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垂线》说课稿
画垂线是四年级上的一课,其分三种方法,一种是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一种是过直线上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垂线,一种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教材只具体给出了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用连续的三幅图表明画的步骤,没有文字说明。后一种情况只是提出了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把直线外一点A和直线上任一点连起来,经过实际测量得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先让学生随意画一条直线,经过直线上任意一点画一条或多条垂线,初步体会了用作图工具三角尺画出的垂线比较规范;然后教师演示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并同步介绍作图步骤。然后放手让学生画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1.引导,自主、合作、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与他人合作探究中发现规律建构新知。俗话说 “耳中听到终觉浅,觉之此事要躬亲”。老师不应直接告诉孩子们怎样画垂线,而是让孩子伯自己探究、同桌交流画法、动手尝试,反馈总结出画法。
2.导学案与评价的有机结合
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着把导学案的过程与小组、个人的鼓励评价结合在了一起。如在复述回顾中我发放了智慧种子(滚瓜烂熟我记忆 智慧种子属于我)在学会画垂线的方法中我又让学生进行种子发芽(垂线方法我掌握 种子定能快成长)在巩固练习中让种子开花(种子开花我真棒 幸福花开千万朵)这样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掌握新知
值得反思的地方
1.语言的严谨性
数学是一门严谨学科,数学用语更应体现其严谨性,我在执教让学生总结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垂线的方法时,为了学生方便记忆,我说成了:“ 一、线与边重合二、边与点重合? ”一点都不规范,一点都不严谨,对“又且只有”和“最短”等敏感词语也没有强调到位,
2.时间分配不合理
由于在前面画垂线时,花费时间比较多,以至于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说得不够明朗,而学生也没有真正理解“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一重要的性质,以及也无法用这一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幸福镇的修路问题。
3.变式练习没到位
书上是给了一条平平的直线,学生在第一步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中已经理解了画垂线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时,能否变换一下画出一条斜线让学生自己来理解呢?或者说画出一条短短的直线让学生延长自己解答呢?在解决小马过河的实
际问题中能否变换问题怎样过到河对岸最近呢??我想把这些问题想透了设计好了,把这些问题在平时上课中讲透了,考试已不再是一难点.
4.板书问题
板书体现的是一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知识 而我在授课时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把画垂线的所有方法都写了出来以至于后来讲解点到直线这一重要的知识点时黑板已经没有地方了 叹!
执教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真的由衷感谢上级领导,学校领导,各位同事。这节课使我有了新的体验,新的认识,新的目标 今后,我会沿着这条航线,在教改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