粒体进行染色观察 C.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属于生物膜
D.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
解析: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属于细胞器膜,因此属于生物膜,C正确。催化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位于线粒体内膜上,使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含量比外膜高一些,因此内膜上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A错误;用健那绿对活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染色观察,B错误;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D错误。
答案: C
5.(2017·湖南长沙模拟)人工合成的二甲基精氨酸能加强细胞中内质网的糖基化功能,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同时能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更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和内质网有关
B.二甲基精氨酸对细胞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作用 C.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衰老细胞中的溶酶体可能会增多 D.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更新速度会加快
解析: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因此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需要内质网参与,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二甲基精氨酸可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同时能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更新,并未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作用,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二甲基精氨酸能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需要溶酶体参与,因此推测使用该物质后,衰老细胞中溶酶体的数量可能会增多,C正确;二甲基精氨酸能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该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转化,因此使用该物质后,细胞内生物膜系统更新速度会加快,D正确。
答案: B
6.(2017·陕西西安联考)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 A.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C.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解析: 洋葱表皮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反映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点,不能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A不符合;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说明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这与记忆细胞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B符合;胰岛素通过
- 2 -
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这也反映出靶细胞的细胞膜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C符合;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是传出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与肌肉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的,因此,这一过程也反映出肌肉细胞的细胞膜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D符合。
答案: A
7.(2017·陕西西安联考)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染色后,线粒体应该呈蓝绿色,而细胞质呈无色状态 B.观察叶绿体时所用的染料是健那绿染液
C.观察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现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 D.本实验中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的临时装片,可同时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 解析: 用健那绿染液将活细胞染色后,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A正确。叶绿体本身呈现绿色,因此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B错误;观察一段时间,可以发现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的位置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细胞质是流动的,细胞质会带动叶绿体和线粒体运动,C错误;菠菜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可以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但不能用于观察线粒体,这是因为绿色的叶绿体会影响对线粒体的观察,另外用高倍镜只能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不能看到它们的结构,D错误。
答案: A
8.(2017·陕西西安联考)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下列条件中属于发生该现象必要条件的是( )
A.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B.细胞膜外侧有识别水分子的受体 C.液泡中有紫色的水溶性色素 D.水分子不能穿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
解析: 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这一特性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收缩不同步,从而可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发生质壁分离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渗透失水,与细胞膜外侧是否有识别水分子的受体无关,B错误;液泡中紫色的水溶性色素有利于对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而与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无关,C错误;水分子能自由通过原生质层,在发生质壁分离时,既有水分子排出细胞,也有水分子进入细胞,只是在单位时间内排出细胞的水分子数多于进入细胞的水分子数,D错误。
答案: A
9.(2017·河南郑州预测)胃内的酸性环境是通过质子泵维持的,质子泵催化1分子的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驱动1个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和1个K从胃腔进入胃壁细胞,K又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K进入胃腔不消耗能量
- 3 -
+++
+
B.H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属于主动运输
C.胃壁细胞内K的含量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 D.K进出胃壁细胞需要相同载体蛋白的帮助
解析: K可经通道蛋白顺浓度进入胃腔,说明K进入胃腔不消耗能量,A项正确;H经质子泵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并且需要消耗ATP释放的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项正确;细胞内K
+
+
+
+
+
+
+
+
+
的含量对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C项正确;K进入胃壁细胞依赖于质子泵,而K从胃壁细胞进入胃腔需要通道蛋白协助,因此二者所需的载体蛋白不同,D项错误。
答案: D
10.(2017·陕西西安联考)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准备好含Ca、Mg和SiO4的培养液,将番茄和水稻分别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
2+
4-
A.水稻和番茄对离子的吸收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B.此过程中水稻没有吸收Ca,但却正常吸水,所以结束时溶液中Ca浓度比初始值大 C.番茄与水稻相比,对Ca、Mg需要量相对较大,而对SiO4需要量相对较小 D.此实验证明不同植物对同一种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解析: 水稻和番茄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A正确;水稻吸收Ca,也吸收水只是由于对水的吸收量比Ca的多,从而导致培养液中Ca的浓度增大,B错误;根据图中信息,番茄经一段时间的培养,培养液中Ca、Mg浓度都低于初始浓度,SiO4
2+
2+
4-
2+
2+
4-
2+
2+
2+
2+
2+
4-
2+
2+
浓度高于初始浓度,水稻相反,可知番茄对Ca、Mg吸收较多,对SiO4吸收较少,因此,番茄对Ca、Mg需求量较水稻大,对SiO4需求量比水稻小,C正确;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知,水稻和番茄对Ca、Mg、SiO4的吸收量存在差异,说明不同植物对同一种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D正确。
答案: B
11.(2017·山东省济宁市一模)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膜和线粒体的嵴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B.囊泡内的物质都来自高尔基体
C.性腺细胞中含有发达的内质网有利于性激素的合成 D.突触前膜上特定的磷脂分子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解析: 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囊泡内物质既有来自高尔基体也有
2+
2+
4-
2+
2+
4-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