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9 8:20: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自学考试语言学复习资料

11. 论述一般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 答:语汇中基本语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语汇。一般语汇的特点是不为全民常用、使用范围窄、产生历史较短、构词能力较弱。一般语汇所包含的词的数量大大超过基本语汇的数量,内容也非常复杂。一般语汇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反映在一般语汇中。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及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语汇。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语汇中大量的词都是在基本词的基础上构成的,反过来,一般语汇又不断地充实基本语汇。

12. 简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

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是:(1)语音偶合,汉语汉字数量多,但汉语普通话音节数量少,会造成语音相同。(2)历史音变。在历史上本不同音的词,随着语音的发展演变成为同音。(3)词义分化造成。

13. 简答同音词与同形词的关系。

答:同音词指语音相同的词,同形词指字形相同的词,它们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1)同音不同形;(2)同形不同音;(3)同音又同形。 14. 简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 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不是相同的概念,它们的划分角度不同,单纯词是从语素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词是从音节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15. 简答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

答:(1)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2)把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黏着)语素”。自由语素指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因为是虚词,所以永远不能单独说出来,这就是黏着语素。(3)把语素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定位语素指的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不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它们

总12页第5页

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4)把语素分为“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实义语素就是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虚义语素就是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 16. 简答语素、音节与字符之间的关系。 答:语素、音节与字符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汉语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式,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三者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般而言,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但是语素、音节、汉字又属于不同的范畴,语素是语汇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字是文字单位,因此将三者合起来看,就不成简单的对应了。 17. 解释“变性成词”。

答:指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名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18. 解释“变形成词”。

答: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19. 解释“复合构词”。

答: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四种。 20. 解释“附加构词”

答: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的语素。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和中缀式。 21. 解释“重叠构词”。

自学考试语言学复习资料

答: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汉语的重叠词包括:(1)名词性重叠词。(2)副词性重叠词。(3)多重重叠词。重叠词重叠以后既增加某些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22. 简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区别。

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有共同点,他们都不能单独成词。但二者又有所区别:从表意功能的角度看,后缀一般可以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这是一种词汇意义。而词尾只表语法意义,而不表示什么词汇意义。

23. 简答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形式和作用。 答:词根语素简称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由它体现出来。词根语素都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与别的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时,也负载最主要的词汇意义。词缀语素又叫构词语素,构词语素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部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的新词。词缀语素也有某种意义,但一般不如词根语素的意义实在,而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类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构造新词。 24. 简答离合词和词组词。

答: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或人们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的语汇单位。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它们有相当于一般词组的特征;但在未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又跟一般双音节词的长度差不多,所以至少在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看作词,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词”(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和“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 第四章 语法 1. 解释“语法”。

答:语法即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 解释“递归”。

总12页第6页

答:递归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3. 解释“语境”。

答:语境是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4. 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

答:语法规则作为人们说话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具有高度抽象的性质。词语和句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因此不可能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建立一条规则,于是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供人们在说话时由此及彼,以类相从,在由各种类别构建的单位、结构和类系的框架内选出一句一句合格的话来。 5. 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答:“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6. 解释“历时语法”。

答: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的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7. 解释“共时语法”。

答: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法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8. 解释“个别语法”。

自学考试语言学复习资料

答: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9. 解释“句子”。

答: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10. 解释“语法规律”。

答: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11. 解释“普遍语法”。

答: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12. 解释“核心语法”。

答: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13. 解释“外围语法”。

答: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14. 语法单位可分为哪几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答:语法单位可分为三级六种:第一级中语素组由语素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中词组由词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造句;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子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表达。各种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具备不同的关系。一种是量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另一种是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性质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

15. 解释“语法形式”。

总12页第7页

答:语法形式是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16. 解释“语法手段”。

答: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叫做“语法手段”。

17. 解释“词法范畴”。

答: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

18. 解释“句法范畴”。

答:句法范畴是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19. 简答词法手段的类别。

答:语法手段首先可以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其中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类。词形变化又分为:(1)附加;(2)屈折;(3)异根;(4)零形式。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的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0. 简答句法手段的类别。

答: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语调四个小类。虚词就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1. 解释“语法范畴”,常见的词法范畴有哪些?

答: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

自学考试语言学复习资料

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1)性;(2)数;(3)格;(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1)时;(2)体;(3)态;(4)人称。 22. 解释“词类”

答:词类就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3. 解释“词组”。

答: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24. 解释“向心词组”。

答: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25. 解释“离心词组”。

答: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26. 解释“不完全主谓句”。

答: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以来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或叫省略句。 27. 为什么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答: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因为词和句子都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它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词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句子则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从构词和造句看,词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又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和表达看,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同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

28. 简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 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1)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即形态标准。(2)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

总12页第8页

词类,即意义标准。(3)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即分布标准。功能分布的标准最具普遍性,而且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是词类的本质属性。

29. 解释“直接成分分析法”。

答: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就叫做“直接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必须依据两条原则:一是“成结构”,二是“有意义”。

30. 解释“复句”及其判定标准。

答: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复句是复合句的意思。衡量复句的标准不是看有多少主谓结构或表达多少个意义,而是看句中有无停顿和关联词。

第五章 语义

1. 简答语言的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 答: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思想,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二是情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词语平面上,它是与概念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在句子平面上它是与判断和推理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绪、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 2. 解释“语义”。

答: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3. 解释“语言意义”

答:语言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表达的意义。

搜索更多关于: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的文档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9tkv91ferz7yqpp85nc6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