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五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种子结构中能发育成新植物幼体的是( ) A.胚轴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详解】
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初期,胚根生长最快,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可见能发育新植物体的是胚;故选D。 【点睛】
种子中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芽发育成叶,胚根发育成主根,胚轴发育成茎。
2.今年受疫情影响,海南文昌鸡的销路大打折扣,大量文昌鸡滞销,文昌鸡属于鸟类,关于鸟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行时肺和气囊都进行气体交换 B.是变温动物
C.飞行时只有肺能进行气体交换
D.呼气和吸气分别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
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其呼吸特点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据此解答。 【详解】
鸟类能够在空中飞行,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鸟类用肺呼吸,气囊与肺相通,辅助呼吸。当两翼举起时,气囊张开,空气进入肺,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体又一次经过肺,在肺内再次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可见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气囊只能贮存气体,鸟类是恒温动物,可见C正确。 故选:C。 【点睛】
要注意:气囊只能贮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3.关于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B.胚根
C.子叶
D.胚
A.华支睾吸虫常寄生在淡水螺体内,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螺、鱼、虾可有效预防感染 B.饭前便后洗手、不喝不洁净的生水、管理好粪便能够有效预防蛔虫病 C.营寄生生活的线形动物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D.扁形动物在肠内将食物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华枝睾吸虫一般先寄生在淡水螺内,在感染草鱼、鲫鱼、虾等,人若是食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虾,有可能感染华枝睾吸虫病,因此,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螺、鱼、虾可有效预防感染,A正确; 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管理好粪便能够有效预防蛔虫病,B正确;
线形动物如蛔虫,体表有角质层,能防止被寄主消化液消化,保护身体的作用,C正确; 扁形动物无体腔,有口无肛门,D错误。 考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4.科学家用微穿刺技术检测了肾单位内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A、B、c分别代表肾单位的不同结构,C的结构名称和生理过程分别是( )
A.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B.肾小管、滤过作用 C.肾小球、重吸收作用 D.肾小球、滤过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A肾小球、B肾小囊、C 肾小管。 【详解】
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B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C的结构名称和生理过程分别是肾小管、重吸收作用。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5.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① B.受精卵的形成场所是②
C.怀孕是指受精卵植入③的内膜的过程 D.③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②表示输卵管,③表示子宫。 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该图表示女性生殖系统部分结构,①表示卵巢,【详解】
A.①表示卵巢,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A不符合题意。
B.②表示输卵管,输卵管的功能是输送卵细胞;精子进入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B不符合题意。
C.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因此受精卵是不能植入子宫的内膜,C符合题意。
D.③表示子宫,子宫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功能。
6.如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
A.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D.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当海拔高度越高时,大气压力就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为了结合更多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增多.因此,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增加,A错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肌肉细胞利用,将肌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因此,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B错误;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即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不是增加,C正确;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的血液含养料增加,因此,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增加,D错误。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7.下列哪一项不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 ) A.增加光照时间,利用相关照明设施
B.增加农田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向农田输送二氧化碳 C.合理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D.尽力密植,让植物充分利用太阳 【答案】D 【解析】
增加产量,也就是要提高光合作用,让光合作用制造出更多的有机物,可以采取增加光照,因为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密植,让土壤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8.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有人溺水,已经拨打了“120”,坐着等 B.有人外伤出血,已经拨打了“120”,坐着等
C.有人溺水,发现心跳、呼吸都停止了,先做人工呼吸
D.有人溺水,发现心跳、呼吸都停止了,同时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发现有人溺水,先拨打“120”,然后清除溺水者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证呼吸道的畅通,再用人工呼吸等方法进行急救。
B、有人外伤出血,先拨打“120”,然后根据破裂的血管类型进行近心端或是远心端止血。
C、D、在进行口对口吹气时首先要清除口鼻内异物,并控水,以保证其呼吸道的畅通;心跳停止时,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