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话语分析》教学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7:58: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话语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话语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Discourse Analysis 学分: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基础课 适用研究生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一、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学位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话语的组织和解释过程。话语分析研究具有跨学科的特征,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修辞学等研究领域。本课程的任务是:使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话语分析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话语分析与其他研究领域的关系;获得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初步掌握运用理论分析话语的技能;基本掌握话语组织和解释一般规律;具有对话语分析研究成果的鉴别能力,对热点问题能提出独特见解的能力。本课程为学习者在后续课程学习、外语教学和话语分析研究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话语和话语分析简介

1. 了解话语的定义、性质和类型

2. 了解话语分析的定义、性质、范围、方法 3. 了解话语分析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语言的形式和功能 4. 了解语言的功能 5. 了解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6. 了解句子和话语区别

三、语境与话语诠释

7. 了解语用学与话语语境的关系 8. 了解情景语境

9. 了解“扩展”语境 10.

了解语境的解释原则

四、主题与话语内容表征

10. 了解话语片段与“主题”概念 11. 了解句子主题 12. 了解话语主题

13. 了解关联与主题的关系

14. 了解说话者主题 15. 了解主题分界标志

16. 了解话语主题与话语内容表征 五、话语分析与语法

17. 掌握语法衔接与语篇特征 18. 掌握主位结构 19. 掌握时体的语篇特征 六、话语分析与词汇 20. 掌握词汇衔接

21. 掌握词汇能力的语篇特征 22. 掌握词汇与语篇结构 七、话语的信息结构

23. 了解信息结构

24. 了解信息结构与句法形式 25. 已知信息的心理学地位 八、指称关系 26. 掌握篇章定义

26. 掌握话语指称概念

27. 掌握话语中的代词在话语分析中的作用 九、连贯与话语解释

28. 掌握话语中的连贯概念

29. 掌握交际功能在话语解释中的作用 30. 掌握言语行为在话语解释中的作用 31. 掌握世界知识在话语解释中的作用

32. 掌握话语处理的两种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33. 掌握连贯与推论的关系 十、话语分析研究方法 34. 了解结构分析 35. 了解认知分析 36. 了解社会文化分析 37. 了解批评分析

38. 了解综合分析

十一、 话语分析的运用

39. 了解话语分析与社会语言学的关系 40. 了解话语分析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41. 了解话语分析与翻译研究的关系 42. 了解话语分析与语用学的关系

三、课程学时分配

其中实验(上机)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内 容 话语和话语分析简介 语言的形式和功能 语境与话语诠释 主题与话语内容表征 话语分析与语法 话语分析与词汇 话语的信息结构 指称关系 连贯与话语解释 话语分析研究方法 话语分析的运用 合 计 学 时 学时 3 3 3 3 3 3 3 3 6 3 3 36 四、其它

1. 先修课程:英语语言学

2. 教学方法建议:采取任务型研究式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课前布置研究任务,要求学生课前阅读推荐的材料并完成任务并做好课上汇报准备。课上学生汇报、讨论。教师启发、答疑、归纳和指导。教师授课使用的语言以英语为主,以提高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英文原版书籍的能力。以多媒体课件授课。

3.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平时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采取考查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定期批改学生的课外作业。每学期进行一次考试,考试成绩与平时考核成绩一起算作学生该门

课程的总成绩,比例如下:

(1)平时作业 10% (2)平时测验 30% (4)期末考试 70% 4. 作业要求

平时作业:每三教时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读书笔记。平时测验:包括一篇1500字左右的小论

文。

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1. Brown, G & Yule, G.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UP.

主要参考书:

1. Cook, Guy (1989). Discours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Cook, Guy (1994). Discourse and Litera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Coulthard, M. (1977).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London: Longman.

4.Gee, J. P.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 London: Rutledge. 5. Gumperz, J.(1982). Discourse Strategi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Halliday, M. A. K. & Hasan, R.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 Longman.

7.Hatch, E. (1992). Discourse and Language Educ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 Huang, G. W. (1987). Essentials of Text Analysis. Changsha: Hunan Educational Press. 9. Hatim, B. & Mason (1990). Discourse and Translator. London: Longman.

10. MaCarthy, M. (1991).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CUP. 11. Levinson, S. C. (1983). Pragmatics. Cambridge: CUP.

12. Leech, G. N.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don: Longman. 13. Schiffrin, D. (1994).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Oxford: Blackwell.

制订者:吴兴东 审核者:吾文泉

外国语学院 应用语言学教研室

搜索更多关于: 《话语分析》教学大纲 的文档
《话语分析》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rqqz1yyf87b3ef98ng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