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变法措施 结 果 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 :“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21.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22.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法德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
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精神 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全国大纲
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
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1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
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
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18.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年份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佃农(%) 29 30 37 38 半佃农(%) 24 24 26 27 自耕农(%) 47 46 37 35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B.生产结构的调整 D.土地兼并的趋势
19.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
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2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
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21.1928年,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
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体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23.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
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天津卷
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降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和重要性
3、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0、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持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6分)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6分)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北宋商税简表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