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以适宜推广面积。A.推广后的总收入B.推广总经济效果C.实际推广面积D.推广总面积20.农业推广工作过程实际上是()A.解决农民自己的问题B.解决推广人员的问题C.推广人员完成本职工作D.推广人员为农民决策二、多选每题2分1.构成农业发展支持系统的要素有()。A.研究B.教育C.农业投入D.政策E.推广2.农业推广工作环境变量因素有()A.政治与法律B.市场C.经济D.社会文化E.农村区域位置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内部条件主要是()A.转化主体B.转化客体C.转化受体D.转化手段E.转化环境4.在农业推广工作评价中,收集评价资料的方法有()。A.问卷法B.访问法C.讨论法D.观察法E.比较法5.农业推广方法效果的评价,应该是改变农民的行为程度,包括的方面有()。A.推广方法与农民接受和采用的情况B.推广方法与农民采用后所取得的效果C.推广方法对推广人员本身及农民的影响D.推广方法与推广内容的结合E.推广方法与推广手段的比较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1. 1.农业推广基本概念的涵义:是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和咨询活动。2. 进步农民策略:依据创新扩散规律所制定的农业推广策略,即推广人员与农民一起工作,先将技术传播给进步农民,再由进步农民传播给其他农民的一种推广策略。3. 合作推广:是农业推广的一条原则,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业推广,实行大联合、大合作。在农业推广工作中,推广人员与农民要合作,科研、教学和推广要合作,农业推广部门与社会有关部门要合作。4. 职权结构:各层次、各部门在权力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及相互关系。5. 个别教学法:推广工作者同对象一对一的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和培训。四、简答题(每题5分)1.简述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1.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依此为认识阶段、感兴趣阶段、试用阶段、评价阶段、采用阶段。2.农业推广项目的主要来源有哪四个方面? 1)引进技术2)科研教学单位的科技成果3)农民群众的先进经验4)农业推广部门的技术改进。3.简述有效组织设计特征。1)有助于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使组织活动更有秩序和预见性2)有助于及时总结组织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而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3)有助于保持组织活动的连续性4)有助于正确确定组织活动的范围及劳动的合理分工与协作,提高工作绩效。4.简述制定农业推广计划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2)与地区长远规划相结合的原则3)干部、农民,专家三结合原则 4)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5)有助于提高农民认识自我价值的能力及自助能力的原则。5.农业推广教育有哪些基本特点? 1)农业推广教育的普及性2)农业推广教育内容的实用性3)农业推广教育的实践性4)农业推广教育的时效性5)农业推广教育的综合性)农业推广教育场所、形式、手段的多样性。五、论述题(每题10分)1.何谓成果示范?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成果示范的作用? 成果示范是在农业推广人员的指导下,将在当地经实验成功的某项科技成果组装配套技术或某项实际种植经验有计划地在一定面积上进行实际应用,做出样板,示范给其他农民,引起他们的兴趣,鼓励推动他们共同效仿的推广方法。要发挥成果示范的作用,应该:(一)坚持成果示范原则1)有计划2)与农民目标一致3)示范点有代表性4)取得当地领导的合作5)技术正确,示范有把握6)有相应的物资和资金配套。(二)做好示范的每一步1)示范布局与示范地块选择)确定示范户3)做好观察记载 4)及时组织示范参观5)做好示范的总结评价工作。2.试运用提高成果分布的理论阐述提高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成果分布的对策。(一)简要分析技术上限、经济上限和成果分布的决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二)对策:1)积极引进适用技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培植生产力新的增长点2)增加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建立价格体系和有效的生产信贷计划4)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党对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合格的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 一)政治素质: 1)热爱本职,服务农民2)深入基层,联系群众 3)勇于探索,勤奋求知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5)谦虚真诚,合作共事。二)业务素质:1)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2)丰富的农村社会学知识和较强社会工作能力3)经营管理能力4)教育学知识和推广教学能力5)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要强调1)经营管理能力2)信息知识3)知识更新能力。 浙江省2003年7月 一、单选每小题1分“星火计划”是由()组织实施的。A.农业部B.科技部C.财政部D.国家计委9.在农业推广教育中,效果示范是一种()A.个别教学法B.群体教学法C.鼓励教学法D.大众教学法10.农业推广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教育,推广教育过程是学员()A.静态被动学习过程B.动态被动学习过程C.主动动态学习过程D.强迫接受学习过程11.走访农户是一种()A.单一教学法B.个别教学法C.鼓励教学法D.大众教学法12.假如一个单位在“九五”二、多选每题2分1.我国古代把农业推广活动称为()A.劝农B.教稼C.后稷D.课桑E.诱导 2.进步农民策略的缺陷是()A.没有考虑农民的差异性B.进步农民对技术保密,不利于技术扩散C.造成社会分化D.信息传递失真E.技术发展偏向进步农民3.农业推广计划按管理形式分类一般可分为()A.项目推广计划B.综合推广计划C.全面推广计划D.指令性推广计划E.指导性推广计划4.农业推广计划的实施指导分为()A.推广人员培训指导B.示范户培训指导C.技术指导D.经营管理指导E.行政指导5.我国应用较普遍的农业推广方式有()A.按项目推广方式B.教育机构推广方式C.技术承包责任制方式D.技术、信息和经营服务相结合方式E.农业知识技术竞赛方式三、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1.农业知识信息系统(AKIS)2.组织3.联合拟定方式4.成果示范5.技术承包责任制方式四、简答题(每题5分1.简述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2.简述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3.简述组织结构的主要内容。4.简要分析农民学习的基本特点。5.农业推广工作评价中对推广组织的评价包括哪
些内容?五、论述(每题10分1.结合实际论述坚持农业推广原则的重要性。2.试述提高农民成果分布的途径与对策。3.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怎样才能搞好在职培训 浙江省2004年1月
一、单选1.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A.农民B.农民行为C.科技成果D.推广机构
“进步农民策略”的基本理论是()A.推广框架理论B.创新扩散理论C.干预理论D.沟通理论6.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明显的周期性,从创新的引进到典型示范,称为()期A.试验示范B.发展C.成熟D.衰减7.组织的最大功能是()A.部分替代生产力要素B.成立机构C.产生新的生产力D.指挥和控制8.中国农业推广机构的中枢和骨干分别是()A.国家农业部和县农业局B.省农牧厅和农业局C.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D.地区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9.下列目标中()是农业推广工作的母体。A.总体目标体系B.子目标体系C.小目标体系D.分目标体系10.依据一定的原则,由农民自已拟定农业推广计划,这种方式是()A.自上而下的计划拟定方式B.自下而上的拟定方式C.联合拟定方式D.上下结合拟定方式11.走访农户是一种()A.单一教学法B.个别教学法C.鼓励教学法D.大众教学法12.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A.农民行为B.农民C.普通学校学生D.乡村农业推广人员13.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可用()评价。A.转化率B.转化模式C.转化体系D.转化途径
14.提高成果分布的基础是()A.提高空白潜力B提高经济上限C.提高技术上限D.提高推广指数
15.要求农业推广人员应合理配备好农、林、牧、副、渔、产品加工等各业人才,主要是指()A.能级结构B.知识结构C.专业结构D.能力结构16.推广机构兴办经济实体属()推广方式。A.技术承包B.产品专业化C.技术、信息和经营服务相结合的D.物资和经营服务相结合的17.介绍农业技术方面的新观点、新成果,以采用()为宜A.个别指导法B.集体指导法C.大众传播法D.成果示范法18.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的“培训”主要是针对()A.基层推广人员B.广大农民C.基层行政干部D.农民积极分子19.一般推广方式在管理上实行的是(A.平行管理B.自由式管理C.双向管理D.垂直管理20.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可以主要从推广对象和( )两个方面考虑其内容和标准。A.推广组织B.推广人员C.推广方法D.推广技术二、多选2
分)1.构成农业发展支持系统的要素有()A.研究B.教育C.农业投入D.政策E.推广2.利用大众媒介的沟
通形式包括以下要素()A.发讯者B.信息C.途径D.收讯者E.方式3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特性可概括为()A.互益性B.同类相聚性C.民间性D.非盈利性E.专业性4.大众传播媒体包括()A.报纸B.农业杂志C.广播D.电影、电视E.陈列品5.下列可以进行方法示范的有()A.幼鸡鉴别B.棉花整枝C.果树修剪D.作物品种E.新产品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1.广义的农业推广2.比较分析法3.经济上限4.技术承包责任制方式5.推广成效率四简答题(每题7分)1.农业推广项目的主要来源有哪四个方面?2.农业推广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农业推广教育有哪些基本特点?4.简要分析农民学习的基本特点。5.农业推广工作评价中对推广组织的评价包括哪些内容?五、论述题(每10分)1.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一个合格的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2.农户访问有哪些类型?要提高访问效果,农户访问应如何进行?
全国2007年7月农业推广试卷真题 一、单选1.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准备工作的程序中,首先要作的工作是()A可行性分析B项目申请C立项D扩初设计2.按农业科技成果的形态分类,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属于()A物化产品B技巧与技能C服务性知识产品D技术性产品3.农业推广通过以下哪种措施来诱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A有组织的干预沟通B行政措施C经济法规D技术服务4.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良种、良禽、苗木、农药、肥料、农具等,这些是属于()A非物质形态技术B物质形态的物化技术C新的栽培技术D经营管理技能5.下述有关农业推广工作评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评定农业推广工作完成的程度,测算其取得效益的大小B评定农业推广人员的成绩,便于评选先进C评定大众传播方法的效果,以便决定是否采用D评定农民的需要,以便确定推广项目6.以下属于群众性农业推广组织的是()A农村专业技术协会B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C国营农场农业技术推广站D县农机化站
7.接触的推广对象数除以总推广对象数再乘以100%,其值表示()A创新的扩散B接触比例C推广经济效益D推广成效8.农业推广组织在形式上是一种()A沟通渠道B推广目标决策系统C服务机构D推广工作实施系统9.在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中,农民听说某种观念和实践,但没有任何详细的信息,此阶段为()A评价阶段B认识阶段C试验阶段D兴趣阶段10.属于推广范畴的阶段是()A项目选择阶段B试验阶段C示范阶段D确定目标和计划拟定阶段11.用以指引推广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满足农民日常需要,最具体可行的目标是()A基本目标B一般目标C工作目标D中间目标12.一般推广方式在管理上实行的是()A平行管理B自由式管理C双向管理D垂直管理13.在我国农业推广史上,首创培训与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推广范例的农学家是()A贾思勰B赵过C黄道婆D徐光启14.要求高、中、初级农业推广人员保持合理的比例是指农业推广人员的()A能级结构B知识结构C年龄结构D专业结构15.“看花容易,绣花难”指的是农业推广教育的()A实用性B时效性C实践性D普及性16.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成立于()A1949年B1990年C1993年D1995年17.适合教育性农业推广工作要求的推广计划拟定方式是()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联合拟定D专家拟定18.计算推广成效率是以实际推广面积除以()A总面积B推广面积C适宜推广面积D常年播种面积19.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更侧重于()A新技术的传授B信息传播C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D资源的利用20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A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B能大幅度地增加农民的收入C密切了推广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关系D农民知识更新快21.在一个社区中,最早采用农业创新的人称为()A早期采用者B创新者C早期多数D后期多数22.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创新广泛应用的时期称A试验示范期B发展期C成熟期D衰减期23.狭义的农业推广,其工作业务范围大都以()A畜牧业为主B种植业为主C林业为主D畜牧业和林业为主24.杂志与报纸相比,具有容量大、内容丰富、知识系统的特点,但杂志的()A时间周期短,传播速度慢B时间周期长,传播速度快C时间周期长,传播速度慢D时间周期短,传播速度快25.提高成果分布的基础是()A提高空白潜力B.提高经济上限C提高技术上限D提高推广指数二、多选26.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要收集信息,其项目信息主要来源于()A引进技术B科研、教学单位的科研成果C农民群众的生产经验D农业推广部门的技术改进E人际交往中所获得的信息27.以下属于大众教学法的有()A幻灯B电影C录像D田间插旗E报纸28.大众传播法的特点是()A信息传播速度快B信息传播成本高C传播的技术、信息具有权威性D难以进行双向沟通E效益高29.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包括()A.成果产出系统B.成果扩散系统C.成果采纳系统D.成果沟通系统E.成果转让系统30.推广信息的内容,主要取决于()A.目标B.推广对象C.推广策略D组织E推广工作者三、名词解释题31.随机询问调查32.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33.广义的农业推广34.效果示范法35.创新扩散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36.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是什么?37.进步农民策略理论的缺陷有哪些?38.简述集体指导法的特点。39.农业推广计划的验收方式有哪些?40.简述选择推广项目应遵循的原则。五、论述题共15分)41.试述农业推广组织机构在推广工作中的职能。
全国2007年4一、单选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A目
标团体系统B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C推广服务系统D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2.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A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B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C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D试验、示范和推广3.下列关于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微观三级经验层次”的划分,正确的是()A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B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一般目标C基本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D基本目标、子目标和教育目标4.推广指数()A B
实际推广规模
应推广规模已推广的科技成果项数推广度 ?100%C推广率?推广度D
总的成果项数成果使用年限5.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A农民行为B农民C普及学校学生D乡村农业推广人员6.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一件实事是()A成立农业大学B兴办农业学堂C开设农业推广课程D制定农
业推广法案7.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参加推广的人数是()A年经济效益B推广年人均效益C推广成效率D推广直接效益8.农业推广人员准确的界定是()A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B从事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C农业推广系统的成员D农业服务人员9.用于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A推广度B推广指数C推广率D平均推广速度10.对于县级推广组织机构,高、中、初级人员合理的比例是()A1∶5∶9 B 3∶2∶1C.1∶2∶3 D 1∶3∶5 11.农业推广工作必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是农业推广的()A因地制宜原则B合作推广原则C服务配套原则D综合效益原则12.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A推广人员B农民C推广项目D信息13.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从创新的引进到典型示范,称为()A试验示范期B发展期C成熟期D衰减期14.农民在采用新技术过程中,总抱有不同态度,产生不同的体验,此即为()A意志过程B认识过程C情感过程D评价过程15.在社会系统里,如果某种创新为社会上较多的成员所采用,这就出现了()A创新B创新的扩散C创新的采用D创新的类型16.中国农业推广机构的中枢和骨干分别是()A国家农业部和县农业局B省农牧厅和县农业局C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D地区农业局和乡镇农技站17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A农民B农民行为C科技成果D推广机构18.最能实现产供销协调一致的推广方式是()A群众性推广方式B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C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D项目推广方式19.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指()A转变农民的行为B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C转变农民的观念D有限资源的转化利用20.我国农业推广人员中技术职务最高的是()A高级农艺师B专家教授C推广站长D推广研究员21.组织设计的结果是()A形成组织结构B形成新的领导班子C强化组织内部建设D形成组织文件方案22.推广工作者同推广对象在一对一的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和培训,称为()A群体教学法B个别教学法C农家访问D不拘形式的接触23农业推广学作为一门学科首先在)A美国形成B前苏联形成C英国形成D中国形成24.衡量项目推广方式成败的主要尺度是()A农作物产量的提高B在短期内有无理想的变化C农民的积极性D行政部门的积极性25.“S”型农业创新扩散曲线的纵坐标指的是()A采用农民数B采用农民的百分数C当地所有农民数D创新者数量二、多选26.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特性可概括为()A.互益性B同类相聚性C民间性D非盈利性E综合性27.大众传播媒体包括()A报纸B农业杂志C广播D电影、电视E陈列品28.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原则包括()A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与长远规划相结合C干部、农民、专家三结合D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E有助于提高农民认识自我价值的能力及自助能力29.农业推广的社会性特点表现在()A直接经济效益小而间接社会效益大B农业推广工作离不开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C农业推广的综合服务性D农业推广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结合E农业技术的广泛采用30.现实中的农业知识信息系统(AKIS)过程,主要包括()A决策系统B研究系统C推广系统D用户系统E反馈系统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31.推广度32.在职培训33.机构的组织结构34.农业推广计划35.采纳率四、简答题7分36.简述农业推广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37.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哪些?38.简述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步骤。39.简述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主要特点。40.农业推广程序包括哪些步骤?五、论述题(15分)41.试述农业推广方法中的个别指导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