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CuO 5%,其余为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操作中加热蒸发后冷却至原温度:
有关上述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A的溶质有三种 B.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
C.溶液C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B D.溶液A中ZnSO4的质量大于CuSO4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向黄铜渣中加入过量稀硫酸,黄铜渣中的锌与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氧化锌与稀硫酸反应ZnO+H2SO4=ZnSO4+H2O,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故溶液A中的溶质有硫酸锌、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共三种,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锌,锌与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65份的锌置换出2份的氢气,溶液质量增加,锌与硫酸铜反应,Zn+CuSO4=ZnSO4+Cu,65份的锌置换出64份铜,固体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增加,故溶液A的质量小于溶液B,不符合题意;
C、溶液C是晶体析出后得到的溶液,所以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由题干可知“加热蒸发后冷却至原温度”,所以溶液C和溶液B为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故溶液C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溶液B,符合题意;
D、黄铜渣中7%的锌、31%的氧化锌都转化为了硫酸锌,而只有5%的氧化铜转化为了硫酸铜,所以溶液A中硫酸锌的质量大于硫酸铜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19年3月21日, 江苏盐城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发生爆炸,爆炸主要物质为苯。下列描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苯比水密度低 B.主要泄漏物苯的沸点低
C.苯带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D.在生产工艺中,甲苯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氢气(H2)甲烷(CH4)可燃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苯比水密度低,描述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苯的沸点低,描述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苯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描述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甲苯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氢气(H2)甲烷(CH4)可燃气体,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描述的是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收集氢气 B.稀释浓硫酸
C.检查气密性 D.验证
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
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B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D、称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原则。 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干冰升华变为气体二氧化碳,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蜡烛熔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蜡烛熔化
C.煤的干馏
D.海水晒盐
C、煤的干馏,煤在真空条件下分解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和名称不相符的是( ) A.食盐(NaCl) C.铁锈(Fe3O4)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食盐(NaCl),利用化合价进行检验,(+1)+(-1)=0,化学式正确,化学式和名称相符; B、天然气(CH4),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化学式和名称相符合; C、铁锈(Fe3O4),化学式不对,应为Fe2O3,化学式和名称不相符;
D、大理石(CaCO3),利用化合价进行检验,(+2)+(-2)=0,化学式正确,化学式和名称相符。故选C。
6.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碱溶液中都含有OH-,所以各种碱溶液具有相似的性质。 【详解】
A、Ba(OH)2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是Ba(OH)2溶液中的OH-与石蕊发生反应所致,属于碱的通性; B、Ba(OH)2溶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是Ba(OH)2溶液中的OH-与盐酸中的H+反应生成水,属于碱的通性;
C、Ba(OH)2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沉淀的缘故,与OH-无关,不属于碱的通性;
D、Ba(OH)2溶液能与CO2反应生成水,与溶液中的OH-有关,属于碱的通性。故选C。 7.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B.天然气(CH4) D.大理石(CaCO3)
实 验 装 铁丝在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氧气中燃烧 集气瓶 中的水: 集气瓶中的量筒中的水: 解水: 集气瓶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释 吸收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炸裂 A B B.B
C C.C
D.D
D 更快地吸收白烟 氧气体积 物,防止落融熔冷却溅A.A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因此,该选项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集气瓶内的水是吸收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水的主要作用是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D、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故选A。 8.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水通电一段时间
B.向 pH=3 的溶液中加水
C.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滴加足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
D.等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2H2O通电2H2?+O2?,水通电一段时间后,H2与O2的体积比为2:1,而非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B、向pH=3 的溶液中加水,溶液稀释后,pH会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大于7,不符合题意;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Zn的金属活动性大于Fe,所以Zn的反应速率快,而每56份Fe会生成2份氢气,每65份Zn会生成2份氢气,所以,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滴加足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Fe生成的氢气多,符合题意;
D、催化剂只会影响反应速率,不会影响生成O2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