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大纲
第一篇
把握下述概念:
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属于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由于科学技术活动已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因此,将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单独对象考察和研究无论对科技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长期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哥白尼革命:指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和传播,以及引发了天文学中的一场革命。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评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说:“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机械论自然观:机械论自然观渊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勃兴于近代科学革命中,19世纪后半叶受到挑战,20世纪初渐趋衰微,在西方思想史乃至世界思想史上居于统治地位有年,其成就骄人其缺陋也尖锐。由它所产生的并反过来支持它的主客二分论形上学思维也与它一样命运波舛,成为被指摘的现代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层思想根源。
还原论:还原论(Reductionism)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还原论派生出来的方法论手段就是对研究对象不断进行分析,恢复其最原始的状态,化复杂为简单。
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位的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世界观和本体论意义上的系统应该是一个全面体现系统本质和特征的具体(辩证)概念。系统哲学引论--一种当代思想的新范式
科学主义:认定真正的科学知识只有一种,即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最权威的世界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识,
其高于一切其他类的对生活的诠释。科学主义一词有时在两个方面亦被用作略带贬义的解释:1、表示不恰当的使用科学或在不适当的地方运用科学主张;2、指 “自然科学的方法,或者自然科学所认证的范畴分类和事物,是任何哲学和任何研究的唯一恰当的元素的信念”,只有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富有成效地用来获取知识,将它引入包括哲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研究领域,才能摒弃它们的非科学形态。
可检验性: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陈述,而是个别确定的、具体的命题,他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风险社会: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
李约瑟难题: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伪科学: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
消费主义: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它是当今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考以下问题
简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区别与联系。
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在于,科学以人文为引导,人文以科学为基础。没有人文,科学就是不考虑人类需求和安危的怪物。没有科学,人文就是毫无基础的妄想狂。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发展,所以是有辩证关系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 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 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反科技思潮的有哪些基本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科学哲学的主流转向对科学主义的批判。这种批判虽然使许多问题得以深化,但也造成了相对主义的流行。
由于科学的社会控制失当并导致一定的负面效应而引发的“反科学(anti-science)”的倾向,这种倾向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认定科学在本质上同人类的追求相冲突。反科学思潮的意义在于,它重视科学的负面效应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困境,关注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提醒人们要更加慎重地对待科学技术的运用。
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丰富,可以展开为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分析精神、开放精神、民主精神、批判精神等诸方面。
理性精神: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
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分析精神:分析精神对于社会活动是尤为重要的,也就是说现代社会是以分析精神为主导的社会。 民主精神: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
开放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 批评精神:要勇于质疑传统、权威,坚持真理,敢于向其挑战。
关于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可能性,你怎么认识?
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既有现阶段对立性的一面,也有本源和终极意义上一致性的一面。它们之间的对立,是人以人的方式生存,创造有意义的世界而还没有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我们要做的,是理清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层次,明确不同层次关系的不同性质,尽可能减少这种对立的负面影响。
探讨下述问题
论述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丰富,可以展开为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分析精神、开放精神、民主精神、批判精神等诸方面。
理性精神: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
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分析精神:分析精神对于社会活动是尤为重要的,也就是说现代社会是以分析精神为主导的社会。 民主精神: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
开放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 批评精神:要勇于质疑传统、权威,坚持真理,敢于向其挑战。
论述科学发展对自然观的影响。
科学发展与自然观的影响是相互的。即人类自然观推动/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方式,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又改变/影响了人类自然观的表现。
自然观的演进总是和科学的发展相互促进的。 人类的先民们在最原始的集体劳动中初步认识了自然,形成了最原始的自然观和原始科技。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和手段得以不断改进,从而推动了自然观的演进。同样自然观的演进也使科技本身的发展有了指导和帮助。 诚然,当一种自然观因本身的滞后必然会阻碍科学的发展,但这只是暂时的,科学本身的进步不仅会冲破这种羁绊,而且会改造落后的自然观,使其重新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论述经典科学还原论思维方法与当代系统思维方法的差别与联系。
经典科学还原论(Reductionism)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还原论派生出来的方法论手段就是对研究对象不断进行分析,恢复其最原始的状态,化复杂为简单。
而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思维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我们带来整体观。
科学之为科学的关键判据是什么,如何区分科学、非科学、反科学、伪科学?
判断科学之谓科学,搞清科学的主要特征是个关键:
首先,科学是自然科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和可检验性。其中可检验性是关键,科学理论在原则上应当可以接受实践检验,可以被证实,也可以被否证。也叫可证伪性。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被证明为错误的理论不是科学理论。
在提到伪科学之前,先说一下非科学。在科学领域之外的,都属于非科学。比如文学、音乐、宗教等等 非科学在没有被套上科学的伪装之前,不是伪科学。但是当一个非科学的东西被套上科学的伪装之后,就成立伪科学。就象甲醇,它不是假酒,但是当装进酒瓶当酒来卖的时候,就成为假酒。假如文学界宣扬“李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