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想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心态对人生的影响
2、教会学生运用ABC理论,调节自己的情绪
3、学习建立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面对人生中的失败与困境,永远微笑着看世界。
教学重点:情绪ABC理论。
教学难点:如何将情绪ABC理论正确地运用在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是心理课,后面又坐着几位老师,你们的心情怎样?(紧张)哦,丁老师也有点紧张,看来此刻我们的情绪就是“紧张”了,除了紧张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情绪吗? (高兴、生气、激动、伤心、害怕……)
2、如果要将这些情绪进行分类的话,你们认为,哪些是正面情绪,哪些是负面情绪呢?
3、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事情会让你产生正面情绪?哪些事情又会让你产生负面情绪呢?
4、丁老师今天也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看看故事里的主人公遇到了什么事情呢?
二、彬彬的故事(出示课件)
星期六,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彬彬和爸爸去公园放风筝,看着
自己的风筝在空中飞翔,彬彬开心极了。玩累了,彬彬和爸爸收了风筝,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休息,风筝就放在身旁的椅子上。这时走过来一个人,一屁股坐在彬彬的风筝上,看着自己心爱的风筝,彬彬气坏了“腾”地一下就站起来…… 1、同学们,彬彬会怎么做呢?……
2、彬彬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你们能说说吗?……
很好,那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彬彬站起来,走到他面前,问:“你为什么弄坏我的风筝啊?”坐着的那个人急忙起身说:“对不起,小朋友,真的很抱歉,我的眼睛看不见,弄坏了你的风筝,真对不起,我赔给你吧……”
原来他是个盲人啊!
3、你们说,彬彬这时还会生气吗?(不会) 为什么?
4、同样的事情(风筝坏了)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彬彬的情绪呢?(其实改变彬彬的是他对事情的看法) 三、揭示“情绪ABC理论”
1、我们把事情本身称为A,把“对事件的看法和想法”称为B,产生的情绪结果称为C。在彬彬的故事中: A(风筝被弄坏了)
(认为别人是故意的,
责问别人) B B (知道他是盲人……谅解)
生气 C C 平静
——这就是情绪ABC理论! 2、简介“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他认为引起C(情绪结果)的直接原因,并不是A(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想法(也就是B)。
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错误的看法和想法,才导致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错误的看法和想法时间久了,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三、所以,生活中,当我们产生不良情绪时,并不是因为发生了不好的事情,而是我们产生了不好的看法和想法,也就是ABC理论中的“B”,只要改变“B”,就能获得不同的情绪体验。
下面我们就用ABC理论解决几个生活中的问题吧!(小组讨论) 1、上体育课,不小心扭伤了脚。
A 扭伤了脚 换 A
个B 真倒霉 角 B
度C 郁闷、难过 想 C 2、妈妈总是对我很唠叨。
A 妈妈唠叨 换 A
个B 认为妈妈不信任我 角 B
度C 厌烦 想 C 3、虽然已是五年级,可是身高却像三年级的学生。 A 个子矮 换 A
个B 难看、不帅气 角 B
度想 C 自卑 C 4、上课没回答出老师提的问题。
A 答不出问题 换 A 个B 怕老师批评,怕同学嘲笑 角 B 度C 紧张、尴尬 想 C 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四、小结
看来,对于同一件事,由于想法不同,心情也会不同。因此当我们感到不开心时,可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学会快乐的生活,做一个乐观的人!最后,丁老师要送大家几句话,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快乐不快乐,全在我自己。 换个角度想,心中喜洋洋。
相关推荐: