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戏剧戏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20:53: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戏剧戏曲

京剧:

1.中国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19世纪中期的北京,在清朝宫廷内得到空前的繁荣,素有“国粹”之称

2.标志:乾隆55年“四大徽班”进京,以唱念做打体系逐步完善 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融合昆曲、梆子、京腔的精华逐渐形成

3.早期:生 旦 净 末 丑 武行 龙套;后期:生 旦 净 丑(每行都有自己的表演程序) 4.主要腔调:西皮、二黄,用胡琴或锣鼓等伴奏,视为中国的国粹

昆剧(昆曲、昆腔):

1.我国古老剧种,被誉为“百戏之祖”

2.曲调清新婉转,细腻优雅,有“水磨调”之称,从明中叶到清中叶,昆山独腔占戏剧界鳌头长达200多年,成为宫廷剧种

3.表演有独特完整的体系和自成一体的表演形式,伴奏乐器:笛 管(箫) 笙 琵琶 4.经典剧目《牡丹亭》 《长生殿》

评剧:

1.流行于我国北方的地方戏,尤其是华北、东北一带,其前身是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所以曾有“落子戏”和“蹦蹦戏”的称呼 2.1935年上海演出时正式成为“评剧”,抒情性强,曲风流畅自然、乡土味浓厚的独特特点 3.代表艺术家:新凤霞、成兆才、李金顺、白玉霜. 代表作:《秦香莲》 《刘巧儿》 《杨三姐告状》 《花为媒》 《桃花庵》

越剧:

1.20世纪初期兴起的很有影响力的剧种,流行于我国浙江、上海等地、发源于浙江一带流行的民间说唱艺术“落地唱书”

2.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声腔清幽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3.演员最初由男班演出,后改为全部女班

4.代表艺术家:被称为越剧四大名旦的“三花一娟” — 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 代表作:《梁山伯与祝英台》 《碧玉簪》 《红楼梦》 《龙凤锁》

黄梅戏(黄梅调、采茶戏): 1.流行于安徽等地

2.唱腔委婉清新、细腻动人,长于抒情,风靡全国,颇受广大观众喜爱

3.代表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 代表剧目《天仙配》 《女驸马》 《牛郎织女》 《夫妻观灯》 《打猪草》

川剧:

1.流行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2.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充满鲜明地方色彩、浓郁生活气息和广泛群众基础 3.特技:变脸——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抹脸、吹脸、扯脸) 4.川剧艺术家:康子林、周慕莲、周企何 剧目:《白蛇传》 《玉簪记》 《鸳鸯谱》

1

河北梆子(京梆子):

1.流行于河北、北京、山东、东北等地,约有一二百年历史

2.舞台语言为北京口音,唱腔系统属板腔体,主奏乐器为板胡,演唱时高亢激昂 3.演员:田阮云、郭宝臣、侯俊山 剧目:《蝴蝶杯》 《杜十娘》

豫剧(河南梆子):

1.为河南省主要曲种,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新疆、西藏等地

2.声腔属梆子腔,唱腔属板腔体,吐字清晰,行腔酣畅,节奏鲜明,唱词通俗易懂,极具口语化

3.演员:常香玉、陈素贞、崔兰田 作品:《花木兰》 《穆桂英挂帅》

秦腔(梆子、西秦腔):

1.陕西独具特色,我国民族戏曲艺术最古老的声腔艺术

2.音调高亢激越,节奏强烈鲜明,用真嗓音演唱,不用假音一般,保持了原始、豪放、粗犷的特点。声腔:“苦音”和“欢音” 3.剧目:《火焰驹》 《三滴血》 《册美案》

沪剧(花鼓戏、申曲):

1.上海市地方剧种,源于太湖流域及黄浦江地区农村的山歌 2.唱腔柔和细腻,曲调优美,有江南气息,唱腔分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类:伴奏乐器包括二胡、三弦、笛。扬琴、箫以及西洋乐器

3.演员:杨目英、茅善玉、解洪元 剧目:《罗汉钱》 《星星之火》

淮剧(江北小戏、三伙子):

1.江苏省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香火戏” 2.吸收徽剧的艺术成分发展而来

3.演员:筱文艳、何叫天、马秀英、武筱凤 剧目:《白蛇传》 《海港的早晨》

赣剧(江西班): 1.江西省地方剧种。

2.声腔:高腔、昆曲、弹腔

3.演员:严有源、潘凤霞、陈桂英、祝月仙

滇剧:

1.云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2.善于通过表现人物矛盾、思想感情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语言生动、通俗流畅,有民间歌谣的性质

声腔结构:板式变化体,包括丝弦腔、襄阳腔、胡琴腔(以丝弦腔为主)

湖南花鼓戏:

1.湖南省地方剧种,源于当地民歌、山歌和哼歌,至今有200多年历史 2.曲调约300多支,基本为曲牌连缀结构体,腔调粗犷爽朗 3.表演风格明快活泼,地方色彩浓厚 4.演员:廖春生、王佑生、张树生 剧目:《刘海砍樵》

2

晋剧:

1.山西省代表性剧种

2.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有晋中地区浓郁乡土气息 3.代表人物:乔国瑞、张锦荣、王云山、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 剧目:《渭水河》 《穆桂英挂帅》 《秦香莲》

粤剧:

1.主要流行于广东、香港、澳门、广西的粤语地区,在东南亚、美洲、澳洲华侨聚居地有相当影响

2.用广东方言演唱,表演上吸收大量话剧、电影、歌剧的表演手法 3.艺术家:李文茂、马师曾、罗品超、红线女 剧目:《关汉卿》

戏曲的概念

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艺术品种之一

2世界三种戏剧: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古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

艺术特征

综合性

1综合性强,以唱,做,念,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艺术。

2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工艺,武术,杂技等各种门类的因素

虚拟性

1戏曲舞台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非常灵活。

2虚拟手法解放了戏曲舞台,给戏曲作家和舞台艺术家带来了艺术表现的自由,开拓了表现生活的领域

程式性

1从表演身段,到剧本结构,音乐设计,服装穿扮都要求一定的程式

2程式是一种规范,来源于生活,是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表演程式是生活动作的美化和节奏化

3程式来自艺人在舞台实践中的生动创造,不断丰富和创新

中国戏曲史

优孟衣冠

1上古歌舞发展中,带有扮演性质的“俳优”表演逐渐明显起来 2模仿是手段,滑稽是效果,而讽刺往往是表演者的真正目的 3《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了“优孟衣冠”的故事 4戏曲工作者称自己的职业“优孟衣冠”

3

汉代百戏

1汉代,在民间出现类似杂技演出的“百戏”,其中具有表演成分的是“角抵戏”

2“角抵”是摔跤的意思,在身体冲突的有可以附着故事情节的优势,因此带有一定表演性质

3“角抵戏”以《东海黄公》为首

宋元南戏

1. 北宋末年至元末明初在中国南方流行的戏曲艺术。

2. 源于民间说唱,曲调是民间流行的唐宋词曲调、村坊小曲等 3. 角色:生、旦、净、丑、外、末、贴等 4. 《张协状元》 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元杂剧(北杂剧)

1. 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标志着戏曲的成熟 2. 文字质朴自然,情节跌宕乖巧

3.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调风月》《望江亭》《单刀会》

马致远——《汉宫秋》《天净沙·秋思》

郑光祖——《倩女离魂》 《王粲登楼》 《周公摄政》 《伊尹归新》 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王实甫——《西厢记》(花间美人) 康进之——《李逵负荆》 杨显之——《潇湘雨》

四折—楔子

1元杂剧剧本的结构体制

2“折”是杂剧所演故事的一个段落

乱弹

1乾隆年间,人们把昆曲视为正声,昆曲以外的地方戏称乱弹 2流行于浙江一带,如绍兴乱弹,浦江乱弹

四大徽班

1乾隆以后活跃于北京四个最著名的徽班

2三庆、四喜、和春、春台。为京剧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折子戏

1戏曲演出的形式

2加以充实、丰富提炼,使之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 3《缀白裘》

人物

李玉

1传奇四十二中,现存18种

2体裁:明代故事、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爱情故事。突出描写政治斗争,描写下层人物 3《清忠谱》、《千中戮》、“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

4

搜索更多关于: 戏剧戏曲 的文档
戏剧戏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szu1821wh6u75f0ara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