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周智兰
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学 福建省莆田 351100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社会各行各业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成为高中里面一门不可缺少的科目。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陈旧,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信息知识的兴趣不高,所以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就是根据我的教学经验,针对目前高中里面信息技术模式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提出几点看法,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信息素养 创新
在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存在理论多、实践少的问题,存在着过于以本为本、缺少创新、教学模式落后的问题,存在着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分析这个课程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我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针对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几点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一、整合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上面的积极性很高,但认识不够深刻,认为只要能学会打字,学会上网就行了,而不注重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不注意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要时刻注意结合信息技术应用的例子,强化信息技术学科的系统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二、信息技术会考硬式要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冲突的问题协调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硬式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处理信息的能力,仅仅是一种语言教学,是一种应付考试的教学,老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不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能力培养,不注意培养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应用软件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所以信息技术硬式要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会产生矛盾,我认为协调它们的矛盾就是要求信息老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应用,用问题式方法来引导学生,安排合适的任务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不再是那种单一的语言教学,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当中去提高信息素养,从而也可以提高应试能力。
例如,当在教授“表格信息加工”这一个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既能学到信息知识,也可以应付考试,我把教学重点不是放在EXCEL的软件操作步骤上,而是设置了一个问题情景。安排一个合适的任务,提供一些考试成绩素材,让学生自己进行排序、比较、汇总等一系列操作,引导学生去处理数据,提炼信息,通过自主的探索,自主的学习,从而掌握处理数据的方法,有充足的信心应付高中会考考试。
三、加强学生发现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与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和其它学科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从理论上来说,它是以理论为主的学科,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系统性很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也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质疑精神的激发,是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的,信息老师可以充分利质疑精神来设置问题,设置一些容易战胜的任务,开办一些电脑知识常识竞赛,让学生在那种信息技术的种种疑问当中去学习,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质疑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就是不走原来的旧路,不墨守成规,当遇到困难和问题,自己要想办法,用新方
法去解决。
例如,我在讲“信息评价”这一节的内容时,根据学生追求潮流的特点,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在网上选购一个自己喜欢的MP3,然后判断信息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在这个任务里面,不但复习了前面学习过的知识——信息检索,也包含了这节课的新的知识点——信息评价;学生在判断价格是否合理的时候,也能够判断信息的真伪性。
整个教学过程并非让学生“被动学习”,而是让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去应用,在应用中产生疑问,从而可以创新地从各种特殊事物中归纳出方法与结论,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应强调的是,创新学习需要有一定的自学或接受学习为基础。在创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当时的情况作及时的点拨,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善于学习且乐于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将来大学学习和走上社会打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里面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是由这门学科本身的操作性特点决定的。所以,信息课的教学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上,更应放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面,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渠道,如提升学校的机房条件,增加学生到校外企事业单位锻炼的机会,在企事业单位里面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可以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如开放式课堂,正是新课程的需要,例如学校完全可以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机房的管理,局域网的设置和网络的维护,可以让学生组成一个兴趣小组来实施管理,大胆让学生参与进去,从电脑硬件和软件入手,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进入大学和社会打一个基础。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大胆地探索,对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加以改革,进行创新,从整合教学目标入手,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质疑能力,解决应试考试与自主学习的矛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煜.成功的课堂教学来自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8). [2]王文.把有效教学新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卫生职业教育,2009,(8). [3]朱砂.教师无效教学行为及其转化.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4]徐州.新课程视野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